已无活路:模板化发展,是目前手机品牌发展法宝!

妙竹评科技 2025-04-14 16:44:59

文|斗战圣魔归来

当前的手机已然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此时,我要告诉你,手机行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申明,本文无意对任何品牌进行批判,仅以一名资深数码手机爱好者的视角,简单分享一些感想与看法。

倘若你要说当下手机的体验极为强悍,我无意反驳。但请你也务必正视我的观点,如今手机正逐渐走向“模板化”;

若让我来总结,一句话便可道明:“从骁龙8至尊芯片到6000毫安电池的标配,从16GB运存起步再到256GB存储的标配,还有圆环后置模组、4个摄像头以及2K分辨率屏幕等配置,说实话,随便找一台某品牌的手机,只要是旗舰定位,其基本模板大抵如此。”此刻,我不禁要问:“手机的创新究竟在何处?”

※强?那只是表象的强悍,其内在的思维定式,已然消逝无踪。

①简单回顾!

最初的手机究竟是何模样?发展轨迹清晰可见,经历了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大变革,在拍照领域,实现了从单摄到多摄的跨越;屏幕方面,也历经了从普通屏幕到全面屏的演进,进而发展到当下的直屏、曲屏以及折叠屏等多种形态。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升级,其根本目的都在于为用户带来体验上的“质变”。

然而如今,环顾整个手机行业,凡是涉足手机制造的品牌,几乎都陷入了“模块化”的怪圈,彼此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借鉴,若直言不讳地说,这就如同我们自媒体人所深恶痛绝的抄袭行为一般;

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即便是在手机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人士,也难以轻松分辨出各品牌之间的差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②模板化现象的背后,我个人的思考!

说实话,为何会出现“模板化”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当下各品牌在设计手机时,逐渐将获取更多利润作为核心思维。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抢占市场份额”。性能强、功能多,已然成为各品牌生存的基本策略。而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是满足消费者追求花哨的心理需求。

然而,品牌在某个方面出现了预估失误,消费者的本质是“人”,而人皆有倦怠之时,一旦对某样事物产生了厌倦,即便它原本再出色,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这便是当前手机品牌起初频繁推陈出新的原因。

但倘若你足够细心,便会发现一个真实现象:目前大多数手机品牌已悄然开启复归之路。轻者在外观设计上回归初心,重者则于功能体验上寻根溯源。在我看来,未来处理器亦将踏上复归之旅,不过这仅仅是时间问题罢了。

复归究竟意味着什么?实则是创新思维的缺失,转而试图以昔日经典元素来重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如此做法真的可行吗?我对此深表怀疑,但平心而论,成功的几率着实渺茫。

然而,从哲学的视角审视:复归乃事物演进之基律。恰如老子于《道德经》所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世间万物,皆朝相反方向变幻演进。

其实,当手机市场陷入“模板化”的泥沼成为不争的事实后,并非意味着毫无破局之道。在我看来,“促使品牌自觉创新谈何容易”,即便如今小米、vivo 和 OPPO 都已着手探索自研之路,但平心而论,这些举措在长远来看难以为继。

换言之,“国产品牌的种种作为,本质上都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旦份额到手,旧疾便会再次滋生,形成恶性循环,唯一能够打破僵局的,便是“有一个品牌横空出世,毅然斩断过往所有既定思维,重新振作发力,重塑市场格局”。而当下在我眼中,有能力做到重新发力与洗牌的,唯有华为、三星以及索尼。至于其余品牌,恕我直言,实在难入法眼。

0 阅读:0

妙竹评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