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美,一个从小在印度小康家庭长大的姑娘,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句脱口而出的“可怜”,竟然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一句“可怜”惹的祸!
事情是这样的,芙美从小就从电视上了解中国,那画面啊,破败的房子,脏乱的街道,大街上连辆摩托车都看不到。
她心疼中国孩子,觉得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一次,她在街上遇到个中国小伙,名叫夏飞,忍不住用印地语说了句:“出生在中国,真可怜。”
谁知道,这夏飞竟然会印地语!
他一把抓住芙美,非要问个清楚。
芙美一开始还想逃,但被夏飞拽到了僻静的地方。
夏飞耐着性子跟她解释,说电视里演的都是假的,现在的中国可不是那样!
芙美将信将疑,但看夏飞态度诚恳,也觉得或许自己真的误会了。
就这样,两人成了朋友。
芙美发现,夏飞这人挺靠谱,有想法,有干劲,跟电视里那些“可怜”的中国孩子完全不一样。
她渐渐被夏飞吸引,觉得嫁给这样的男人,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高中毕业那年,芙美鼓起勇气向夏飞表白。
夏飞虽然没直接答应,但也说可以试试。
两人确定关系后,芙美就经常去夏飞打工的工地帮他洗衣服,还跟着他学中文。
那时候,芙美心里就认定了,这辈子非夏飞不嫁。
不顾一切,非嫁中国!
高考成绩出来后,芙美落榜了。
她觉得自己没出息,整天在家哭。
夏飞看她这样,就提议带她去中国散散心。
可芙美是印度女孩,单独出国肯定不行。
为了让芙美能顺利去中国,两人决定先结婚。
夏飞给家里打了电话,说了这事儿。
夏飞的父母一听,只要两人真心相爱,愿意结婚,就同意了。
于是,夏飞带着芙美,去印度见了她的父母。
芙美的父母对夏飞很满意,觉得他踏实能干,而且还不要彩礼。
就这样,芙美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夏飞,跟着他来到了中国。
刚下飞机,芙美就被中国机场的热情服务惊呆了。
街道干净整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跟电视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她忍不住问夏飞:“中国的生活都是这样的吗?
”夏飞笑着说:“当然不是,城市、乡镇、农村,各有各的特色。”
接下来的几个月,夏飞带着芙美在中国四处游玩。
他们去了繁华的都市,体验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去了热闹的乡镇,感受了浓厚的市井气息;还去了淳朴的农村,体会了热情的人情味。
芙美彻底颠覆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她发现,这里的人们积极向上,生活充满了希望。
因为芙美当时只有19岁,还不符合中国的结婚年龄,两人决定等两年再领结婚证。
玩够了,夏飞带着芙美回到了印度。
一路上,芙美都在兴奋地跟夏飞商量,什么时候才能回中国生活,陪伴公婆。
夏飞告诉她,再等两年,等他现在的工作结束,就回老家买房生子。
芙美听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回到印度后,芙美迫不及待地想把在中国的美好经历告诉家人。
她认真地跟父亲说:“爸爸,电视里的中国跟真实的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一点也不贫穷,甚至比我们印度还要发达!”可芙美的父亲却不相信,他固执地认为,芙美只是没看到中国贫困的地方。
芙美反驳说:“就算在中国的农村,也比印度的普通家庭好得多,根本没有像贫民窟那样的地方!”中国公婆啥态度?
芙美的解释,让她的父亲脸色涨红。
他开始挑刺,说如果中国人不穷,怎么会看到印度美食只敢看看,不敢买?
芙美怕伤了父亲的面子,只好委婉地说:“中国的美食太多了,他们吃都吃不过来,所以在印度就不轻易尝试了。”
父亲听了,心里明白了几分,但还是嘴硬,不肯承认中国比印度好。
芙美看父亲这样,就把在中国拍的照片,还有各种美食的照片拿给他看,给他讲中国的趣事。
父亲虽然看了,但还是不肯松口,对芙美没个好脸色。
芙美知道,父亲是担心她在中国受苦。
她认真地对父亲说:“爸爸,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们办护照,带你们去中国看看。”父亲还是有些犹豫,他说:“电话里说的不一定正确,我怕你年纪小,被夏飞骗了。
毕竟你现在已经结婚了,这次只是在中国住了几个月,如果以后的生活跟这次看到的不一样,你一定会吃苦。”
芙美知道父亲是为她好,她笑着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以后一定会过得很好,你不用担心。”在印度的那两年,夏飞也会经常去芙美家帮忙干活,做一些中国美食。
看着家里各种不一样的食物,就连芙美已经出嫁的哥哥姐姐,也会经常回家蹭饭。
两年后,在离开印度前,芙美特意给父母买了机票,想让他们亲眼看看中国,改变他们对中国的偏见。
来到中国后,芙美的父亲对什么都感到好奇。
他问夏飞:“为什么买东西不用付现金?
为什么街上没有摩托车?
”夏飞耐心地给他解释,说现在中国都用手机支付,而且出行方式有很多种,大街上的单车也可以扫码骑行。
芙美的父亲看着中国的发展,不由得感慨。
他说:“在印度,我们还在用现金支付,而中国已经有了掌纹支付、手机支付,太方便了!”短短的几天旅行,让芙美的父亲大开眼界。
他发现,中国的生活比他想象的还要便利、还要美好。
老爸来中国,傻眼了!
临走的时候,芙美的父亲依依不舍地跟他们告别,还嘱咐芙美,以后要常给他寄中国美食。
芙美看着高兴的父亲,笑着问他:“中国的生活是不是跟电视里不一样?”父亲看着女儿,笑而不语。
芙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电视里宣传的,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去感受不同的文化。
只有真正了解,才能消除偏见,才能更好地拥抱世界。
而芙美父亲的态度转变也告诉我们,有时候,长辈的固执并非不可撼动,只是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真诚去沟通,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世界。
打破固有的认知壁垒,才能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