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回出场。在小说中,吕布本姓吕,又先后做过丁建阳和董卓的义子,因此,张飞就送了他一个“三姓家奴”的称号。但事实上,吕布并未认丁建阳为义父。所以,也就谈不上是什么“三姓家奴”了。
吕布与丁建阳:我们真的不是义父子的关系丁建阳是吕布的上司。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丁建阳出场时是荆州刺史,吕布是他的手下。
这里有一点是不对的。丁建阳如果做荆州刺史的话,恐怕就不会认识吕布了。吕布是五原郡九原人,这个地方在今天的华北地区。吕布活动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在北方。小说把丁建阳改成了荆州刺史,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认识吕布的可能性就会极低。
事实上,丁建阳当时是并州刺史。这样一来就能说通了,他和吕布都活动在北方大地上,这不就认识了嘛。
吕布
在丁建阳进入京城之前,他和吕布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他很喜欢这位战将,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亲密。但好归好,也没有到了成为义父子的地步。
公元189年,何进招引京外的英雄志士,请他们进京剿灭宦官。于是,离着京城较近的丁建阳和董卓就很快进京了。来了京城以后,何进已经被杀,宦官的势力也没有那么强大了。何进的外戚集团和张让的宦官集团,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斗,都已是死伤惨重。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丁建阳和董卓什么事情了,他们从哪来的再回哪儿去就对了。但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来了京城就不想走了。何进真的是“引狼入室”,如果他知道是这个结果,恐怕肠子都要悔青了。
丁建阳是带着吕布一起来到京城的。丁建阳担任了执金吾的官职,负责京城的治安,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这时的京城洛阳中,董卓想搞一件大事情。他想废掉刘辩,立刘协为帝。要做这样的事,肯定就要用到丁建阳。但丁建阳可没有这个心思,毕竟人家已经有了实权,实在没有必要去做这么有风险的事情。
不能为我所用,那我留你何用?这就是董卓,简单粗暴。于是,他就想杀了丁建阳。但杀了丁建阳并不是事情的全部,还要把丁建阳的手下为己所用。如果自己这边的人去杀丁建阳,也不是不可以,但杀了丁建阳以后,怕是收服不了他的手下。
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丁建阳这边的人来干这事。他杀了丁建阳以后,能立威,能镇住人,使丁建阳的手下都能服他。
影视剧中的丁建阳
那最佳人选自然就是吕布了。吕布在丁建阳的手下面前,有一定的威势。如果是他杀了丁建阳,手下的人哪敢不服呢?自然是服的。这样就好办了。吕布成了这伙人的老大,这伙人就可以为自己效命了。
那吕布有杀丁建阳的动机吗?毕竟他们曾经是那么亲密。
赤兔马:吕布会为了一个宠物杀死丁建阳吗?在《三国演义》中,董卓送了吕布很多宝贝,特别是还把赤兔马送给了他。在财富的诱惑下,吕布动了心,杀死了丁建阳,来投奔了董卓。
吕布的坐骑确实是赤兔,但是不是董卓送他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小说中虚构这样一个情节,很精彩和有趣。但吕布杀丁建阳的原因,更可能是对丁已有不满。一个合理的猜测是,吕布想有更大的官当,想有更多的权力。但这些都是丁建阳给不了他的,有野心的董卓却能给他。
于是,吕布就杀了丁建阳,投效了董卓,并建立了义父子的关系。董卓也厚待吕布,任命他为骑都尉。
巧了不是。这个骑都尉的官职,丁建阳生前就干过。如此来看,吕布可能觊觎这个位置好久了。现在如了愿,吕布也就准备跟着董卓好好干啊。
看来,并不是赤兔马有什么吸引力,使吕布动了心。而是权力和官职,才使吕布倒向了董卓。
赤兔马。图源网络
吕布认董卓为义父,之后又杀了董卓。这才是吕布被人所诟病的原因所在。吕布先是叛变了丁建阳,后来又叛变了董卓,这在忠君的价值观审视下,是大成问题的。
但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吕布所做的这些事情,大概是很多人都会做的。在一个乱世里,大家为了活命和生存,对道德的要求就有些下降。若认真说起来,那个时代不如吕布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
