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张学良到美国看望前女友,一起住了3个月,期间赵一荻来了3次

红色天空录 2022-12-09 22:45:05
前言

张学良

1990年,张学良对人说:

“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在纽约。”

张学良说出这句话没多久,就被允许前往美国探亲。

来到美国后,张学良只在旧金山的女儿张闾瑛家里住了3天左右,就匆匆奔赴纽约,看望他口中最爱的女友蒋士云,并在蒋士云那里住了3个月零1天。

期间,与他共患难的赵一荻来过蒋士云家里三次。张学良离开的时候,也是赵一荻去接的。

他们三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

张学良与蒋士云互生好感

“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这是张学良的坦荡之言。而被称为“蒋四小姐”的蒋士云,是张学良视为挚友,终生难忘的女朋友。

张学良与蒋士云第一次见面是在1927年的夏天。

当时,张学良是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由于驻防保定,多有来往北平。

一天晚上,张学良的好友顾维钧邀请张学良参加他为母亲举办的寿庆堂会,张学良欣然赴约。

顾维钧

期间,经过顾维钧的介绍,张学良结识了刚刚卸任的中国驻法国外事蒋履福,同时也见到了蒋履福的女儿蒋士云。

出生于商宦世家的蒋士云,从小聪明好学,天生丽质。

12岁的时候,蒋士云跟随父母来到北京,进入英国人开办的学堂读书,学习英语。

后来父亲担任驻外使节,蒋士云又跟随父母远赴欧洲。

16岁的时候,蒋士云在法国巴黎留学一年,初步掌握了法语。

1927年,父亲回国述职,她也跟了回来。

蒋士云见到张学良的时候,张学良24岁,风华正茂, 春风得意,威风凛凛,前途无量。

因此,蒋士云对这个英俊的青年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但是,在当时的张学良眼里,蒋士云只是一个梳着两条辫子的小姑娘,因此并没有对她过多注意。

张学良

三年后,张学良携眷抵达上海,在出席上海市长张群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再次与蒋士云相遇。

这个时候,蒋士云已经不是那个梳着两条辫子的小姑娘了,早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沪上名媛了。

此后,经过频繁接触,随着了解不断加深,张学良与蒋士云双方好感倍增。

1931年,结束巴黎学业的蒋士云,决定在北平向张学良吐露心迹。

见到张学良之前,蒋士云已经下定决心,会尊重于凤至夫人的身份,不计名分的要与张学良在一起。

但是,到了北平之后蒋士云才发现,她和张学良不可能在一起了。

因为,张学良的身边,除了发妻于凤至,还有一位女秘书赵一荻,而且,俩人已经有了孩子。

早在蒋士云之前,张学良就结识了赵一荻。在蒋士云见到张学良的次年,赵一荻就前往奉天,与张学良同居。

赵一荻年轻时候

当时的赵一荻没有名分,对外称作是张学良的私人秘书,对内称侍从小姐。

赵一荻出走后,她的父亲很快登报声明,与她脱离父女关系,断绝一切往来。

1929年,赵一荻为张学良生下一名男孩,取名为张闾林。

在蒋士云决定对张学良袒露心迹的时候,赵一荻也跟随张学良来到了北平,住进了顺承王府。

遭受巨大打击后,蒋士云决定乘坐意大利游轮,前往欧洲开始新生活。

至此,张学良与蒋士云失联。失联期间,张学良只能通过海外报刊看一看蒋士云在法国求学、在欧洲旅行以及跟随父亲出席各种活动的消息。

期间,张学良难以抑制对蒋士云的思念之情,曾给蒋士云写过信。当时,蒋士云在罗马。

看到张学良的信,蒋士云没有回复,她发誓不再打扰张学良的生活。

赵一荻与儿子合影

也是在这一时期,蒋士云邂逅了贝祖贻。

贝祖贻与蒋士云同是江苏吴县人。在苏州,贝祖贻是名门望族,贝家享有“金融世家”的美誉,贝祖贻是被誉为世界建筑华裔皇帝的贝聿铭的儿子。

在此之前,蒋士云与贝祖贻已经在上海与南京见过面。此次贝祖贻来欧洲,是因为发妻去世,贝祖贻心情苦闷至极,特来散心消愁。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蒋士云与贝祖贻擦出了爱的火花。

与此同时,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出,蒋士云挥泪提笔致信张学良,希望他能尽其所能,抵抗外敌。

1932年春天,蒋士云与贝祖贻在上海结婚。此时,张学良正背负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得知蒋士云结婚的消息后,焦头烂额的张学良,还是派人前往上海,给蒋士云送去了贺礼。

1933年,张学良被迫下放东北军权,带着夫人于凤至和孩子,远赴欧洲。

在英国伦敦,张学良再次见到了蒋士云。

张学良与于凤至

快人快语的蒋士云直接对张学良说:

“汉卿,我盼望你有一天为国土完整,也为了你不背负可恨的恶名,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这才是我们心中的少帅!”

