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一个朝代或国家必须经历的事,当然了,作为一件决定自己生死存亡的大事,史官们都会详细记录每一场战争的经过,这也是我们后人研究一个朝代兴衰史的重要依据。不过,历史上却有四场战役显得非常神秘,我们只知道战争的结果,却找不到导致战争如此结局的原因。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18年左右,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交战双方的人数达到了25万人以上。其时,周武王趁商纣王平叛东夷而致后方空虚之机率军与各诸侯会盟后直奔商都城朝歌而去,得到消息的商纣王只好无奈的组织大批奴隶回师抗击。最终,双方在牧野遭遇,战争的结局是号称有17万之众(另一说是70万)的商军顷刻间就被周武王击败。
牧野之战
关于这场战役的结局,史书记载的很明确,商军大败,而关于商军为什么一触即败的原因却没有记载。后来有人推测,拥有几十万之众的商纣王大败是因为商军中的奴隶倒戈所致。那么,真相真是如此吗?恐怕我们永远都不得而知了吧。
白登之战
白登之战是西汉建国后的第一场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在屡屡受到匈奴的袭扰后,不信自己不能打胜仗的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0年率30万大军远征匈奴。后来,刘邦及30万大军在白登山陷入了匈奴冒顿的重重包围之中。可以说,此时的汉军已是插翅难飞,但让人意外的是,刘邦最终却成功的从白登之围中突围了出来。
白登之战
《汉书-匈奴传》记载:“平城之下衣诚苦!七日不食,不能驭弩”,可见战争是何其的残酷,但汉军最终却成功的突围了出去。那么,汉军到底是如何突围的呢?其中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谋士陈平用了美人计而使刘邦得以成功脱身。那么,已经将汉军重重包围起来了的冒顿单于真的是受了陈平的美人而放了刘邦一马吗?
薛仁贵征九姓铁勒之战
大唐名将薛仁贵堪称我国历史上的一大传奇名将,三十岁才从戎投军的他,一生却留下了无数传奇,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脱帽退万敌”等。而这其中最为神秘的又是“三箭定天山”之战,也即征九姓铁勒之战。史书记载,徐仁贵奉命与郑仁泰共同率军赴天山平叛九姓铁勒,回纥九姓铁勒率十三万之众拒之。两军相持时,有数十人铁勒骑士来阵前挑战,结果被薛仁贵三箭便吓破了胆,唐军趁机掩杀,而抵挡不住的十三万铁勒军顷刻间便全部投降了薛仁贵。此战之后,回纥九姓衰败,不再为边患。
三箭定天山
按照史书的记载,薛仁贵三箭便收服了十三万铁勒军并将其全部坑杀。我们都知道,在两军交战时双方士兵都已经失去了冷静而只顾拼杀,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震慑力使已经杀红了眼的十三万铁勒军在顷刻间便全部放下武器而投降唐军呢,难道真的是得益于薛仁贵所射出的三支箭吗?
土木堡之战
1449年,明英宗在大太监王振的撺掇下不顾群臣的反对而决意率50万明军亲征蒙古瓦剌,在行至土木堡时,屡屡错失撤退良机的明军陷入了瓦剌也先的包围。最终,50万明军损失惨重,几近全军覆没,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明英宗也成了瓦剌的俘虏。
土木堡之变
关于此次战争的结局,史书记载的很清楚,明军大败,不过让人疑问的是,明军拥有50万之众,而瓦剌军明显没有那么多,但明军最终却几乎全军覆没,败的如此惨烈,这场战争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是瓦剌军战斗力太过强悍还是明军毫无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