但又能怎么样呢?谁让他吕布失败了呢?要是吕布成功了,称雄称王了,历史对他的评价可能就会不一样吧。
表面上是忠孝节义,但更深刻的评价体系却是成王败寇。这是我们在三国的文化中看到的一面。
但同时,我们也能在三国的文化中看到另一面,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悲壮、失败、遗憾如关羽和孔明,却为民间所推崇和景仰。
这是中国文化的复杂性。所以,有人若斩钉截铁地为中国的文化下断言,比如说中国的文化就是一种慕强的文化,或者说中国的文化就是一种同情悲剧英雄的文化,这恐怕都是有些以偏概全了。
吕布的倒向董卓,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至此,京师主要的军事力量,都归于和集中到了董卓这里。董卓再无后顾之忧,接下来,他便要做他想做的事情了:废旧君,立新帝。
而董卓的这一步棋,引发了连锁反应。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积蓄了很久的独立和纷争的力量终于喷薄而出,天下就此乱成了一锅粥。这一乱就不只是乱出了一个三国,而是整整乱了几百年。
三国之后,天下继续动荡和分裂
三国之后只出现了西晋短暂的统一。接下来的东晋、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依然是纷纷扰扰,天下难得安宁。直到400年后的589年,隋朝才再次实现了统一,天下这才重新有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安定。
吕布真的是一个没有道德操守的人吗?吕布确实不是三姓家奴,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大家还是会觉得他没有什么道德操守。
但很多事情,如果我们多做一些分析的话,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吕布为什么要杀掉丁建阳呢?除了个人的恩怨外,我们也可以说这里面似乎是有“大义”的。汉灵帝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想立刘协为太子了。但还没有来得及,他就去世了,他的另一个儿子刘辩当了皇帝。
但事实证明,刘辩确实不如刘协。董卓由此而想废立。其他的一些有识之士,可能也看出来了,觉得还真是这样,如果刘协登基称帝了,天下可能会有大不同吧。也许吕布也是这么想的。
但丁建阳显然是反对废立的,董卓因着他的反对,也无法来开展废立的事情。吕布在这样的情况下,杀了丁建阳,为废立帝王扫除了障碍。
吕布可能是这样说服自己的良心的。但我们要说,这依然是不对的。我们虽然愿意多角度来看历史人物,但不会为了哗众取宠,随便地为历史人物翻案、洗白或抹黑。
即便吕布是为了一个看似正确、合理的事情而杀了人,这也不能丝毫抬高他的道德形象。他杀丁建阳,这是杀人。这肯定是不对的,不管他是为了什么目的。
吕布杀了丁建阳,这怎么说都是不对的。即便丁建阳不是他的义父,他也不该杀人家。无论丁建阳是不是他的义父,他杀了这样一个人,都是犯罪。
正在行凶杀人的吕布
难道丁建阳不是他的义父,吕布杀他就有了合理性吗?难道丁建阳是他的义父,吕布杀他才值得被谴责,才更令人发指吗?
同样的,如果丁建阳是一个坏人,他就该被吕布杀了吗?只是因为丁建阳阻碍了吕布看来是正确的事情,他就应该被清理掉吗?
所以,如果要说吕布做的不对,说他杀人就够了,没必要再画蛇添足地说他杀了义父,好像他杀的不是义父就不那么罪大恶极一样。
所以,如果要说吕布做的是对的,你也不能以他目标的合理性来为他辩护,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能为了一个貌似崇高、正确的目标,就罔顾人命。
我们从吕布三姓家奴的真实性出发,来考据出了真实的历史,他并不是三姓家奴。我们又从这里进一步深挖,来发现了一个我们文化中的隐秘角落,就是如何对人物进行道德评价。
这对今天的我们也有实际的应用和帮助。举例来说,假如我们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丈夫杀害了妻子,我们大概就会觉得这个丈夫很坏很坏。但如果这个新闻换成是,这个丈夫杀害了一个路人呢,我们大概就会觉得他没有那么坏。
但这样想是错的。在这两种情况里,他都伤害了一个生命,伤害了一个无价的人的生命。并不因为他伤害了妻子,他的罪过就更大;也不因为他只是伤害了路人,他的罪过好像就轻了些。
总要通过纷扰的道德评价,看见更高的生命的价值,这样,我们也才能看到真正的道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