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覆膜保墒增温技术,破解早春低温障碍,确保全苗壮苗

千军万马呀 2025-03-22 12:15:07

**花生覆膜保墒增温技术:早春低温的克星,全苗壮苗的保障**

在农业生产的大舞台上,花生种植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花生种植或许是许多人记忆中的一部分,也是不少家庭的重要农作物。早春时节,低温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破坏者”,给花生播种和幼苗生长带来了重重障碍。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花生覆膜保墒增温技术,这个能够破解早春低温障碍,确保全苗壮苗的有效方法。

一、提出问题

早春,本应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农民们开始忙碌地准备花生播种。低温天气却常常让人大失所望。我记得邻村的老张,他是个种地多年的老把式。有一年早春,他像往常一样播下了花生种子,满心期待着它们发芽生长。那一年早春的低温持续了很久,土壤温度一直上不来。老张每天都要跑到地里查看,眼巴巴地盼着种子发芽。结果,很多种子都烂在了地里,好不容易发芽的,也因为低温和干旱,长得病恹恹的,最后收成惨淡。

像老张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很多地区,早春低温会导致花生播种期延迟,土壤水分散失快,种子难以萌发或者萌发后幼苗生长不良。据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的普通地块,早春低温情况下,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可能会比正常年份降低30% - 50%。而且,即使发芽了,幼苗的成活率也不高,可能只有正常情况的60%左右。这就意味着,农民们辛苦播下的种子,有很大一部分都打了水漂,不僅浪费了种子、肥料等成本,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当年的收成。

从土壤的角度来看,早春低温时,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也会受到抑制。土壤微生物对于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活跃起来,就像一个热闹的小工厂,不断地为花生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但是低温下,这个“小工厂”的运转变得缓慢。土壤中的一些有益细菌,如固氮菌,在适宜温度下每天能够固定一定量的氮素供植物吸收,而在低温时,其固氮能力可能会下降到正常水平的40% - 60%。这就使得花生在生长初期就面临养分不足的困境。

二、分析问题

为什么早春低温会对花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花生种子本身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花生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一般在25 - 30℃左右。当温度过低时,种子内部的酶活性就会降低。酶就像是种子内部的“小助手”,它们负责催化各种生理反应。一旦酶活性降低,种子内的物质转化就会受阻,比如淀粉转化为糖,蛋白质的分解等过程都会变慢。这就好比是一个机器,关键的零件(酶)出了问题,整个机器(种子萌发过程)就运转不灵了。

从土壤的物理性质来看,低温会使土壤变得板结。正常情况下,土壤颗粒之间有着合适的孔隙,这些孔隙既能储存水分,又能让空气流通。但是低温下,土壤中的水分会结冰或者变得黏稠,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变小甚至消失。这样一来,种子就难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和水分。就像我们人住在狭小又不通气的房间里一样,会感觉很不舒服,花生种子在这样的土壤里也难以正常生长。

早春的干旱也是低温带来的一个“帮凶”。低温使得土壤水分蒸发慢,但同时也阻止了外界水分的有效补充。而且,由于土壤温度低,花生根系生长缓慢,吸收水分的能力也很弱。据研究,在低温干旱的土壤环境中,花生根系的生长速度可能只有正常温度下的30% - 40%。根系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地上部分的幼苗就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从而变得矮小、瘦弱,抗病能力也大大降低。

三、解决问题 - 花生覆膜保墒增温技术

面对早春低温带来的这些问题,花生覆膜保墒增温技术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花生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覆膜的原理

1. 保墒作用

覆膜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咱们都知道,土壤中的水分就像一个宝贝,对于花生生长至关重要。当土壤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膜后,就像给土壤盖上了一层“被子”。这层“被子”能够阻止土壤中的水分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从而减少了水分的蒸发量。据实验数据显示,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未覆膜的地块土壤水分在早春一周内可能会减少10% - 15%,而覆膜的地块土壤水分减少量仅为3% - 5%。这就意味着,覆膜后的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一定的水分含量,为花生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保障。

