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的“青瓦台魔咒”迎来新转折。
随着尹锡悦弹劾案进入第九轮辩论,在野党或许已经找到新证据彻底按死尹锡悦,舆论焦点也已从“弹劾能否成功”转向“新总统是谁”。
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凭借40.8%的民调支持率、文在寅的公开力挺,以及华盛顿邮报“下一任领导人”的盖章认证,几乎提前锁定总统席位。
这位被贴上“亲中派”标签的政治新星,刚露头就向中国递出合作信号,中韩关系或将迎来新局面。
面对美韩盟友与中韩贸易的双重现实,李在明的外交策略堪称“踩钢丝大师”。在华盛顿邮报专访中,他抛出一招“诺贝尔奖诱饵”拿捏特朗普。
承诺若促成朝核突破,就提名特朗普竞选诺贝尔和平奖。
这位美国新任总统对诺奖的执念人尽皆知,当年因未获奖多次公开吐槽奥巴马。
李在明精准踩中其痒点,既给足面子又为日后对美谈判铺路。
特朗普在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后曾公开表示,只要朝鲜弃核,美国将考虑解除封锁并提供经济支持。
结合特朗普的这番话,李在明等于给朝鲜递橄榄枝的同时,把美国架上“和平缔造者”的荣誉高位,一石二鸟化解半岛僵局。
转到对华政策,李在明更是掏出“合作大礼包”。
作为萨德系统部署的坚定反对者,他公开支持中韩自贸协定升级,承诺强化贸易、旅游、投资等全领域合作。
在接受《华盛顿时报》采访时更是直接把话挑明了:
疏远中国的代价,韩国承受不起。
如此立场绝非作秀。
中韩贸易额去年突破3600亿美元,中国连续18年稳居韩国最大贸易伙伴。
釜山港口堆积如山的半导体原料、济州岛免税店里抢购的中国游客,都在提醒韩国:“亲中是门必修课。”
但李在明的“亲中”底色不等于孤注一掷。
他在专访中明确表态:既要强化美日韩同盟,也不能疏远中国。
这绝非场面话,而是韩国地缘困境的真实写照。
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韩国外长赵兑烈说得更直白:“美国是铁杆盟友,中国是30年最大金主,两边都得哄!”
韩国的纠结肉眼可见。
青瓦台至今挂着驻韩美军司令部赠送的时钟,每年交着43亿美元的“保护费”;
乌山空军基地里,F-35战机随时能在38分钟内飞抵平壤。
更尴尬的是,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至今捏在五角大楼手里。
自家枪杆子都攥在别人掌心,哪敢彻底倒向中国?
面对韩国递来的橄榄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已定调:“欢迎韩国以诚相待。”
但这不意味着无底线包容。
从萨德危机到半导体制裁,中国对韩国“吃饭砸锅”的忍耐已到临界点。
李在明的务实作风确实带来新希望:重启中韩自贸协定谈判可能让韩国泡菜零关税进入中国,扩大济州岛免签政策或将吸引千万中国游客。
但我们也有相对应的底线,若再出现“萨德2.0”或配合美国芯片围堵,仁川机场免税店的茅台专柜分分钟变冷柜。
去年中国对韩直接投资骤降27%的数据,就是最好的预警。
韩国政坛向来如《顶楼》般狗血,尹锡悦的惨淡收场犹在眼前。
李在明能否打破“亲中必遭反噬”的魔咒,取决于他如何拿捏分寸:
既要攥住美国给的枪杆子,又要接住中国递的钱袋子。
青瓦台的风水或许解不了这道题,但中韩每年3600亿美元的贸易流水,或许能给韩国政客们冲刷出清醒认知。
当首尔街头三分之一店铺亮着支付宝招牌时,远在华盛顿的特朗普可不会来买泡菜。
新政府的选择,将决定韩国未来究竟是成为中美间的“东方瑞士”,还是彻底沦为大国角力的棋盘。
唯一确定的是,中国这一次不会再为“装睡的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