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路先锋”筑牢发展路基——南京江北新区法院自贸区法庭服务发展纪实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6-18 11:06:52

外国法律查明让一起中外合资公司解散纠纷案件审理陷入僵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采取多种方式拓展查明途径,找到了解题之钥。“原以为要打持久战,没想到法官仅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依法作出解散裁定。”中方公司负责人杨明说。

此案仅是自贸区法庭助力自贸试验区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贸区法庭成立三年来,以审判树规则,以创新促发展,共妥善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9000余件,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司法保障,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

“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平台,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聚焦关切,找准司法护航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才能为‘开路先锋’筑牢发展路基。”江北新区法院院长吴焱说。

树规则,为创新发展设立路标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运行。作为有着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区“双区叠加”的江北新区,伴随大量外资企业、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入驻,成为创新发展新高地。

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和重要依托。为此,自贸区南京片区在辖区内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支持企业自建线上内销平台,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工业品跨境电商转型升级。

作为数字经济领域跨境支付结算产生的新业态,高速增长的跨境业务催生许多新问题,亟待司法的回应。

南京某网络公司是新加坡Paywook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指定的唯一官方运营商,专门从事跨境网络支付服务。陈某从事跨境电商经营,将境外销售网站绑定Paywook平台收款,因陈某销售假冒劳力士和百达翡丽手表被客户投诉并申请拒付,Paywook公司依据网站规则永久冻结了货款。陈某与南京某网络公司围绕货款返利提现发生争议。

法庭查明事实后,判决驳回了陈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以判决为跨境支付画红线。与此同时,自贸区法庭结合审判,对跨境支付常见问题、困局如何解等进行研究,为跨境电商支付设立路标。

不光跨境支付,域外法查明也处处体现以个案裁判引领类案规则。

南京某公司诉中法某公司解散案,法庭审理后认为,中法某公司经营管理已经发生严重问题并陷入僵局,再继续经营会使南京某公司利益遭受更大损失。然而,外国法律查明却成为该案审理的障碍。

中国公司解散纠纷应适用中国法,但作为股东的外国法人的权利能力问题应该适用登记地法。如何破局?

主审法官主动依职权启动查明程序,综合采取多种方式,通过适用登记地法律准确认定外国法人民事权利能力问题,为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外国法律查明是长期困扰涉外商事审判的一大难题。自贸区法庭依法创新实践,不仅为类案审理提供范例,更为愈加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庭长殷源源说。

从跨境支付到域外查明等,很多个涉法“第一”在自贸区法庭探索、立规、应用,聚焦新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前沿法律问题研究,以审判树规则,为改革开放“试验田”提供坚强法律保障。

列方程,求出纠纷化解最优解

在自贸区南京片区,每一个案件的化解都是能动履职的生动实践。

因芯片供应链不畅导致无法按时交货使蔚蓝科技公司遭遇群体诉讼,让还处于“婴儿”期的科技公司的发展亮起红灯。“如果被判决违约3倍赔偿,会让我们倒在起跑线上。法院历经艰辛促成案件庭外和解,让公司度过危机重新起跑。”创始人刘维超说。

走出困境后的蔚蓝科技公司迎来大发展,产销两旺,生产的阿尔法机器狗C系列产品,今年获得1万多单意向单,全款订单数千台。

创建5年来,蔚蓝科技公司已成为江苏省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的科技公司,入选“2023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榜单。

一纸判决并非企业所求,如何能让一纸裁判平不平之事,为爬坡过坎的企业助把力才是群众所盼。

作为自主创新先导区,自贸区南京片区每年受理的案件约3000件,这些案件类型不同、诉求各异、难度千差万别。自贸区法庭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列出不同的解题方程式,求得矛盾纠纷最优解。

李某与胡某合同纠纷“先行判决案”是个例证。这起合同纠纷案,合同款涉及美元和人民币两部分,双方对人民币部分无争议,但对美元部分分歧较大,而纠纷一方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如不能及时定分止争,将会影响到胜诉一方的后续执行。

调解进入僵局。是否可以就事实清楚的部分先行执行成为妥善解决纠纷的焦点。法庭经过充分讨论,依法适用先行判决机制,对事实清楚部分先行判决,对涉及美元部分的诉讼请求留待后续诉讼程序再作处理。

激活“冷门”法条,活用先行判决。自贸区法庭这一裁判方法的创新,让正义不迟到。“这是一种雪中送炭的帮扶,司法的创新给我们送来了安全保障。”李某说。

自贸区法庭探索涉外商事审判改革服务保障国家级新区及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的创新实践,被《南京改革》刊发并被作为改革重要事项推进。

开新路,合力跑出审判加速度

5月30日,首起在线见证委托授权在法官见证下完成。以线上见证打破线下跨境诉讼限制,是自贸区法庭优化诉讼服务的又一新举措。

这是一起委托服务合同纠纷,被告为法国籍,居住在法国巴黎,委托境内律师担任代理人。“如果采用传统的公证授权或者当事人到法庭面签,则会产生公证费、机票费等,耗时、耗力、耗钱。”这位法国人说,“将传统的‘法官见证’从线下移到线上,让我轻松解决跨境诉讼难。”

“企业打官司,首先要求的是公正,同时也希望越快越好。”自贸区法庭庭长夏文浩说,“如果打一场官司时间过长,一些企业就会被‘拖瘦’‘拖垮’。”

围绕又好又快的需求,自贸区法庭不断创新司法供给实践,探索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共性化与差异化相结合工作模式,并针对商事案件特点,打造涉外纠纷诉讼、调解、仲裁多元化解决工作机制。

南京某新材料有限公司,股东由中外人员构成。从2017年开始,公司内部产生矛盾,后公司与股东、股东与股东之间形成13起诉讼,案由涵盖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公司证照返还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等近十个方面。“如果按正常流程,从开庭到调查再到审判,至少要一年半载,多拖延一天,对公司而言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位股东坦言。

这起涉外公司解散纠纷案,法院经过分析评估后委托中国国际商会南京调解中心主持调解,在法官见证下,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促成各股东达成一致意见,确认股东资格并完成公司解散,以“东方经验”化解了跨国诉讼。

“公正高效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核,随着自贸区跨境活动的持续增加,建立多元、高效、便捷的多元化解平台,形成多赢互利的新型解纷机制与解纷文化,是发展所需。”吴焱说。

从建立调解组织到加强诉前联动调解再到完善联动制度与机制,自贸区法庭不断探索实践,已形成“法院﹢”的多元化解纠纷特色模式,在共商共建共治中走向共赢。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赵兴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