2. 增温效果

薄膜还具有很好的增温性能。太阳光照射到薄膜上后,薄膜能够吸收和储存热量,然后将热量传递给土壤。就像我们在冬天晒太阳,会感觉暖和一样,土壤在薄膜的作用下也会逐渐升温。一般来说,在晴天时,覆膜后的土壤温度能够比未覆膜的土壤温度提高3 - 5℃。这个温度的提升对于花生种子萌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花生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酶活性增强,能够更快地进行物质转化,从而顺利萌发。

(二)覆膜的操作要点

1. 地膜的选择

在选择地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挑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地膜有聚乙烯地膜和聚氯乙烯地膜等。对于花生种植来说,聚乙烯地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聚乙烯地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保温性和柔韧性。它的透光性好,能够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到土壤上,增强增温效果;保温性佳,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温度;柔韧性强,在铺设过程中不容易破损。而且,聚乙烯地膜的厚度一般在0.008 - 0.012毫米之间比较合适。如果太薄,容易被划破,使用寿命短;如果太厚,成本就会增加,而且也不利于后期回收。

2. 整地要求

在覆膜之前,整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土地要平整,没有大的土块。因为如果土地不平整,地膜就难以铺展平整,容易出现褶皱和空隙,这样就会影响覆膜的效果。就像我们盖房子,地基不平,房子就盖不结实一样。整地时,要将土壤深耕20 - 30厘米,把地表的杂草、残茬等清理干净。这样不僅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还能减少杂草与花生争夺养分和水分。

3. 播种与覆膜的配合

播种和覆膜的配合也很关键。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先播种后覆膜。在播种时,要注意播种的深度和间距。花生种子的播种深度一般在3 - 5厘米为宜。播种太深,种子出土困难;播种太浅,种子容易干燥失水。播种后,要及时覆膜,将地膜拉紧、铺平,四周要用土压实,防止被风吹起。还有一种方法是先覆膜后播种,这种方法需要在膜上打孔播种,要注意孔的大小和深度要合适,播种后要在孔上覆盖一些土,以保证种子与土壤的良好接触。

(三)覆膜后的管理

1. 破膜放苗

如果是先播种后覆膜的情况,当花生幼苗出土时,要及时进行破膜放苗。这是因为如果不及时的话,幼苗长时间被薄膜覆盖,会因为温度过高和光照不足而生长不良。破膜放苗的时间一般在幼苗顶土时,也就是看到幼苗的尖部开始顶起薄膜的时候。破膜时,要用小刀或者竹签在幼苗上方划一个小口,注意不要划破幼苗。放苗后,要及时用土将破膜口封好,防止热量散失和杂草生长。

2. 中耕除草

虽然覆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生长,但在膜边和破膜口附近还是会有杂草滋生。在花生生长期间,要进行适当的中耕除草。中耕不僅可以除去杂草,还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一般在花生齐苗后,可以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在3 - 5厘米左右;在花生开花前,可以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适当加深到5 - 7厘米。这样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3. 肥料管理

覆膜后的花生对肥料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由于覆膜后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活动增强,肥料的释放速度也会加快。所以在施肥时,要根据花生的生长阶段合理调整肥料的种类和用量。在花生苗期,可以适当施一些氮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则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一般来说,每亩花生地在苗期可施尿素5 - 10公斤,开花期施磷酸二铵10 - 15公斤、硫酸钾5 - 10公斤。

花生覆膜保墒增温技术是应对早春低温,确保花生全苗壮苗的有效措施。它就像一位贴心的“守护者”,陪伴着花生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对于我们中老年朋友来说,掌握这项技术,就能够在花生种植中多一份保障,多一份收获的希望。让我们运用好这个技术,种出更多更好的花生,享受丰收的喜悦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