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华是湖南平江县人,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创建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和毛主席的交往从红军时期就开始了。在之后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两人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晚年的毛主席身体状况逐渐下降,1975年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他伸出小拇指,对苏振华作了最后的嘱托。那么,毛主席对他说了些什么呢?
“我是毛主席的学生”苏振华从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因此十四岁的苏振华就已经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他参加红军之初,是彭德怀接见他的。当彭德怀得知他辛酸的童年后,他沉默了许久。
初入红军,便是新生。于是他要苏振华重新取一个名字,开启他人生的道路。于是,“苏振华”这个名字开始走进红军,是军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
苏振华的红军生涯是他逐步成长的过程,经过连续三次的反围剿战争,他已经成为了经验丰富的士兵,还成为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光荣代表。
1932年12月底,国民党下达了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命令。担任指导员的苏振华勇往直前,带领部队浴血奋战,大腿和颈部中弹没有退缩,一直到战斗结束。后来,颈部的子弹一直到他逝世后才取出来。
1933年7月9日,由于他英勇的作战表现,苏振华荣获红军总司令朱德亲手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
1934年4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进行了半年左右,苏振华被提升为红三军团第五师第13团政治委员,之后还参与指挥了著名的高虎垴战斗。在此次战斗中,在苏振华沉着冷静地指挥下,他们不仅承受了敌人的攻击,还给了敌人很大的杀伤。
在成功的大量杀伤敌人后,第13团胜利撤出战斗。同年8月1日,苏振华再次荣获三等红星奖章,在红军将领中是非常少见的。
而他和毛主席的交往,其实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
1930年8月,苏振华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那个时候中央要求红军向敌占交通要道和中心城市进攻,争取一个或者几个省的胜利。
彭德怀奉命带领红3军团攻占长沙,国民党军阀何健反共,其他的国家也开始国民党,攻击红军。于是在10天后,我军不敌对方,被迫撤出长沙。8月22日,苏振华一行人转移到了浏阳永和。
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朱德带领红1军团来接应红3军团。苏振华第一次见到了朱毛。
不过让他惊讶的是,他们并不是传言中的那样,也只是个普通人。在会师大会上,毛主席的演讲真实亲切,也让大家的心里得到了很多抚慰。
紧接着,两支部队一起上了井冈山,转战赣江两岸。此后,在秋收起义中,苏振华开始正式跟随毛泽东,从一名红军战士,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名高级将领。直到新中国成立,成为了一名心系群众的好干部、一位功勋卓著的海军创建者之一。
毛主席对苏振华作最后嘱托新中国成立之后,苏振华在贵州任职,在职期间,也做了不少利于百姓的事。
1949年11月,苏振华被任命为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州地处偏远,土地贫瘠,不少老百姓都过上了十分贫困的日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苏振华一直在反思如何才能让人民的生活变好。
于是他带着省委的干部去工厂,去乡下,调查访问。搞清楚贵州发展的思路之后,他召开了一次大会,开始调动大家的热情,建设贵州。在贵州任职期间,他始终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他常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吃饭是一个大问题,肚子吃不饱,就会乱了套。”
为了能让群众吃饱,苏振华决定好搞好农村的土地改革作为突破口,在全省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土改运动。
土改完成后,他又带领全省农民搞互助合作运动,使得贵州的农业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在1954年就实现了粮食自由。除此之外,贵州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百姓吃盐困难。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贵州道路交通不便,商品流畅不发达,所以盐奇缺。第二个原因,贵州不产盐,他们只能从外运输。
其实在苏振华率军西进时,他就要求干部和战士每人背几斤盐来贵州,作为给贵州老百姓的见面礼。
当他来到贵州,知道百姓的情况后,立即下达指令:“紧急从外省调盐进黔,解决农民的急需。”
省军区后来组织了100多辆军车到四川自贡运盐,如此一来,贵州的商品开始流通了起来,解决的缺盐的问题。
在这之后,面对那些买不起盐的人,苏振华还下令给他们免费发盐,苏振华的一系列举措解决了贵州百姓吃盐的困难。其后的几年,在苏振华的推动下,贵州盐价开始下调并逐渐稳定。
苏振华的工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毛主席对他也非常重视,党内人对他的工作成绩无一不知。
1954年4月起,苏振华历任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是海军司令肖劲光的好搭档。
在这一时期,苏振华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密切结合海军实际,要渗透到作战、训练等各项实际工作中去,曾领导总结舰艇出海三阶段政治工作和海军航空兵飞行四阶段政治工作等经验。
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参与并领导组建海军科研机构和新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工作,担任核潜艇研制领导小组和岸炮试制领导小组组长。
1955年9月,苏振华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当时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苏振华艰难度日,最终还是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从湖南让他回到了北京,重新回到海军,担任海军第一副司令。1973年1月,苏振华升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成为了海军的实际当家人。
1973年3月,苏振华和同志们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整顿方针,恢复和加强海军战备训练工作,急需加强海军装备建设,也使得萎靡不振的海军恢复元气,出现了新局面。
1973年9月21日,他们组织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等中国自己建造的军舰,接受叶剑英等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检阅,并按照叶剑英的指示主持会议,积极为我国远程弹道导弹试验做准备。
1975年5月2日晚上11时至3日凌晨,毛主席在主持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时,提出了他的嘱托。他和到会的政治局委员握手交谈,先时握着陈永贵的手说:“你和吴桂贤搬出钓鱼台好。钓鱼台没有鱼钩。”
之后,毛主席握着苏振华的手,作最后的嘱托。他说道:“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随即伸出小拇指,遗憾地说道:“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
后来,苏振华也立即向海军党委和全海军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组织人员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海军舰艇时间发展规划》,之后向毛主席报告。
毛主席看到他的来信,很是欣慰,也在上面批示了:“同意,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
这是毛主席在临终前对他的最后期望,也是对他的政治嘱托。后来,苏振华在海军也积极建设者,得到了邓小平等人的肯定。
1978年12月下旬,积劳成疾的苏振华住院治疗,1979年2月7日,一代名将苏振华逝世。邓小平在苏振华的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所有赞誉归结为一句话:“他不仅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也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1989年当苏振华逝世十年后,邓小平在提及挺进大别山的战斗后,仍然没有忘记苏振华。他的功勋应当被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