看望幽禁中的张学良

后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策划了“西安事变”。

看到这个消息,蒋士云险些跌倒。

没多久,又传出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的消息。蒋士云得知后没有半点欣慰,反而有种难以言喻的失望与懊悔。

张学良刚刚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就被蒋介石扣押起来,送上军事法庭进行审判。

惦记张学良安危的蒋士云,通过丈夫贝祖贻的关系,得到了一张旁听券。

审判结束后,张学良被押出法庭。期间,张学良回头看了一眼蒋士云,俩人相视无言……

随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在奉化慈溪口。期间,张学良提出面见蒋介石的请求,被拒绝。

张学良

没多久,张学良又被转移到离溪口十五华里的中国旅行社雪窦分社别墅里。

张雪莲被软禁期间,蒋士云积极活动,想要见一见张学良,看看他真实情况如何。

当时,南京派往雪窦寺别墅的武装宪警及便衣特务共为五十余人,多数是戴笠的部下。他们在张学良的身边,形成了一个戒备森严的特殊区域。

戴笠是监视张学良的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从南京来察看一次,检查警卫情况,并了解张学良的生活和思想情况。

无论是谁,想要见到张学良,都必须经过戴笠同意。

恰好,蒋士云与戴笠比较熟,便向戴笠提出见一见张学良的请求。

戴笠爽快答应,并帮助蒋士云夫妇安排了飞机、轿车,前往奉化看望张学良。

见面后,张学良告诉蒋士云,自己很好,平时看看书,散散步。但是,蒋士云知道,失去了自由的张学良心情非常不好,但她对此无能为力。

戴笠

蒋士云夫妇离开时,张学良亲自到关山桥送别他们。自此以后,他们在大陆再也没有见过面。

对于蒋士云的这次看望,张学良的内心应该是非常感动的。他将这件事情记录在了自己的日记中:

贝淞荪夫妇来看, 住旅行社———贝氏夫妇返沪, 余送至关山桥……

不久,蒋士云跟随丈夫定居美国。

蒋士云对张学良的感情,早已超出爱情。此后几十年,虽然他们一直没有相见,但时间并没有磨灭她对张学良的感情。

1975年,蒋介石病逝。蒋士云觉得,最大的阻碍已经消除,火速联系张学良在台北的五弟张学森,请求蒋经国让她见一见张学良。

蒋经国对张学良还不错,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就同意了蒋士云与张学良相见。

于是,蒋士云于1980年的春天从美国飞回台湾。当时,张学良依旧没有获得完全自由,身后还跟着人。

张学良坐车出来与蒋士云在饭馆吃饭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一辆车。吃完饭后,蒋士云还去了张学良在北投的家里。

蒋士云

蒋士云回忆称,当时张学良出来见她的时候,遭到了赵一荻的阻拦。赵一荻表示:“你最好不要见她。”

很明显,赵一荻的阻拦并没有产生作用。真情重义的蒋士云对张学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他非见不可。

多年后回忆起此事,蒋士云说:

“这大概就是女人与女人之间总有看不开的地方。”

美国探亲再相聚

1991年, 张学良与赵一荻经过台湾方面同意,赴美探亲。

获得自由后,张学良前往已经去世一年多的发妻于凤至生前居住过的白色小楼看了看。

看着看着,张学良往事记忆涌上心头,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对于张学良,于凤至说他们之间除了爱情,还有价值更高的友情、亲情,他们的心是什么力量也分不开的。

1940年,于凤至离开张学良前往美国治疗乳腺癌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那会是他们夫妻的永别。

经过治疗,于凤至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且凭借自己的才华与胆识,在美国的股票市场,打下一片天地,混的如鱼得水。

于凤至

定居洛杉矶后,于凤至花费高价买下两栋别墅,并将这两栋别墅按照当年在北京顺承王府家里的样子布置了起来,一处用于自己住,另一处则是留给丈夫张学良的。

于凤至对孩子们说:

“我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获得自由的时候,这里可以作为他和赵一荻共度晚年的地方,这是我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了……”

