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随着经济周期调整,银行信用卡业务告别“跑马圈地”的快速增长时代,在2024年全面退潮。2024年上半年公布业绩的23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2家银行上半年信用卡贷款余额规模下降,并且还有多家银行信用卡数量、交易金额下降。信用卡作为零售转型的着力点,中间业务的生力军,打响了零售退潮的第一枪。
根据上市银行公布的信用卡数据梳理,发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信用卡总量排名前列的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发卡量出现持续减少,第二个是多数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金额普遍呈现萎缩,几乎是全军覆没;第三个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上升,并且还在持续攀升,意味着客户逾期情况不容乐观。
比起其他数据,可能更为关心的是信用卡不良,毕竟信用卡一头连接消费一头连接信贷,开卡的时候通常还有面签等强风控环节。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行,信用卡作为零售转型急先锋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商业银行零售转型潮中,大量银行仓储上马和爆发的助贷、小微贷款资产也是岌岌可危的。
信用卡整体情况
信用卡持卡数和余额均发生拐点。据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一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0亿张,环比下降0.85%。银行卡授信总额为22.76万亿元,环比增长0.42%,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8.54万亿元,环比下降1.74%。信用卡业务发卡和余额“缩水”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信贷市场,本身就随着整体消费低迷在需求端有所减弱;二是自2023年以来整体信用卡还款能力降低推高信用卡不良率,使得机构在授信发卡方面政策收紧;三是在“断卡行动”等政策活动影响下,机构加速对存量卡片的管理更精细化,可能导致存量卡片透支缩水。
但比起整体卡数和余额,交易的大幅缩水更是信用卡业务衰退的不良迹象。2024年上半年仅农业银行信用卡消费额实现增长,实现信用卡消费额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3%,其余交易金额普遍萎缩。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是行业内领先者,其信用卡业务和金葵花、电子渠道并列零售三把尖刀,但唯一交易金额超过2万亿元的招行也失速了,2024年信用卡交易额近2.21万亿元,同比下降6.84%。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信用卡消费额也均达到万亿元,分别为1.38万亿元、1.24万亿元、1.236万亿元、1.19万亿元、1.06万亿元,同比下降6.03%、8.44%、13.72%、22.87%、2.75%。现在办信用卡,已经默认开通支付宝微信甚至抖音了,银行还会为了开通这些快捷支付拉动交易量补贴各种优惠券,银行都这么努力了,交易量还是不行。
信用卡不良是命门
信用卡业务是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一个重要领域,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一直是银行防范和化解的重点。但遗憾的是信用卡作为率先转型的零售业务,不良有失速和失控的风险。2024年部分主要银行信用卡不良率甚至超过3%。比如发卡大行中,工行和建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3.03%和1.86%,分别较年初上升0.58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为2.57%,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今年上半年信用卡不良贷款为3.24%,较去年同期上升34个基点;招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78%,较去年末增加0.03个百分点。此外,浦发银行、重庆银行、交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均超过2%。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研报分析称,2023年末,中国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规模创单季度新高达475.2亿元,规模同比增长超6倍,其中,信用卡透支占比达60.8%,是个贷不良主要来源。仅今年二季度,根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挂牌量和成交量均出现环比大幅增长。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超过五成,信用卡透支大幅增加至33.5%,2022年末这一数字仅为2.05%。出让方中,商业银行占比约九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超过六成。
信用卡的不良也是连接两头,一头是客户消费者,另一头是银行本身。信用卡不良贷款的上升,除了受居民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以及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加的影响,部分信用卡持卡人的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都有所下降外,更核心的是银行自身的因素,在发展周期,银行盲目上马追求增速和效益。信用卡逾期规模增多,与此前部分银行降低审核标准,大量发卡营销、一味以发卡数量作为考核要求有关。一方面银行通过分期等各种促销活动,刺激用卡消费提高借贷产生的利率;另一方面又没有很好地从信用安全方面出发,加强和完善自身能力和宣传逾期风险给消费者带来的严重影响。
信用卡的昨天,是不是很多银行还在大力推行的消费贷、小微贷的今天?信用卡的发展经历了近十年,还有支付的抓手,其他在疫情期间大干快上的零售业务是不是更是瑟瑟发抖。信用卡是银行业零售转型的桥头堡,现在打响了零售退潮的第一枪,希望银行们能听得见,成为业务发展的预警枪,而不是不良潮水的冲锋枪。(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