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汗国一代枭雄噶尔丹最后败给了康熙和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联手,他输给康熙的战役大家都很熟悉,本文就不再多谈。咱们重点说说噶尔丹是如何在侄子那里翻车的,噶尔丹派去抓捕侄子的人马是2000人,结果被策妄阿拉布坦击败。噶尔丹知道自己侄子的威胁,那他为何还只派2000人去?
噶尔丹的地位来自替兄长僧格复仇,僧格的后代即使按照卫拉特(准噶尔人属于卫拉特人,卫拉特人有自己的法典,和其他的蒙古人有所不同)人的法典继承权也很靠前,保留了对僧格属民领地的统治权,是准噶尔汗国的大股东,噶尔丹只拥有这部分兵力的指挥权。理论上策妄阿喇布坦成人之后,噶尔丹还要将领袖之位交还给侄儿。策妄阿拉布坦的能力也确实很强,1684年18岁的策妄阿喇布坦领兵远征世仇哈萨克,攻克了赛里木,擒获了哈萨克头克汗的儿子,一下子名震准噶尔各部,因为赛里木城恰恰是1682年冬天噶尔丹的折戟之地。
策妄阿拉布坦和叔叔噶尔丹的关系也十分“和谐”,噶尔丹娶了哥哥僧格的遗孀(不是策妄阿拉布坦的生母),还抢走了策妄阿拉布坦的第一个妻子——卫拉特汗鄂齐尔图(此人是顾实汗的侄子,是卫拉特四部的盟主,掌握了新疆和内地的贸易通道,也是葛尔丹的岳父,葛尔丹就是暴揍了老泰山后才赢得了准噶尔的地位)的孙女阿海,因为这事,噶尔丹一怒之下还弄瞎了策妄阿拉布坦的一只眼睛。策妄阿拉布坦有大义名分,有能耐有仇恨,自然是噶尔丹的眼中钉。
1689年噶尔丹准备东征,特意给策妄阿拉布坦准备了毒药大餐,结果手潮,毒死了和策妄阿拉布坦一起质问过他的索诺木阿喇布坦(策妄阿拉布坦的弟弟,也是他鼓动策妄阿拉布坦独立)。策妄阿拉布坦带着七名父亲僧格的老部下立刻跑路,噶尔丹暗杀不成,就要“明杀”。噶尔丹亲自带着2000人追杀侄子,在乌兰乌苏(新疆沙湾县东),,叔侄两人正式对决,在说出了“尔所恨何来?”“我原议婚之妻,尔取之。我亲弟,尔杀之。又恐杀我,故畏惧而来”的对话后(这是清朝史料上的话,自然文绉绉的),两人正式开打。
结果很明显,噶尔丹输了,他输得不冤,因为对面足足有5000人,还占据了乌兰乌苏地区四面皆山的有利地形。那么为何噶尔丹混了那么多年,兵力反而没有侄子多哪?这就要从准噶尔汗国的王庭说起了,准噶尔汗国是典型的游牧帝国,汗庭其实并没有多少直系力量。根据沙俄使者的描述,整个王庭周围只有千余户人家和几座喇嘛庙,只有节日时,整个王庭才有五位数以上的人口。这些王庭附近的游牧民就是噶尔丹自己随时能动用的常备军武装,他要杀侄子时并没有大张旗鼓,所以没能动用整个汗国的力量。准噶尔汗国真正建立起常备军,反而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功劳。
反而是策妄阿拉布坦跑路时,不断派人联系老爹的旧部,僧格的旧部本来就有数千户,是家族中股份最多的。噶尔丹早年当了活佛,恰恰手中没有直系武装力量,他是打着为老哥复仇的旗号才有了第一桶金。在准噶尔灭亡叶尔羌汗国前,他还要打着策妄阿拉布坦的旗号号召准噶尔人,准噶尔汗国的各种文件上都是他和侄子并列。噶尔丹打下了叶尔羌汗国后,赢得了老师达赖五世的支持,这才有了可汗称呼,把侄子撇在一边。
噶尔丹2000人没击败侄子的5000人,但整个汗国的游牧民还要在春、夏之际放牧,到了1689年秋天,噶尔丹又接到了师兄桑杰东征大吉的信号。于是他把侄子放在一边,任凭后者在在今天的乌鲁木齐和伊犁之间博罗塔拉(很好的游牧地,准噶尔末代可汗噶尔丹策零起家的地盘也是那里)发展,开始自己的作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