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金句:“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是人类还没有攻克的难题。”
在那个短剧当中,母亲在咽气前,骂她一辈子不结婚,是个不孝顺的假女儿。
最后她得出结论,大家都困扰就不困扰了,说到底,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
曾经我也把傅首尔最后的结论当成真理。
可在现实当中却是,大家都困扰的问题,只有少部分人想得开,大部分人还是要困扰。
人不管年龄有多大,都逃不开原生家庭。
在最近热播的《欢乐颂4》当中,原生家庭对子女影响深重,很真实的映射出现实当中的两类人群。
姑且把叶蓁蓁、戴维、何悯鸿归为一类,余初辉、朱喆、露西三个人算成另一类人群。
很明显,前者家庭条件优渥,她们不用为生计发愁,后者则受到原生家庭的拖累,有人想要脱离,有人无法心安理得。
但她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急于摆脱父母的控制。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毕竟谁也没有办法对父母下狠手。
因为不管是从道德伦理上来说,还是情感上来说,父母一直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权威。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无法脱离。
对于身在其中的子女来说,想要不再受父母控制,却又无法心安理得。所以时不时的爆发争吵,但谁也不愿意戳破。
一旦有一方戳破了这层窗户纸,就是父母决裂,不孝不义。
之所以把叶蓁蓁、戴维和何悯鸿归为一类,是因为他们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却还在花父母的钱。
叶蓁蓁是独生女,父母不指望她挣钱,甚至愿意赔钱让她去做科研。如果没有父母,她完全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或者把自己热爱的东西当成事业来做。
同样,戴维也是在父母的帮扶下才可以任性,虽然写小说小有成就,但完全负担不起他消费过高的生活。
而何悯鸿更严重,她甚至连自己的工作都弄丢了,每个月还要靠家里打钱才能维持生活。她对父母的依赖,比叶蓁蓁和戴维更加严重。
这三个人的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啃老。不管发生什么,父母就是他们的底气,可也是他们,最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
不管何时何地,付出就想要有收获这个道理是不会变的。
对于子女的成长,父母付出了金钱和时间,他们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以所谓的过来人经验,给予一些指点。
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没有道德枷锁,难道投资方还不能在自己投资的作品上写写画画?
虽然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成投资方和投资作品,有点冷漠,但事实确实是如此。所以父母对于他们三个人的婚姻大事尤为关心,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插手。
戴维的母亲堂而皇之的在他和叶蓁蓁之间插一手,他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确实在接受着父母的爱。即使母亲真的错了,他也很难做到不顾及情面。
叶蓁蓁和何悯鸿是女孩,相对于戴维来说,比较任性。可她们的任性,不过是仗着父母的爱,一旦父母动真格,她们的生活水平就会直线下降。
离开了父母,何悯鸿的生活会是一地鸡毛,叶蓁蓁所谓的热爱,也不会长久。所以不管她们过程如何闹腾,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妥协,无法完全独立。
余初辉、朱喆和露西是另外一类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并不深厚。
余初辉和朱喆对父母甚至是带有敌意的,但是丝毫不影响父母对他们提出要求。因为在父母的认知里,含辛茹苦养育子女长大,难道还不能提一点要求吗?
所以余初辉的父亲会要求她将母亲送回去,甚至让她赡养自己,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一个父母的名头,就可以让子女义无反顾的。
即使是这样,余初辉也时常觉得难过,因为在传统观念里,她是一个不孝顺的女儿。
朱喆的父母重男轻女,她们将朱喆养大,就是为了帮助自己减轻负担的。所以不顾女儿的不容易,像吸血鬼一样让她补贴弟弟。
而露西和父母之间却是带着淡淡的疏离,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靠着血缘的维系,也只剩下责任和使命。
母亲生育大出血的时候,露西甚至都没有回家看望,只是不停的赚钱,这让她觉得尽到了做女儿的义务,但是没有丝毫的感情成份。
在这三个人的家庭当中,父母给予太多子女支持。在子女没有成人之前,她们养育子女长大,在成人之后,她们向子女索取。
本质上和叶蓁蓁他们三个的家庭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索取的是控制子女,一个索取的是金钱和利益。
讲白了之后,会让人觉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像是一场互惠的交易。
但子女完全是被动的,她们没有办法选择成人之前的养育,却又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在后期想要违约,那就是难上加难。
剧中的两种家庭,完全是两种极端。
大多数的家庭是有爱的,但相比于金钱,有爱的家庭就会更复杂。
父母往往会以爱之名,实施自己的控制欲。所谓的为你好,不过是想要让你按照她们的想法生活。毕竟未来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谁又知道怎么做才是好。
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无法摆脱这种控制,一旦反抗过度,就会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只有听从父母的话,按父母的心意生活下去,才能家庭和睦。
可是现在我们的大多数人,不似以前那样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但在这场拉锯战中,子女是处于弱势的。
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生活阅历上,父母都远胜于子女,离开父母的庇护,子女的生活品质很难保证。
有时候仔细想想,为人子女也不能太过自私,一边享受着父母的给予,一边又不想让父母插手自己的事情。
所以有很多年轻人报喜不报忧,宁愿一个人在外吃苦,也不想回到家乡,待在那个被禁锢的牢笼之中。
作为父母,给予子女的爱,应当是不求回报的,不是以控制子女生活为目的的。作为子女,在享受父母金钱支持的同时,也不能过河拆桥。
这其中的度,双方都在不断地试探和调整。但就像开头所说地,这是人类还未攻克的难题,就像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一样。
惟愿,我们对彼此的爱,都可以更单纯一点。
编剧胡乱编撰父母,视父母为原罪,不怀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