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渊|与名著《第二次握手》两次握手之感慨

楚言看历史 2025-04-02 02:55:06

与名著《第二次握手》两次握手之感慨

作者:小渊

(原文链接:转发题目有改动)

有一本书,我第一次阅读它时,热血沸腾,爱不释手;我第二次阅读它时,只读了开头几句,就赶紧把书合上,向它作了永别。这本书就是小说《第二次握手》。我看的是这个封面的版本。老实说,我一看见这个封面就被深深震撼了。那时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奶奶和父母正在张罗年夜饭。三哥端了一把藤椅,坐在老屋门口的禾场上,读得津津有味。初中生的我,凑过去问看他读的是什么书,他没理我。被问得不耐烦了,他把封面展示给我看,那封面是一个女性啊,而且是那个年代不敢想、也看不到的那种女性形象。

我站在三哥的旁边看着他看的页面,虽然不知道前面的内容是什么,但是看着这些人物:丁洁琼、苏冠兰、叶玉涵……,这样的名字,那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就像看禁书似的。其实三哥就说了,这部书曾经是一部禁书,只能在民间偷偷地传阅。作者写完初稿,初稿就在传阅中消失了,然后又写。据说作者写了好多稿,这是最新的一稿,终于正式出版了。此时已是1980年代初。为什么是禁书?因为书中写了爱情,还是三角恋爱,即丁洁琼、叶玉涵与苏冠兰的三角恋爱。还因为书中描写了中美关系、核武器研制……,科学家丁洁琼就是核物理学家。在作者写作这本小说的时候,人物的名字、从事的事业,人物的相互关系全都是写作禁区,所以惊得我双眼瞪得滚圆:此前从没看过这么大胆的小说,它满足了我同时踏足多个禁区的欲望。

所以当年夜饭已经准备好,父亲已经发出几次严厉的召唤,我们还是抱着那本书死死地盯着看,爱不释手。要知道,我们盼年夜饭盼了一年!可这一次,年夜饭的诱惑竟然输给了一本书!妈妈也生气了:书可以当饭吃啊?奶奶也有些不高兴了:那你们俩就抱着一本书过年了,不用吃了!三哥毕竟比我大几岁,禁不起挨骂,就放下书,叫我一起去吃年夜饭。我赶紧从藤椅上拿起书来,从头开始看。开头是从海外归来的大科学家丁洁琼,走进一条小巷,挨家打听哪一家是科学家苏冠兰的家。终于走到了门口,出来迎接的是苏冠兰的夫人叶玉涵。当丁洁琼问叶玉涵:您是苏先生的夫人?叶玉涵说:是的。丁洁琼就拒绝了夫人的进门邀请,转身离开了。

然后小说就进入了回忆。当年丁洁琼坐火车被流氓纠缠,英俊小生苏冠兰如何英雄救美;但他们此前还有故事。那是丁洁琼到海里游泳,被海水吞没。也在海边游泳的苏冠兰,看见海面上飘着一团红色,觉察出主人可能溺水,就勇敢地施救。后来丁洁琼赴美学习,苏冠兰却因故留在国内。他通过地下党为革命军队的医疗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苏冠兰一直等待着丁洁琼,但那时中美关系冻结,苏冠兰没有等到丁洁琼的任何音信。各方面都对他说,通过各种关系打听,但都打听不到丁洁琼的任何音信。而那时,叶玉涵也一直默默地等着苏冠兰。

最终,苏冠兰转身,与默默爱他多年的叶玉涵结婚。现在中美关系解冻了,丁洁琼回来了,但苏与叶已经结婚了,于是丁洁琼选择不打扰,然后选择去边疆大漠工作。丁洁琼在美国期间之所以没有任何音信传出,缘于她从事的是核武器研制工作。在美国,无论多少神仙般美好的男同事追求她,她都始终爱着他心中的白马王子苏冠兰。当中美关系解冻,她就拒绝各方挽留,毅然回国,没想到她终于回国了,她的心上人早已成家了,他的爱人还是一个相貌貌平平的女人叶玉涵。小说中的丁洁琼,美貌、知性、善良、坚贞……,她不像红楼梦里的女子,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她没有一丝缺点,她是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女性。对于1970、1980年代的男生来说,小说中这样的人物设定、情节设定……,一看封面、一读文字,一下子魂就被勾去了。

大过年的,我在长辈的呵责下,以及三哥亲自来把书夺走,我才乖乖地去吃了年夜饭。过年那几天,我的生活就是盯着三哥,他一旦有什么事不得不放下这本书,我就赶紧抓过来读。这是一部我读得最失魂落魄的书,也是我读得最精神振奋的书,甚至比后来读《平凡的世界》等还精神振奋。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讲述的人物名字、小说情节,都是初中生的我阅读这部小说后,记住的人物名字、小说情节(如果记错了,以记忆为准,不作更改)。我当时提出过各种条件,包括把我拥有的最珍贵的物品——墨镜,要交换这本书,成为这本书的主人,都被那时的高中生三哥再三再四地拒绝了。

高中的一个暑假回到老家,突然想起这本书,就走到已经成家的三哥家,提出借这本书来看。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他那时因为高考落榜,已经成为农民。但他骑车去县城买了一本厚重的《英汉词典》准备自学,准备模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路在脚下》里的男主人公:自学英语成为翻译家,然后成为中学英语代课教师、正式教师。他家里只有两本小说,除了这本,还有一本《泰坦尼克号沉默》。

后面这本小说,我好像翻了一下,但没有看下去的欲望。所以若干年后看电影《泰坦尼克》时,我就想起三哥家里那本我没有阅读的小说。我拿起封面已经泛黄的《第二次握手》,情不自禁地打开正文来读。我读了第一段,就读不下去了。不是当年读得太仔细了,对故事情节太熟悉了,所以读不下去。而我重读一些经典作品,虽然情节早已滚瓜烂熟,但还能读下去,还能读出新的滋味来。唯独这部小说,我就是再也读不下去了(乃至后来,几个著名影星参演,拍摄了电影版,我也没有看)。

那时候,我已经在县一中图书馆里,读过一些古今中外的小说名著。我发现,阅读这些名著时的感受,与当年阅读《第二次握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像我第一次吃到5分钱的冰棒,激动万分。后来再吃到那样的冰棒,就不再激动万分一样。于是我放下小说《第二次握手》,开始在回忆中阅读它。在回忆中,它依然激动人心。我刚才回忆小说的情节时,还是心潮澎湃。这是为何?我知道为何,但是我不想说,因为它是一本对我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小说。这就像一个孩子吸食过母亲的乳汁,从此“母不嫌子丑,子不嫌母丑”一样。

(图片:源自网络)

【安徽网友寒梅读后回复】我中学开始也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还有一段时间不想在上学了,也是《看了第二次握手》连环画书,受到鼓舞,被书中的女主人公的学习和科研精神所感动,从看那本书后就努力学习。从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变成班级里前五名,后来走上讲台,从教一生,现在想想,那本书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我要感谢当年写这本书的作者。

当代著名作家张扬

【张扬档案】张扬,生于1944年5月,河南长葛人,在湖南长沙长大。 1961年10月发表处女作。1963年2月写出《第二次握手》初稿,后多次重写。“文革”中产生的1970年稿造成全国规模的手抄本流传,张扬因此于1975年1月被“四人帮”逮捕并内定死刑。1979年7月正式出版后,累计印数近430万册,至今居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首位。该书“重写本”于2006年10月在北京问世。

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94年为副主席,2004年为名誉主席。1979年以来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杂文、散文和评论共数百万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