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曾经在相声界是个数一数二的人物。
他1959年在天津出生,天津人都特别喜欢相声。刘伟打小就对相声着迷,天天听相声,还老是模仿,学得特别像,周围人都觉得这孩子有天赋。上初中的时候,刘伟碰到了冯巩,两人都对相声痴迷得不行,很快就成了好搭档。
在学校的文艺表演里,他们经常一起说相声。
每次表演前,他们都下足了功夫,选段子的时候,既挑经典的作品学习,又会自己加些好玩的包袱进去。
有一回,他们演马季、唐杰忠的《友谊颂》,不仅演得像模像样,还加了自己创作的包袱,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这事儿不知怎么就传到了马季的耳朵里,当时马季正在天津巡演,就专门去看了他们表演。
表演完后,马季觉得这俩孩子是说相声的好苗子,就把他们收为徒弟了。从那以后,刘伟和冯巩跟着马季到处演出,相声水平提高得特别快,在相声圈里也渐渐有了名气。
1980年冬天,刘伟和冯巩进了中国铁道文工团。那时候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人们生活变好了,对娱乐节目需求也大了。
他们的相声正好符合大家的口味,每次演出都特别受欢迎。他们把现代元素加到相声里,让观众感觉特别新鲜。不管在哪演出,都能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名气也越来越大。
1984年,他们又进了中国广播艺术团,机会更多了。刘伟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每次排练完,都拉着冯巩去吃饭,憧憬着未来,说一定要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1986年春节前,他们要上央视春晚。在春晚彩排后台,刘伟紧张得不行,毕竟这是全国观众都能看到的舞台。
等到他们上台表演《虎年说虎》的时候,一开始还紧张,但是听到观众的掌声,就放松了下来。
他们俩在台上配合得特别默契,包袱一个接一个,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这场表演下来,他们算是在全国出名了。
之后几年,他们又连着上春晚,《巧对影联》《五官争功》这些节目都特别经典,两人也成了观众每年春晚最期待的演员之一。
可是,刘伟这时候心态变了。他觉得自己在国内已经到顶,就想出国闯闯。冯巩劝他,说咱们的根在中国,观众也都在国内,出国不一定行。
马季也这么说,可刘伟根本听不进去,还和冯巩吵了一架,然后就带着妻子去了澳大利亚。
到了澳大利亚,刘伟才发现一切都没那么简单。语言不通,他连买东西、坐公交都费劲。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根本找不到和相声相关的工作。他和妻子在那过得特别艰难,生活都成问题。晚上,刘伟躺在床上,就想起在国内演出的场景,心里后悔得不行。几个月后,刘伟实在撑不下去了,就给冯巩打电话说想回国。冯巩让他回来,说大家都在等他。1989年春天,刘伟回到了国内。他本以为还能和冯巩回到从前,可冯巩已经有了新搭档牛群,而且“冯牛组合”特别火,观众都特别喜欢。刘伟虽然想重新开始,但是怎么都找不到以前的状态。他和别人搭档,总觉得不对劲儿,观众对他的表演也不怎么感兴趣。他的事业越来越差,心情也低落到了极点。
后来,刘伟为了生活,到处找机会。他去主持一些小节目,还在一些影视作品里客串小角色,但是都没什么起色。
2006年,他还出了大事儿。他喝醉了酒开车,追尾了一辆公交车。被警察查到的时候,他还特别嚣张,说多少钱都赔。结果因为醉驾被拘留了15天,还被吊销了驾驶证。
这事儿让他的名声更坏了,以前的名气也都没了。
再后来,刘伟慢慢在影视圈里找到了点机会。他演了一些电视剧,像《人民的名义》里的“杜伯仲”,《隐秘而伟大》里的“顾耀东”,还有《梦华录》里的“浊石先生”。虽然都是配角,但是他演得还不错,最后还成了国家一级演员。不过,他从一个相声奇才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真是让人感叹,这一路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做事情可得想清楚,不能太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