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班组
班组是为实现既定的组织运行目标,由同工种或者性质相近、配套协作的不同工种员工组成的独立小群体。它是位于生产经营最前沿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班组就如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细胞,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石,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企业大政方针、战略规划的实现,均取决于班组的组织状况和执行过程。班组人员素质的高低显示着组织能力的强弱。班组运转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班组建设:是指通过导入方法、模式和工具,提升员工素质,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的一个持续改善过程,使班组成为规范、高效的作业单元,最终带来企业安全、质量、成本、效率的改善或提升。
班组管理和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项:
班组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基层,引导职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这是提高班组执行力的前提。具体内容包括塑造既体现企业文化共性要求又具有班组特色的文化理念、围绕文化理念有序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等。
班组机制建设:加强班组机制建设,建立完整的班组管理模式,这是提高班组执行力的关键。具体内容包括完善基础管理制度、丰富业务管控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的考核与激励等。
班组能力建设:加强团队成员的能力建设,增强班组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是提高班组执行力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明确各层级员工的胜任能力要求、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进行针对性的能力培养与提升等。
“以文化为动力,以机制为保障,以能力为根本”是班组建设的秘诀。
企业班组建设任务
1、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班组管理制度,明确班组长的职责和权力,规范班组管理流程,确保班组管理的有序进行。
2、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3、推进班组文化建设: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4、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管理:对生产流程进行持续优化,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五型:安全型、管理型、创新型、学习型、效益型。
(二)“管理型”班组
1. 以规范管理为导向。健全完善基础管理制度,流程清晰,明确责任,健全管理模式,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干事有标准、过程有痕迹、绩效有考核,将班组建设推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 将公司6S精细化管理、文明企业与班组建设相结合,基础工作扎实。工作、办公场所环境整洁,员工行为规范。
3. 实行人本管理、民主管理,达到班组成员之间关系和谐。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培养职工立足岗位、甘于奉献,以完成企业中的急、难、险、重、新任务为主攻方向,努力培养员工学习力、创新力,更起到了大幅提高班组战斗力、凝聚力。
一化:管理标准化,认真贯彻国家发布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做到同类班组工作环境标准化、工作行为标准化、工作质量标准化、工作考核奖惩标准化、文化建设标准化。
1. 专业管理统一。同类型班组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及所引用的标准、规范具有一致性。
2. 工作标准统一。同类型班组在工作流程和对外服务上,做到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质量统一。
3. 基础管理统一。班组内部权责清晰,全面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设施、材料、工器具定置管理;通用型记录设置科学、合理,同类型班组的专业台帐、资料和格式统一、内容规范、定置存放、明细目录统一。
4. 班组文化统一。把公司企业文化要求融入到班组建设中,班组共同愿景和员工个人愿景服从企业目标,员工行为符合《分公司员工守则》,建立班组文化墙,着装、胸牌统一,班组内外部基础设施、办公设施标识统一,打造“电力分公司企业文化”品牌。
建标立制
《班组建设标准》
《班组建设考核细则》明确班组建设的内容、标准、步骤、评比标准。
“自上而下”全面梳理上级各项制度、文件、标准要求,制定统一的标准化建设框架和实施细则。
“自下而上”,指的是组织一线职工总结工作经验、优化业务流程、参与制定标准,把工作中的技术、方法和经验写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
班组建设的主要内容
1、工作职责
总体要求:细化并确定班组成员的岗位职责、权限和任务,包括班组所有的岗位。班组成员应人人熟知本岗位职责内容。同时保证各岗位工作职责之间没有重叠或断点,并且每项工作都能找到明确的责任人;岗位职责与分工既要体现出各自独立、彼此有分工,又要体现出相互协作与支撑;班组的岗位设置与职责分工要体现流程的顺畅。
2、制度建设
总体要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管理基础工作,作到制度化、标准化、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定期检查、严格考核。
