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的成名经历,就跟他歌词里写的一模一样,平凡中带着股倔强劲儿,沉默里头又藏着强大的力量。谁能想到,这个戴着黑框眼镜,嗓音还有点沙哑的男孩,以前可是学护理专业的,如今却成了手握金曲奖的知名音乐人呢?
从 “白衣天使” 到 “深夜歌者”毛不易原来叫王维家,大学学的是护理专业。那时候,他每天打交道的就是医学课本,还有实习的病房,生活好像就被规划得稳稳当当。可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抱着吉他写歌,把在实习时看到的生离死别,还有年轻人心里的迷茫、焦虑,都悄悄写进歌词里。他自己说:“在医院里看到太多故事了,这些情绪总得找个地方发泄出来。”
2017 年,毛不易在选秀节目里,凭借一首《消愁》,在华语乐坛引起了轰动。他用八杯酒,分别敬了 “朝阳、月光、故乡、远方” 等等,就这么简单几句话,就把年轻人心里的孤独和挣扎,在聚光灯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唱歌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高音,编曲也不复杂,就是用像讲故事一样的歌词,狠狠戳中了听众的内心。网友们都调侃说:“毛不易的歌,就像深夜食堂的菜单,每一首歌都能让人一边听一边感动得想哭。”
毛不易拿下金曲奖最佳新人的时候,站在台上还是显得特别局促,就跟个 “社恐” 似的。他做音乐从来不追求那些复杂的技巧,反而有一种特别 “笨拙的真诚”。从《一荤一素》里对亲情含蓄的表达,到《无名的人》里对普通人温柔的关注,他的歌就像一本日记本,记录着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有乐评人说:“他的歌词,就像王家卫电影里的镜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拍成一部微电影。”
毛不易讲故事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他不美化、不夸张。他不会故意渲染生活有多苦,也不随便给人灌心灵鸡汤,就是安安静静地描绘生活里那些细微的闪光点和不如意。他这种特别接地气的表达,反而让听众觉得他就像身边那个不太会说话,但特别懂你心思的朋友。就像他在采访里说的:“我只是把大家心里有,但是没说出来的话,写成了歌曲。”
现在的毛不易,还是保持着那种 “业余歌手” 才有的松弛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梦想不一定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转变,也可以是把每天平平淡淡的生活,慢慢熬成动听的歌曲,然后等着时间给出答案。也许就是这种从平凡生活里孕育出来的真实感,才让他的音乐一直有着让人单曲循环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