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的凌晨,癌症患者展文莲在病房内失去了呼吸和心跳。
可转眼间还不到5年,桂军民的身边就出现了另一个异性的身影,两人在一起如胶似漆。
生活还要继续
失去妻子后,桂军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他几乎与外界断绝了联系,每天只是机械地上下班。有时他会一个人在沙发上睡着,手机没电,让亲友担心他出事。
甚至有一次,他因痛风发作卧床数日无法动弹,直到自己爬过去拿手机求救。
这段时期,桂军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而是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每天下班后,他就直接回家,不去别人家串门,几乎不见任何朋友。家里的墙上还挂着展文莲的照片,她穿着紫色长裙,面若桃花。
每次走进家门,桂军民都能感觉到妻子的气息。他常常闭上眼睛,脑子里一幕幕都是她的音容笑貌。
有时,桂军民会坐在展文莲生前最喜欢的沙发上,放着她最爱听的邓丽君的歌曲。
音乐响起时,他仿佛又看到妻子在病床上跟着哼唱,歌词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回忆既温暖又令人心痛。
桂军民明显感觉到自己老了。
打乒乓球时,他发现手和眼睛配合不到一起。这些变化让他意识到岁月的流逝,也让他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然而,生活还要继续。在朋友和家人的劝说下,桂军民逐渐走出阴霾。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未来的方向。2020年6月,经人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
这位比他小10岁的女性经常来照顾他的生活,性格勤快,为人不错。
起初,桂军民对新的感情有些犹豫和愧疚。
他担心这样做是否对得起冷冻中的妻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接受了这段新的关系。他开始重新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于新的感情,桂军民态度坦然:
这次参观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在冰冷的实验室里,桂军民向新女友讲述了他和展文莲的故事,分享了他们共同的回忆和梦想。
新女友听后,不仅没有排斥,反而对桂军民的深情和执着更加敬佩。
现在两人还没有结婚,但桂军民表示未来肯定会结婚,因为要给对方一个名分,也为了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
做了如今这种选择,也不能说是谁的错,当两人可能再也无法见面时,藏在内心深处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纪念方式。
年少情深
桂军民和展文莲的缘分,还有从年少时说起。
展文莲出生于1968年,比丈夫桂军民大几个月。两人是初中同学,都是援疆干部的子女。
年少时的展文莲活泼开朗,像个男孩子般大大咧咧,但又有一股特别的气质。桂军民也算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两人相识相知,逐渐产生了深刻的感情。
高中毕业后,展文莲随父母回到山东老家,在当地一家银行工作。而桂军民则考上了上海的大学。
1988年冬天,展文莲的父母不幸遭遇车祸去世,桂军民得知消息后立即从上海赶到山东陪伴她。此后,展文莲一个人承担起照顾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的重担。
大学毕业后,桂军民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来到展文莲所在的小县城和她在一起。
两人携手努力,最终在济南安家落户。婚后的展文莲身体一直很好,经常锻炼,每年都能在单位的体育比赛中拿奖。
然而2015年春天,展文莲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得知消息后,她依然保持乐观,坚持工作,直到单位领导劝她休病假。
即便在化疗期间,展文莲仍然精力充沛,和家人一起出游,爬华山、看牡丹,还去杭州玩了二十多天。
她还经常去老人院和孤儿院做志愿者,关心他人胜过自己。
2016年12月,展文莲的病情突然恶化,出现癌细胞脑转移。
经过几个月的抗争,2017年5月8日凌晨,49岁的展文莲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就在此时,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改变了她的命运。
一场跨越生死的约定
在展文莲病重期间,桂军民偶然了解到了人体冷冻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将人体降至极低温度,使细胞代谢几乎停止,以期待未来医学发展能够治愈疾病并使人复活。尽管全球尚无成功案例,但这给了桂军民一线希望。
经过深思熟虑,桂军民决定为妻子尝试这项技术。
2017年5月8日,在展文莲临床死亡后,医疗团队立即开始了冷冻程序。
他们首先给她注射抗凝、抗氧化等药物,并快速降温。以保障身体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随后,展文莲被救护车快速转移到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进行至关重要的灌流置换手术——将血液置换成冷冻保护剂,尽可能减少降温保存造成的冷冻损伤。
在特制低温手术台上,医生们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将展文莲的体温降至18℃左右,进行血液置换和多个梯度的冷冻保护剂灌注。
整个冷冻过程持续了55个小时。
最终,展文莲被安置在零下196℃的液氮保存罐中,成为中国首例接受人体全身冷冻术的人。
这个决定引发了巨大争议。
为了妻子,桂军民与银丰研究院签订了30年的保存合同。他甚至自己也签了一份合同,希望将来能和妻子一起复活。
儿子作为科技迷,也对此深信不疑。
在最初的日子里,桂军民经常去研究院看望妻子,对着保存罐说话,放邓丽君的歌给她听。他说:
未来的不确定
尽管如今有了新的感情,但桂军民从未忘记与妻子的约定。
他时常思考30年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技术达到了,能治愈肺癌,展文莲就会被复活。但如果技术还不成熟,合同可以续签,这意味着他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妻子了。
桂军民常常想象30年后的场景。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展文莲真的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复活,她将如何适应全新的世界?
没有亲人、朋友,面对陌生的环境,那种孤独和恐惧该如何承受?
这些想法常常让桂军民夜不能寐。
他会坐在书桌前,翻看着妻子的旧照片,试图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未来的蓝图。有时,他会给儿子打电话,讨论这些复杂的问题。
面对这些未知,桂军民最后选择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他相信,如果科技真的发展到能够实现人体复活,那么相应的伦理观念和社会制度也会随之改变。
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但桂军民依然怀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