后来,台湾传出张学良写了《西安事变忏悔录》,于凤至愤怒不已,觉得那一定是有人在故意贬低张学良。

于是,于凤至决定救夫。随后,于凤至在美国掀起传媒大战。

由于于凤至的行动在美国造成了极大影响,蒋家恐慌不已,便想出了让张学良与赵一荻结婚,逼迫于凤至离婚来堵住张学良前往美国与家人团聚的路。

由于张学良被困于台湾,于凤至思索再三,忍痛在离婚书上签下了字。

张学良与赵一荻在台湾

因为,她担心张学良的安全。但是,于凤至始终不承认台湾强加给她的离婚。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带着无限遗憾去世……

于凤至对张学良的爱,对他的付出几乎是无人能比的,她的大度、坚忍,既是重情重义的妻子,又是宽宏大量的知己。因此,张学良说她是最好的夫人。

张学良在美国旧金山女儿的家里住了3天后,便匆匆前往纽约。因为他想见一见蒋士云。这对张学良来说,是一件大事。

早在1990年的时候,张学良就曾对身边的人说:“我到美国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回不回家(大陆),第二个,我有个女朋友在纽约,我到底该不该见?”

身边人对他说:“你们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现在大家都老了,见见面未尝不可。”

于是,张学良来到美国没多久,就在赵一荻的陪同下,来到了纽约蒋士云的家里。

晚年张学良与蒋士云

当时,张学良的身体还很好,手杖都不用。蒋士云回忆称:“他说话谈笑风生,非常幽默。我跟他说不能坐轮椅,坐轮椅腿就没用了……”

在纽约期间,张学良在蒋士云的家里住了3个月零1天,蒋士云为他安排了很多活动。

蒋士云陪着张学良去华盛顿看跑马,看打球,到处玩。有时候,蒋士云还陪着张学良一起打打麻将,一起出去吃吃饭,一起会见故友。

另外,蒋士云还安排张学良参加了华人教会举行的主日礼拜,会见哥伦比亚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接受记者采访,参加在美东北同乡会以及亲朋好友为自己摆下的寿宴等等。

这些活动,都与蒋士云的操持有直接关系,因为蒋士云的通联,才得以实现。

当时吕正操奉中央之命,前来与张学良见面,也是先和蒋士云打的招呼。

张学良与吕正操

期间,张学良与蒋士云谈起回大陆的事情,蒋士云劝说张学良应该回大陆,应该抓住这次机会,还说自己可以陪张学良回去。

张学良当然非常想回去。他对蒋士云说:“外面哪里能和家里比,在大陆有很多人都对我很好,很想念我……”。

但是,张学良是个非常讲情面的人,当时他到美国是来探亲的,不想不辞而别……

于是,张学良在犹豫之下,没有回到大陆。

张学良在蒋士云家里这三个月期间,赵一荻一共来了三次,还给蒋士云带了礼物,蒋士云也邀请赵一荻吃过饭。

另外,赵一荻还送了蒋士云很多写好的做礼拜心得。

此次一别,张学良与蒋士云再也没有见过面。虽然后来张学良定居美国,但蒋士云却联系不上他了。

蒋士云回忆称:

“在台湾的时候,我还与他打过电话。但是,他离开台湾后,就没有消息了。我给他打过一两次电话,打不进去。我知道,有人阻拦,他不便跟外界接触,不能往外打电话……”

张学良与蒋士云(左二)在纽约合影

回忆起那三个月,张学良与蒋士云都称这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

后来,有人告诉蒋士云,张学良曾多次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女人在纽约,是不是和她有关。

蒋士云腼腆的说:“他就是这样,随他自己怎么说。”

2000年6月7日,88岁的赵一荻在下床的时候摔了一跤,几天后,她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住进医院。

短短几天后,赵一荻进入弥留状态。张学良坐着轮椅来到赵一荻的病床前,轻轻握住赵一荻的手,喊着对赵一荻的昵称,心疼不已。

此时的赵一荻已经无法说话,她静静的看着张学良,没多久便离世了……

陷入巨大悲痛的张学良不愿相信赵一荻就这样走了,依旧抓着赵一荻的手不放,直到一个小时后,在亲友的不断劝说下,张学良才离开医院。

此后,张学良经常沉默不语的坐在椅子上流眼泪。他说:“我这一生欠赵四小姐太多了……”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病逝,与赵一荻合葬在一起。他们永远相伴……

30 阅读:1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