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开乳腺癌姐妹的互助群,互助君看到姐妹们复查顺利,抗癌迈过一个又一个关卡时总会很开心。
那么现在,让我们恭喜群里又一位姐妹顺利闯过3年大关。
偷偷和姐妹们分享一个好消息,我昨天复查了,治疗结束3年,提心吊胆地通过了。(嘘)别让“坏蛋”听到!

让我们一起接好运,愿所有复查结果都顺利,愿癌症越滚越远!
也借着这位姐妹的好消息,互助君想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我们和医生都在反复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定期复查究竟要查哪些?(想看具体复查项目的姐妹,可以直接滑到第二部分)
01 定期复查究竟重要在哪?有的姐妹或许会有疑惑:“抗癌多年,病情也很稳定,医生还让我一年去查一次,是不是想让我多花钱?”
定期复查真不是想让你多花钱,而是有这么几个考虑:
1.监测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定期复查有助于医生评估前期治疗的效果,并且复查可以帮助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脂异常、子宫内膜增厚等,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采取干预措施,保证姐妹们的生活质量并维持治疗的连续性。
2.早期发现复发转移
肿瘤细胞是非常狡猾的,所以即使手术切除了原发肿瘤,乳腺癌仍有复发转移的风险。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转移病灶,确保早期诊断与干预,提升治疗效果。
3.调整治疗策略
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也能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改变药物剂量、更换治疗手段,或在发现复发或转移时启动新的治疗疗程,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知道了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那我们复查时一般要做什么项目呢?
02 复查的频率与项目临床体检
检查频率建议最初2年每3~6个月1次,其后3年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
自检和查体
在治疗后建议每个月做一次乳房自检以便及时发现病灶处的变化。
此外,每次就诊时医生也会询问病史,并安排进行专科查体,以探查乳房是否有肿块、以及初步判断肿块大小、活动度等。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等。
患者在初确诊时可每6个月1次,3年后每年1次进行血液检查,以判断疗效和身体恢复情况。若是处于化疗时期则建议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来监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影像学检查
①乳腺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胸部CT、MRI。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影像检查探查健侧乳腺和患侧胸壁以及淋巴结引流区是否存在复发转移。乳腺癌MRI则更适合应用于保乳手术患者,以及其他影像学的补充检查。
②胸、腹部CT、腹部超声:建议6个月1次,3年后改为每年1次,用于判断有无肺脏、肝脏等远处转移。
③头部CT/MRI:判断有无脑转移,有头晕、头痛、喷射性呕吐、癫痫等症状时建议检查。

