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的一个凌晨,一阵爆破声打破了郭庄村的宁静,村民心里顿感不妙,盗墓贼又来盗古墓了,于是抄起家伙就往高岗的方向赶,可惜现场只留下一个漆黑的爆破洞。然而谁能知道这是我国最凶险的墓葬吗?2000年来吞噬了上百条人命,数十波盗墓贼命丧当场,就连曹操手底下的摸金校尉都束手无策,考古专家也险些在此遇难。那么,这座千年古墓究竟暗藏何种玄机?
河南省上蔡县有个郭庄村,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据说村东头一座名为高岗的土堆下埋了位古代帝王,因此村里人也把这块高地称为“王金鼎”。看过盗墓笔记的人都知道,盗墓贼对“摸金”这件事,历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并且盗墓手法无所不用其极,因此,高岗成了许多土夫子眼中的香饽饽。
2005年4月的某个凌晨,一阵沙哑的爆破声打破了郭庄村的宁静,警觉的村民隔着窗户就能看见村东头燃起的缕缕黑烟,大伙心里顿感不妙,这怕是又遇上盗墓贼了,于是抄起家伙就往高岗的方向赶,只可惜盗墓贼反应迅速,在村民们赶来之前就逃之夭夭了,只留下一个漆黑的爆破洞。
村民们越发觉得这片土地或许不止是传说这么简单,于是将此事上报给有关部门。第二天,考古专家来到郭庄村,通过现场勘察,工作人员在附近发现了密密麻麻的盗洞。很显然,昨天夜里那拨人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其中一个盗洞足有五米见方,挖掘手法像极了汉代官方的手笔。难道下面真的有一座帝王墓?
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盗洞,谁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过什么,或许墓中的文物早就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如果是这样,墓主人的身份就无从考证,这对考古工作将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考古专家还是照例对墓穴进行勘验,结果发现这下面果然有一座大型墓穴,并且很有可能来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于是专家决定对墓室进行抢救性挖掘,然而,当挖掘工作进行到一半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让人心灰意冷的现象,墓坑周围突然出现了局部性的塌方。一名考古队员险些被卷进松软的流沙里,倘若不是上面的同事反应及时,只怕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流沙吞噬。
这一现象让专家的心沉到了谷底,因为他们在高岗周围的确检测到有古河道的存在,在河道底部就有厚厚的沙层。按照这一发现推测,所谓的帝王墓很可能是古河道中的一截,这样一来,岂非闹了一个大乌龙。
于是,专家将墓中的沙子与古河道底部的沙子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墓中的沙子更纯粹细腻。接下来的发现让专家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资料记载,河南辉县曾发掘过一座战国魏王墓,里面就有厚厚的沙层,其间还夹杂着相当分量的石块。考古界将这种墓葬称之为积沙墓,专门用来提防盗墓贼。
考古专家查阅到相关资料后,立即召集人手对墓葬进行挖掘,果然在三米深处挖到了细密的沙子层,并且沙子质感不同于当地泥沙,专家猜测这很有可能是墓主人专门从外地运回的沙子。如此看来,这的确是一座积沙墓。
所谓“积沙墓”,盛行于战国时期,是当时的贵族为了防止墓室被盗而设计的墓穴建筑结构。当墓穴底层的棺椁安置好以后,就会在上层铺设大量细沙,这些沙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下墓之前便被炒干了水分。这样一来可以使墓穴内部保持干燥,二来当沙粒处于完全干燥的状态时,流动性会更强。
因此,当盗墓者从底部开凿盗洞试图进入墓穴时,流沙就会像洪水一样朝他涌过去,被困者越挣扎,沙子就会将其包裹得越严密,此时被困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胸腔被挤压,呼吸越来越急促,最终在黑暗里窒息而亡。
倘若不是考古人员借助现代工具进行大规模挖掘,那么在墓主人精巧的设计面前,恐怕也凶多吉少。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考古人员果然在沙层中发现了大小不一的巨石块。也就是说,当盗墓贼通过地道进入墓穴时,首先要面对快速涌入的流沙,哪怕侥幸没有被流沙封闭,接下来还会有雨点般的石块砸落。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从墓穴中偷走文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发现不由得让考古人员松了口气,因为在这种精密的防盗结构下,说不定真能挖出来一个完整的战国帝王墓。果然,接下来的发现如专家料想的一般,流沙层中散落着80多具遗骸,他们身着不同时期的服饰,最久远的可以追溯到汉代,其中还有两具近代遗骸,显然,他们都是历朝历代想要从墓穴中摸金的人,只是没想到古墓中的陷阱一环接一环,最终只能悄无声息的消失在流沙堆里。
眼见墓坑越挖越深,可考古队员依旧啥也没挖到,按理说,在这接近20米的深度中,不应该什么也找不到。难道这是墓主人为了戏耍盗墓贼而设吗?如果真是这样,代价也太大了。不过很快,考古队员挖出了两个巨型箱子,难道这就是墓主人的棺椁?可周围除了沙子就是泥土,不见任何陪葬品?如果是这墓主人也太寒酸了些。
从这两个箱子里,考古人员接连发现了一些不显眼的金玉物件,由此可以推测,这是墓主人用来迷惑盗墓贼的衣冠。可真正的墓穴又在哪里?墓主人大费周章是想要保护什么呢?
就在考古队犹豫要不要撤离时,带队的专家隐隐感觉这个墓室绝对不简单,整个墓坑南北长7米,东西长15米,深度达到了20米。墓主人为了防止墓室被盗,还设置了漏斗形的巨石流沙阵,光是从外地运来这些沙子都要耗费不小的人力物力,如此兴师动众,绝不可能只是为了给盗墓贼施展障眼法。
果然,在最后一刻,考古人员发现了疑棺下方的木板,撬开木板以后,真正的墓葬坑出现在人们面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混杂在泥土中的粉碎金箔,接着又发现了一些被金箔包裹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大小不一,图案精美,其中的13件汉白玉石磬排列整齐,并且规格庞大。
此外,考古专家还在金箔表面发现了龙纹,同时,棺椁附近的红色图案,也是战国贵族墓葬中经常使用的装饰。种种迹象无一不再显示墓主人身份的尊贵,专家推测,这很有可能是一座战国帝王墓。
紧接着,考古队员又在主墓室旁边发现了13个陪葬坑,里面安置了13具年轻女性遗骸。他们或许是墓主人生前的奴仆。然而专家却只在墓葬中找到五尊铜鼎,倘若是帝王墓,应该采用九鼎的规格,那么墓主人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谁呢?随后,专家又在陪葬品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兵器,其中一把玉柄宝剑尤为引人注目。
由于上蔡县在春秋战国时期隶属于楚国,或许墓主人生前是一位征战沙场的楚国将军。不过,队员们又在青铜器的铭文上发现了“竞孙”二字,这两个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原来楚平王嗜号为竞,那么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楚平王的孙子。
果不其然,随着金箔被拼接完整,上面的图案也清晰可见,而这样的图案并不是第一次出土,此前这个图案曾经在一位楚国王子的墓中出现过,因此可以推断,这座墓葬中埋葬的很可能是楚国的王孙贵族。
虽然墓主人的身份已现端倪,不过这座墓葬的凶险程度至今都令专家感到心惊,可若不是因为墓主人设下的重重机关,只怕这座墓早已被2000年来的盗墓贼破坏的面目全非了。我们现在能够有机会一窥历史的真相,再一次彰显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