3、目标计划
按照公司或部门下达到本班组应担负的各项安全、生产、经营、服务指标制定班组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有本班组月、周工作计划,按计划完成,未完成应有说明或分析。各项指标应全面完成,证实指标完成的数据、记录完备;统计计算过程清晰,有核算依据,且核算各项目标的资料原始记录齐全。
4、记录管理
本班每项记录均有填写与管理的要求,均有专人负责管理,有班组记录管理分工一览表。
人人参与记录管理,人人清楚每项记录的填写和管理要求,按要求对记录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记录符合规定要求。
5、区域管理
有公司或部门确定的本班组管辖的设备范围或工作范围清单,无漏项,清单应具体到管辖的区域、设备、标识等。按清单,对本班设备(或工作)进行管理分工,包括设备的巡检巡视、维修维护、缺陷管理、档案资料记录等,制定设备管理标准和管理分工要求,有管理分工一览表。人人参与设备管理,符合设备管理标准和管理分工要求。
6、班务管理
班组管理分工明确,各项民主管理、班务管理项目分工到人,人人熟知本人负责的管理事项,落实有效。
有班组考评、考核、奖惩、先进评选等规定,包括考核指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公开的要求等,有执行结果的记录,符合公司对班组公开的要求。
有人员出勤情况记录,记录齐全,与实际相符。
7、岗位技能
班组成员按公司岗位培训内容,抽测考核及格率(80分及格)达到80%。班组人员对本班组应担负的各项生产、安全、经营、服务指标和完成值清楚,会按要求统计计算。
清楚本班组全部作业项目并掌握其管理标准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内容。
清楚班组每一作业项目和工作项目相关的法规、标准、制度、规范、文件等;熟悉本班每一作业项目的管理标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对应的记录内容。
8、7S管理
班组全面推行了7S活动,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人人掌握7S含义和要求,有推行7S的具体措施,措施实施有效,管理分工到人,无死角。制订保持工作现场、办公室等7S效果的规定,将7S内容标准化、习惯化。
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
切实执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重要环节,做到电脑设备、宣传品、卡类、票据等物资摆放整洁、有序、合理,减少取得有用物品的时间,防止物品丢失,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到处都干净整洁,员工心情舒畅。
9、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从长远来看,影响一个现代企业竞争成败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质量,确保质量就成为班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班组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通过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确保班组的质量指标的实现。质量管理的思想、原理、知识和方法,应当渗透到班组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10、考核评比
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严格执行班组绩效考评,同时体现班组考评结果与班组成员之间的直接关系,即班组考评结果作为员工月度绩效依据,提升班组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11、文化管理
建立班组文化墙。班组口号、标识征集活动:向班组全体成员征集班组口号、标识,可以通过公开投票、评选的方式最终确定。
建立红旗班组奖励机制。
月终考评中每评比一项第一,即可得一面红旗;季终、年终获得红旗数量最多的班组即为优秀班组,对其进行奖励。
12、团队活动
班组开展互助互济及困难走访活动,有记录。班组可以自主创新活动开展的形式。并将活动开展情况记录下来。积极总结活动开展模式,并参与各类评比活动。
遵循精益班组建设5大步骤
按照步骤、流程做事,是提高效率的重要程式。构建精益班组也不离外。1. 调研班组现状 深入了解班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班组建设的目标和方法。找出现实状况与精益班组的差距。2. 确定班组建设目标 根据调研结果,在找出现实状况与精益班组差距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班组建设目标。包括(1)提高效率 设定提高工作效率、生产效率的幅度,加强可操作性。(2)降本成本 学习、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措施,建立增效降本激励机制。(3)提升质量 思考、寻找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的方法。最好用数据量化。(4)团队士气 学习掌握提升团队士气的方法和激发组织活力的措施。
3. 制定推行方案 精益班组建设要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班组建设方案。包括(1)优化组织架构 (1)完善规章制度 (3)规范工作流程 (4)适用的培训措施 4. 运用管理措施 推动精益班组建设方案的实施,监督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方案能够有效落地,实现精益班组建设的最佳效果。5. 保持持续改进 领导层要对精益班组建设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做好过程监督。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改进,确保精益班组建设的持续优化和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