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的核心是儒家三四之争,你认为人性本恶吗?

字在欢喜 2019-06-29 08:05:24

《剑来》一书是烽火戏诸侯的精品,写得很棒。全书以陈平安的四处游学为主线,其核心脉络是儒家孟子和荀子的三四之争。孟子提倡“人性本善”,荀子讲究“人性本恶”。

在历史上,荀子的理论和正统不符,算离经叛道。到宋朝,法学彻底败给理学,荀子最终也被赶出文庙。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人性本恶”更有实践意义。人的生物属性是趋利避害的。荀子有两个很出名的弟子:韩非和李斯,法家的代表人物。秦始皇嬴政仰仗李斯,统一了六国。

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的行为是需要规矩来约束的。所以西方提倡“人性本恶”,用契约精神画好条条框框,比如乘坐公共汽车时,就应该排队,有序上车。

反观国内,存在许多不文明现象。其根源就在于对违规者惩戒力度不够大。斑马线礼让行人为什么近年在全国不少地方得到践行?无非加入了规矩,被监控头拍到,交警部门会扣三分,并罚款,而不是司机们的素质有了多大的提高。

一个不讲究规矩的社会,人们会无视规则,总认为凡事都可以商量,都可以通融,却不知道这些具体的行为会制造不公平。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到工作,很多家长考虑的是如何动用各种人情关系,来改善孩子的处境。比如孩子本来不在这个学区,但这里有一所非常好的中学,那怎么办?找熟人打点呀。总有一些人关系通天,可以把这事办成。但事实上却剥夺了一个原本可以正常在此就读孩子的入学资格。

在法制社会,因违法成本高,人们对规矩有敬畏感,做事有底线。久而久之,人也就习惯了,不文明现象自然会减少。你认为人性本恶吗?

0 阅读:1

字在欢喜

简介:娱乐圈相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