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迎回二帝可能只是个引子,背后还有深层次原因

梦沉古道 2021-04-05 19:53:08

其实,迎回徽钦二帝只是岳飞被杀的一个诱因,但并不是因为这么简单的原因就把选择让一员大将“消失”。

南宋是一个很特别的朝代。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王朝二度复兴的情况,但除了南宋外,和原王朝的关系都不是特别。东汉光武帝刘秀复兴了汉朝,其和汉朝皇帝的联系也追溯到汉景帝。东晋晋元帝司马睿与西晋皇帝的联系需要到司马懿那,而且对于司马睿的血统历来有争议,甚至很多人了直接称其为牛睿。南明小朝廷的皇帝有的根本连明成祖朱棣的后代都不是,和大明王朝不搭边。

宋高宗赵构则是宋徽宗的儿子,宋钦宗的弟弟,在二圣和其他宗室被掳走之后,赵构的正统性是毫无疑问的,并且宋高宗也一度厌倦帝王生活。的确,南宋只是半壁江山,还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对于迎回二帝,是压力的,但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并且赵构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完全有实力应对金人送回二圣。

而在南方已经建立已经势力的赵构可能是最先提出迎回二圣的人。二圣问题可能是南宋最敏感的问题,这直接涉及南宋的立国之本。二圣留在金国,就是南宋的定时炸弹,赵构只能畏手畏脚,生怕在二圣问题上处理不好,引起大的变故。

而一旦二圣回到南宋,在南宋完全都是赵构控制的情况下,二圣只能颐养天年,根本就没有机会改变南宋政治格局。因为二圣问题肯定就不是问题。但赵构是防止别人提这个口号的,尤其武将,容易出现借二圣名义的兵变。因此,迎二圣只能赵构自己说,其他人不能过分地提及。

岳飞在知道赵构的心思后,在迎回二帝这个问题上已经改变立场,不再提及。而岳飞之死更多的是一次次挑战赵构的尊严。

首先就是岳飞非常关心赵构立储的事。立储这样的皇家大事,对于臣子来说是个大忌讳,趟进去就是浑水。而岳飞武人的身份更不能干政,这里面涉及了二个问题,一个是在南宋曾经出现了苗刘兵变,试图推翻赵构,立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为帝,虽然兵变失败,但小赵旉遭受惊吓也夭折了。在这件事,赵构是很痛恨武人的,尤其武人试图拥立的行为,让他极为反感。

而赵构无子,则是赵构反感立储的第二个选择。唯一的儿子因为兵变夭折后,赵构就没有儿子了。赵构的无子是生理上的,在当时没有,以后也不能生了。这实际属于至高无上的帝王的隐痛,皇帝没有亲儿子,立谁为储君,都很痛苦。况且当时,太宗一脉几乎都被俘虏,传位的皇帝在血缘上和赵构都很远了,赵构必须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继承人,这需要思考一段时间。岳飞的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干扰。

岳飞在立储问题涉及这两个问题,本身就该杀。但是,赵构选择放过他,一方面,因为金国有意立钦宗之子赵谌为傀儡皇帝,正统性要高于自己,早立储可以绝后患,岳飞也算是替皇帝着想。另一方面,当时赵构确实需要岳飞这样能打仗的人。安抚岳飞,就多了一份安全。

岳飞最致命的是有尾大不掉之嫌疑。,岳飞作为皇帝手下的战将,绝对保证服从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在取得郾城大捷后,赵构提出了和金议和,这在策略上并不见得是吃亏。毕竟在当时,金是强大的一方,携郾城之胜议和可以获得更多的谈判资本。站在大的方面不能说是错,当然岳飞有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分清火候,伴君如伴虎。皇帝想议和,十二道金牌来了,岳飞都不服,被杀是早晚。

一个能干的武将,作为帝王是不想除掉的。岳飞太能打了,打得不低调了。皇帝忌惮,大臣也就是他的同事嫉妒。岳飞可以说能力太强了,强到没有了朋友。秦桧落井下石,张浚也落井下石。真正能为岳飞出头的,只有韩世忠,而韩世忠得到的回答是莫须有,莫须有是啥意思,可能有,也可能有。总之,就是不想留下岳飞。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赵构不留岳飞,和他的畏战恐金心态有很大的关系。赵构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是真正的武力超群的人物,是一个神箭手,当年也是曾经自愿去金营做人质的,胆识也是没有问题的。也经历过金人搜山检海抓赵构的窘境,在大海上漂泊数月。

此后的赵构似乎换了一个人,开始惧怕金人,不断地求和,保住自己的位子。而进入提出的条件是杀掉岳飞。这个条件是很高的,除掉南宋最能打的人,赵构是需要下定决心的。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中唯一一个善攻的人,不留岳飞意味着赵构根本就没有进取的想法。说一句最不客气的话,已经屈服了,甘愿做拥有半壁江山的帝王。这也有些说不通,但赵宋王朝的皇帝都是软骨头,这也不足为奇。

在金国一次次地把岳飞必须处死纳入议和条件后,赵构选择了自毁长城,南宋收复古都的最后希望没有了,只能临时行在临安,只能灭亡。岳飞之死,有自身的原因,套用现在的话,就是在职场上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一旦有事,他就是牺牲品。也有领导者的原因,遇到一个不思进取的领导,越努力,越与领导背道而行,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英雄迟暮,忠臣孝子人人爱,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而那些小人早已钉在了耻辱柱上。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