图片来源:摄图网
④PET-CT:可用于检测全身的复发转移灶,但不是常规的复查项目,一般在医生临床综合判断下选择性使用。
⑤骨扫描: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以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基线骨扫描检查,必要时全身骨扫描每1~2年1次,用于判断是否存在骨转移。
⑥骨密度检查:一般一年检查一次,或视情况监测骨密度变化,帮助患者防治内分泌治疗后的骨质疏松。
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检查频率和项目可能会有些差别。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内科的宋晨教授表示:
乳腺癌患者复查时间通常会放在手术、放化疗等肿瘤治疗结束后,至于复查频率,国内外指南是这样规定的: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术后3~5年,每6个月1次;术后5年以上,可考虑每年复查1次。
不过考虑到每个乳腺癌患者病情的差异性,建议大家在复查时还是要遵循主治医生的指导。比方说,病理分型相对较好、复发风险相对较低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如0期和1期),完全可以考虑延长复查的间隔时间:在术后2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术后第3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
相反,病理分型相对较差、复发风险比较高的乳腺癌患者,如淋巴结转移数量超过4个、肿块也比较大,则需要适当缩短复查的间隔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分型的乳腺癌患者,但凡出现胸痛、久治不愈的咳嗽、骨痛等临床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尽早明确真实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03 复查更高效,五条经验帮到你1)提前在别的医院抽血,带着报告去目标医院复查
一来,抽血项目往往不需要预约,但大部分抽血项目当天都出不了结果;
二来,抽血项目基本都是机器检测,不同医院顶多是参照值不同,对医生水平的要求不高。
需要注意的是,做检查的时间跟复查时间不能隔太久,否则可能还是需要重新做一遍。
2)X光类检查可以不用全部集中在一次做完
鉴于这些项目的复查周期一般是1年,且很多医院的CT资源都是优先住院患者,以至于预约时间拉得很长,咱们可以试着错开进行:比方说术后12个月查CT,术后15个月做钼靶,术后18个月做骨密度。这样就不用在同一天奔波得找不着北。
3)注意目标医院的预约挂号动态,否则可能会白跑一趟
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为例,他们在7月初就发布过一条消息来提醒患者:
门诊现场已无现场挂号渠道……线上门诊无法满足就诊需求时,接诊医生经评估筛选后可通过转诊通道转线下门诊。
尤其是需要异地就诊的乳腺癌患者,涉及到的不可控因素可能会更多,时间跟花销成本也更大。
4)提前做好就诊准备,将病历资料和生活物品收拾好
身体准备同理,该空腹就空腹、该清淡饮食就清淡饮食,像肝功能检查就要求空腹,若是检查前有吃东西且吃的还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有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再就是思想准备,自己先在家熟悉乳腺癌的复查指标,以便快速理解医生说的话,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进展。以肿瘤标志物为例,主要有这几种:
CEA,即癌胚抗原,保持在以 3μg/L下为正常范围;
CA15-3,即糖类抗原15-3,保持在20μ/ml以下为正常范围;
CA125,即糖基抗原125,保持在30μ/ml以下为正常范围,若超过正常值上限则为阳性。
5)某些医院会推出复查套餐,可以在一上午将所有检查做完
有需要的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异地就诊的患者,可以查查你要去的医院有没有。除此之外,对于异地复查的乳腺癌患者,若是数次复查问题不大,也可以考虑在当地医院完成复查项目,将结果带给主诊医生解读,有需要的话再加做检查就好。
除了定期复查, 康复期的乳腺癌姐妹,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帮助康复更好!
04 康复期做这些,助力抗癌成功1.饮食营养
肿瘤作为一种消耗疾病,患者的所需要的营养要大于正常人。因此,丰富均衡的饮食、良好的营养维持,能够提高和巩固抗癌疗效,有助于姐妹们更好康复。
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年龄、体质、口味偏好等因素搭配饮食。饮食的总体原则为新鲜干净、丰富均衡、清淡对味。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营养治疗。
2.坚持运动
运动也是抗癌、康复的良药。适当、合理的运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肿瘤患者的身体不适,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帮助改善疲乏、失眠等,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和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提前热身,可以选择康复操、慢走、做家务、练太极等。
3.心理调节
快乐是人生最佳伴侣,快乐的情绪也有利于肿瘤患者更好的康复。
姐妹们可以做一些能轻松简单、需要集中注意力、完成后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的事情,例如参加公益活动、培养简单的兴趣爱好,如钓鱼、插花、散步、画画、看书、跳广场舞等,寻找快乐,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和热爱。

图片来源:摄图网
4.改变生活习惯
康复期也需要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早睡早起、规律生活。尽可能远离致癌因素,如戒烟禁酒,不饮生食生水;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少吃高脂、高糖、高盐的“三高”食物等。
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患者身心放松。家里需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开窗通风、定期晾晒被褥,保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等。
5.重返社会
心理治疗是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返社会,即回到治疗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其目的是让患者通过正常的工作、生活,转移注意力,逐渐“忘掉”自己是肿瘤患者,培养兴趣爱好,找到社会归属感和价值感。
注意劳逸结合,明确目标和建立自信心更有助于肿瘤患者康复。

图片来源:摄图网
6.科学理智不迷信
癌症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而骗子们就是利用了人们求生、求急的心理,既谋财又“害命”。癌症患者如果轻信了骗局,不仅耽误治疗时间,甚至可能会加速病情恶化。只有坚持科学的治疗才是长久之计。
姐们一定要注意不轻信偏方,在了解各种信息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真甄别。
7.积极学习不迷茫
医学知识匮乏造成的迷茫与无助,是多数姐妹确诊后最真实的心情。
选择医院、医生、治疗方案等,都是关乎生命的抉择。而对于一部分姐妹来说,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肿瘤的相关医疗知识,了解最新的一些动态资讯等,也能更好地应对治疗中发生的各种副作用,安排好康复生活。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互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