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泥料,发红袍背后的秘密

紫砂壶全手 2024-07-22 09:51:18

紫砂壶大红袍,稀有泥料背后的秘密

紫砂壶中的大红袍泥料,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追捧。它那艳丽的红色,仿佛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壶友的目光。然而,在这看似神秘而珍贵的泥料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红袍泥料并非随处可见,其储量极其稀少,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真正意义上的大红袍泥料,有着独特的属性和特点。

从泥料的本质来看,大红袍原名叫大红泥,属于含铁质粉砂岩。它与朱泥虽然都属于红泥系,外观颜色有些相近,烧成后的紫砂壶颜色都较为艳丽,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朱泥属于含铁质泥岩,泥料质地细腻,没有砂性,烧成后的收缩比较大,矿料颜色呈黄色调;而大红袍泥料具有一定的砂性,比较接近于紫泥的泥性,其烧成后的收缩比介于紫泥和朱泥之间,矿料颜色为红色调。

然而,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大红袍”紫砂壶却鱼龙混杂。一些有良心的商家可能会使用原矿朱泥加石红调配,烧出的壶颜色较为红艳;但也有部分不道德的商家,为了追求利益,采用价格低廉的白泥添加大量氧化铁红来配制泥料,烧制出的壶同样红艳,却品质低劣。许多消费者花费高价,满心期待购得真正的大红袍紫砂壶,到手后却发现可能只是普通的朱泥壶,甚至是用劣质铁红粉泥料制成的壶。

在历史上,大红袍泥料也有着不同的阶段和说法。明清时代的大红袍泥料,其出处和真实泥色已难以考证,且这种泥料早已失传。而近代的大红袍泥料,原矿泥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产于黄龙山浅表层的大红泥,矿料外观呈大红色云片状致密结构,坚硬且不溶于水,泥料砂性较重,制作成型难度高,烧成后呈现出鲜艳的大红色。存世量不多,今后是否还能发现新的矿源也是未知数。

例如,清末至民国时期俞国良所制作的大红袍四方传炉就颇为有名。顾景舟曾评价此壶:“精选泥质最好的大红泥制作,烧成火候绝佳,故色泽朱红,光彩鉴人,肌理滋润。制技与形制虽感有疵,但却是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堪称显示砂艺材质的绝佳传器。”

此外,关于大红袍泥料的定义,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它是朱泥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品种,但也有人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例如,《宜兴紫砂矿料》一书中,将产自黄龙山的大红泥(也称为大红袍)归类为一种特殊的红泥做单独介绍,与朱泥是并列关系,且大红泥不溶于水,而朱泥基本能溶于水。

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大红袍”紫砂壶,消费者在选购时需格外谨慎。不能仅仅被其艳丽的颜色所迷惑,而要深入了解大红袍泥料的特点,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同时,也不要盲目追求稀有泥料,避免被不实的宣传所误导。

总之,紫砂壶大红袍泥料因其稀有性和独特性而备受珍视,但市场的复杂性也使得其背后隐藏着诸多秘密。只有保持理性和专业,才能揭开这些秘密,挑选到真正优质的大红袍紫砂壶,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在追求紫砂壶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品味紫砂文化的深厚内涵。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 2024-07-22 11:26

    壶不关注最终成品品相,关注一通过程原料有病吧!

紫砂壶全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