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一块钱可以买到什么?

历史有小狼 2024-11-07 02:02:57

当今社会,移动支付已经占据了巨大的市场,普通老百姓使用纸币的频率也随之降低,但纸币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仍然是极为珍贵的温情回忆。

60年代,人们在生活中基础的衣食住行都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的,一些生活中的日用品,价格也是非常低廉的,起步也不过几毛、几分钱,1元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60年代,是特殊的时代

在老一辈人眼中,60年代绝对是一段极为难忘的时光。

在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的国庆社论中称这年是“建国以来遭受最大自然灾害的一年”,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3年之前我国农业增长指数还有3.6%,不过到了1959年和1960年,连续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使得全国农业水平一度跌落到建国初期,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举步维艰。

那时,我国还称不上农业大国,实质上是一种小农经济,这种农业性质的优点与弊端都极为显著,尤其是决定了我国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无法摆脱“看天吃饭”的命运。

若是有风调雨顺的情况,就是一个喜闻乐见的丰收年,反之就会遭遇威胁。

从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的自然情况普遍比较恶劣,更是加重了乡村危机;且在缺乏机械化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也都需要以人力来完成,“人多力量大”在这一阶段就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农村粮食供应不足,在城市也引发了连锁效应。

城市中的粮食库存也时常面临告急的情况,为了应对城市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国家从1960年开始大规模下放城镇人口,城镇居民每月也减少了2市斤的粮食供应标准。

以澄迈县的资料来看,这里的干部、教师、市民每月的口粮标准为15市斤。

诸多困难之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非常匮乏,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食物、衣物等必要消费品都是生活中的稀缺物资,节俭的生活方式开始在每个家庭传承。

若是从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为切入点,则更加能看出当时生活的不易。

早餐作为人们一天中最为重要的一餐,那个年代小米稀饭和红薯稀饭是最常见的选择,即便如此,这些食物的制作情况还是会大打折扣;稀饭是用较少的米制作而成的,煮出来的口味也会比较清淡, 为了能加强粘稠度和饱腹感,通常会加入红薯,也有些家庭选择加入野菜。

咸菜作为主要的配菜出现,制作过程同样十分简单。

萝卜作为咸菜制作的主要原材料,通常会被切成条状,然后加入大量的食盐进行腌制,不仅增加了食欲,还能配上一碗饭。

在主食领域,由于米饭通常是不能满足每一个家庭的,很多家庭则会选择窝窝头来代替。

窝窝头与传统意义上的馒头不是一个概念,那种窝窝头的质地比较坚硬,咀嚼起来困难,有些家庭在制作窝窝头的时候同样会放入米饭,白面馒头都完全属于奢侈品了。

60年代,一个普通职工的工资通常是在30元到50元之间,学徒的工资一般少一半。

30元到50元放到现在基本也就是两杯奶茶的钱,但在那个年代,这份收入已经非常不错了,最起码没有落后于时代,能够勉强养活一家人了;而且那个时代“人多力量大”,很多家庭不会只生一个孩子,每家每户的物质条件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对应物价来看,这些钱也确实不算少了。

那年头,油条、烧饼、冰棒的价格大约在3分、4分钱左右,若是花上1元钱,就能买回30多个烧饼,再加上彼时的商贩们不会缺斤少两,客人也都是“老顾客”,一个烧饼几乎都能顶上一顿饭了。

若是购买肉类则更加明显了:1元钱可以购买1斤7两猪肉或者2斤羊肉。

还有些其他生活用品的价格同样很便宜,1元钱同样还可以购买7尺平布、50盒火柴等。

有些有吸烟需求的人,那就稍微有些“受罪”了,那个年代的物资匮乏,很难让人实现“吸烟自由”。

从购买的角度来看,“大建设”牌的香烟价格为2毛4一包,“勤俭”牌香烟价格为8分钱一包。

作为普通人,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就是这么多,关键要看如何去分配。

正是因为由穷转富是一个过程,才会有很多年龄偏长者带着感慨回味那段逝去的时光,人们对生活物质的要求还普遍较低,一顿美味的饭菜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年味”的感觉就是这么来的。

春节前后,小朋友们都会格外激动,这意味着一年的新开始,将会有新衣服、美味的食物,即便具体情况有所差别,但那个年代的春节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热闹”是那些春节留给人们最明显的回忆。

孩子们会到街上购买瓜子、花生等零食,还有很多家庭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会杀猪腌肉,幸福的感觉总能被具象化。

困难在大家眼里也都是暂时的,那个年代的总体基调依然是自豪与自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并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上世纪60年代的物价虽然很低,但并非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与建国初期的一项政策有关。

这项政策,便是“统购统销”。

由于物质资源匮乏的状况,各省各地按照中央及当地省政府的部署实行对粮食的计划收购政策,农户会在留存基本口粮外将全部现粮与公粮一同入库。

而在供应的过程中,也保持着按照计划供应的具体措施。

针对机关、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有组织的预决算,划段定点凭证分批、分期供应;至于农村等地的农民等居民,则按照规定价格供给。

