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人数升至1644人!跨越山海,只为托举起生的希望!

应急知识说 2025-03-31 21:42:34

3月29日晚,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截至目前,全国受灾地区的死亡人数为1644人、受伤3408人、失踪139人。

3月29日上午,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从首都机场出发,已于缅甸当地时间29日下午4点30分抵达仰光机场,之后赶赴受灾严重的曼德勒省。

他们神情肃穆,每一名队员都知道此次任务意味着什么。

他们来自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总医院、中国地震局,队伍由搜救、破拆、医疗、地震等方面的专家以及管理、后勤等人员组成,携带破拆、搜索、侦检、消杀等装备和3只搜救犬。

时间紧、任务重,出发前很多队员都来不及告诉家人真实情况,有的正在出差,有的本打算休假,有的来不及和孩子道别……接到命令后,全都义无反顾,打起背包就出发。

“我们携带的装备共有700余件、22吨,包括搜索、营救、医疗、管理和后勤等物资,尤其是饮用水、应急食品较多,能够满足队员们在救援期间的自我保障,不会给受灾群众的生活物资保障造成影响。”中国救援队行动队队长王墨介绍。这是中国救援队第三次赴国外参与国际救援,此前队伍曾参与2019年莫桑比克飓风灾害救援和2023年土耳其地震灾害救援。

此次赴缅甸救援,中国救援队不仅是救灾先锋,更是友谊使者。

他们将发扬“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用实际行动传递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温度,体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担当。

“今天,我们踏出国门,就代表中国。”在出发前的最后一次动员讲话上,中国救援队队长赵明言辞铿锵。

“灾区情况瞬息万变,我们一刻也不能拖延。”中国救援队医疗组负责人、应急总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处处长朱伟说。得知缅甸地震的消息后,应急总医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参加国际救援相关工作,选派了10名经验丰富的队员编入中国救援队。

“这10名队员来自骨科、急诊、康复、疾控、检验、药学、护理、妇产等各专业,携带急救药品、个人装备、医疗物资等,将全力救治灾区群众。”朱伟介绍,医疗组除了负责救援队成员的医疗救护外,更多的工作还是救助缅甸受灾群众。同时,当地天气炎热,防疫消杀也是重中之重。

看到缅甸发生7.9级地震的消息后,王墨就意识到,队伍可能要出动了,要求队员们立即进入“中国救援队模式”,随时准备出发,实施人道主义救援。

按照要求,中国救援队始终处于24小时备勤状态。接到赴缅甸救援的命令后,中国救援队很快确定了方案,完成了队员编组,82名队员向指定地点集结。

王墨和队员们一边确认此次所需的搜救装备和物资,一边时刻关注应急管理部信息中心推送的缅甸灾情信息,研究当地建筑物倒塌情况、天气、交通等信息,几乎彻夜未眠。

3月29日早上,中国救援队携带的救援装备运至首都机场。为了让中国救援队更快抵达灾害现场,首都机场为中国救援队开辟了绿色通道,一辆白色安检车让货物快速通过安检,直接转运至专机。

矿泉水、方便面、午餐肉等,堆得像小山一样,等待过安检,这些物资能保证队员们至少一周的生活需求。搬运物资,整理背包,领取护照,一切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推进。

生活物资和救援装备由飞机托运,队员们自己还需携带一个20公斤的背包,里面装着睡袋、帐篷、保温毯等,同时手里还拎着一个小包,装着食品、药品等。

中国救援队队员颜军利介绍,包里面多带了些吃的,因为进入灾区后,顾不上吃饭是常事。在救援装备方面,携带的都是平常在救援实战和演练中经过检验的装备,不仅用起来熟练,而且绝对安全可靠。

跨越山海,中国救援队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搏斗,只为托举起生命的希望。

中国救援队组建于2018年,是直属于应急管理部的国家级应急救援机动力量,也是我国第二支重型地震灾害救援队伍,拥有执行跨国救援的资质。

王墨说,此次选派的队员都是经验丰富、技能过硬、业务精湛的。抵达灾区后,队员们将发挥专业优势,进入受灾严重的地区,有序开展救援工作。

缅甸地震救援

面临那些难点

一起来看!

■ 余震风险

余震频发,增加了救援工作的危险性,救援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时刻警惕余震可能引发的建筑二次坍塌。

■ 道路桥梁损毁

地震导致多地道路、桥梁坍塌或受损,救援队伍难以快速抵达灾区,救援物资和大型救援设备运输受阻。

■ 次生灾害风险

地震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特别是在缅甸即将进入汛期的情况下,未来次生地质灾害可能增多,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 通信中断

地震导致当地通信线路一度中断,部分受灾最严重地区通信完全中断,这使得救援队伍难以及时获取灾情信息,也难以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 医疗资源匮乏

当地医院人满为患,手术设备、抗生素、止痛药等基础医疗物资严重不足,部分医院甚至被迫暂停收治病人,大量伤员无法及时得到救治。

■ 物资短缺

救援和物资严重匮乏,大量人员无家可归,急需帐篷、毛毯、防水布等物资,但物资运输又因交通中断而遇到困难。

■ 专业救援力量不足

当地地震灾害专业救援力量不足,需要迅速组织国内外专业的地震救援队伍,但国际救援队伍进入灾区可能受到当地复杂局势的限制。

■ 建筑结构复杂

当地房屋结构与一些国家有所不同,救援队伍需要先了解当地建筑布局和结构特点,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搜救工作。缅甸震区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叠饼式、粉碎式和下沉式的坍塌都有,救援难度非常大。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