这项政策在当时粮食等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是极为必要的,它确实能够缓解很多问题。

以合肥市为例,“合肥市定点粮票”面值分别是0.5斤、1斤一直到500斤8种,政府考虑到可能要去外省出差、探亲访友的情况,还特意搭发了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安徽省流通粮票。

若是有市民需要去外地,那么就可以凭借介绍信将当地的粮票换成全国流通类型的粮票。

除了粮食需要票,肉、酒、糖、布等生活用品都是需要凭票的,一张张票证涵盖了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将资源最大程度上顾及每一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粮食也真正多了起来。

生活得以改善,那么统购统销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凭票生活的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各地取消统销统购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5年,国家对农村不再下达指令性收购计划,而是采取“合同订购”的方式来收购国家所需要的粮食。

一直到1992年之后,粮价全面放开,这不仅是时代的进步,也代表着粮食紧缺的问题彻底成为过去。

那段特殊时代的岁月,就这么停留在大家的回忆之中,这并不是一种“落后”的方式,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控制粮食资源的方式,它在那个时代发挥出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

回到60年代,全国上下都是极为勤俭的,下到每一位普通劳动者,上到伟大领袖毛主席,都没有例外。

那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十年有余,毛主席的公务非常繁忙,还经常会有亲戚、朋友来到北京作客,毛主席为表情谊,也会经常给他们支付一些路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这些钱都是由毛主席私人承担。

有一次,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前来探望,毛主席便让工作人员去准备一些糖果和衣物。

工作人员想到对方是毛主席的亲属,再加上这么久才来一次,便去管理科领了10斤糖果,毛主席看到糖果后生气地说:“让他们在路上吃,你领那么多干嘛?”

工作人员也觉得有些委屈,毛主席又说:“咱们国家现在还很穷,不要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大手大脚。”

在1962年,毛主席3个月的总工资一共是1214.4元,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是400多元。

比起50年代,他的家庭开支也在增加,每个月的房租都有200多元。

其余最主要的个人日常开支就是伙食费了,其实毛主席平时吃饭非常简单,也从不愿意去吃滋补品,之所以伙食费会提高,与身边的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经常会让卫士、医生、护士等和自己一起吃饭,也从来不让他们给钱,大伙吃的饭都从他的伙食费里扣除。

在吃这方面,毛主席也很有“讲究”,尤其是不愿意吃反季节菜,因为这种类型的菜价格会高出来不少。

他曾告诉负责伙食管理的工作人员:“只要是干净卫生,不要买那些贵的东西给我吃,现在是冬天,就不要去买西红柿、黄瓜类的食物,现在买一根黄瓜用的钱,到了夏天都能买回来一箩筐。”

还有一次工作人员外出带回来了一些嫩玉米芯,毛主席看到皱起了眉头:“炒这样一盘菜需要用掉多少玉米呀?这些玉米长大了又能打出多少粮食,让我吃这样的菜不是破坏生产吗?你们是谁买的,谁就拿出去吃。”

毛主席工资中还有一部分花销是交党费,他每个月需要交20元钱。

党费也是根据工资水平来计算的,到了70年代毛主席的工资有所降低,那么按照标准相应的党费也会降低。

再有就是生活中用到的水费和电费了,毛主席用得也并不算多。

还有一部分钱,毛主席则留在手里,若是发现身边的工作人员遇到什么困难了,他总会毫不吝啬地拿出来。

困难都是暂时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困难,在大力推动生产的背景下,每个人都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随着改革开放,大家的肚子越来越饱,吃的品种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而那种浓郁的“人情味”似乎也在渐渐淡去。

总有人还是会怀念过去那个年代,家住北京胡同的何薇告诉记者:“我们过去住胡同从来不用锁门,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淳朴,眼睛里都有光芒。”

参考资料

1.粮票、布票……合肥人过去如何买买买? 澎湃新闻

2.30年间生活方式巨变 中国人不再以穷为荣 环球在线

5 阅读:622
评论列表
  • 2024-11-07 16:30

    不造假,行吗?1962年护士有42块多吗?是干部还差不多!因为年轻的医生、护士在“精兵简政”中全简掉了(1962年最后一批),那时护士的工资才20元左右。

    老陈 回复:
    和医士比绝对护士高,中级比也是这样
    厌恶说假话 回复:
    医生与护士等同吗?我老母亲在“精兵简政”前就在卫生院任药剂员兼护士,工作三年了,工资才20元。
  • 2024-11-11 13:27

    我看你们是眼睛饿得发光吧,评论寿命60岁的年代有什么怀念的?

  • 2024-11-07 16:46

    火红的年代

  • 2024-11-11 18:44

    48.4元,工资蛮高,吃一天饭只要5毛钱,

  • 2024-11-08 09:11

    我听我爸说过,七十年代他在国企上班,一个月工资1.8元,六十年代一个月有六十多,那是巨款了。

    用户10xxx04 回复:
    学徒工第一年18
    国士无双 回复:
    一个月1.8元,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