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逃跑时向乔家借10万两,问:要何赏赐?乔家:写4个字就行

功标青史 2025-02-06 17:06:28

说起晚清,就一定绕不过慈禧这个人。作为晚清政府的实际掌权者,慈禧是历史上的“罪人”。

尽管慈禧并不是晚清覆灭的唯一原因,但晚清后期的丧权辱国条约,基本都是与慈禧有关。而慈禧对待外国列强的态度,才是她被留有不好名声的原因。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个朝代能长盛不衰。清朝走下坡路,是在嘉庆皇帝时开始的。

嘉庆皇帝即位后,并没有立刻掌握朝政大权。因为当时乾隆皇帝只是退位,退位的乾隆并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

尽管嘉庆已经成了皇帝,当时的朝政还是要交给太上皇处理。这就导致嘉庆没有处理政事的经验,乾隆死后,嘉庆才正式接手政务。

清朝建立之初,大力打压已经萌芽的资本主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嘉庆亲政以后,继续延续祖先闭关锁国的观念。

面对英国建立外交关系,开放通商口岸的要求,嘉庆直接否决。

这个时候的清朝,已经不是乾隆中期康乾盛世的景象了。乾隆末期,吏治腐败,权臣当道。

等嘉庆继位时,民间起义频发,白莲教声势壮大。嘉庆一边派人清剿白莲教,一边着手起复一些因言获罪的言官。

在乾隆驾崩后,嘉庆开始对乾隆末年的权臣进行清剿。但嘉庆的一系列举措,并没能拯救走向末路的清王朝。

嘉庆中后期,国内起义频发。洋人瞅准清廷虚弱的时机,开始向国内倾销鸦片。嘉庆知道后,开始驱逐内地的洋人,禁止百姓接触天主教。

早在嘉庆十三年,英国的战船就曾占据澳门,以保护贸易为借口侵占中国领土。面对这种情况,嘉庆开始加强清政府的水师建设,并下令各省总督清查鸦片来源。

清政府的衰弱,在道光继位后更明显了。道光继位后,自嘉庆朝出现的鸦片更加猖獗。国内各部叛乱,国外列强虎视眈眈。

当时的清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认为大清水师天下第一。直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廷的大门,也轰碎了清廷的美梦。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的虚弱再也无法掩饰。当时的清朝内忧外患,清政府无力抵挡外国的侵略,只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经过清朝几代皇帝的重农抑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苗头被掐灭。咸丰帝即位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加剧。

慈禧太后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咸丰帝驾崩后。作为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成为了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

当时的清朝已经千疮百孔,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已经不去想怎么对抗列强,反而开始大力镇压国内起义。

同治年间,东西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在慈安太后的辖制下,慈禧没办法独揽大权。同治亲政后,两宫太后归还政权,回归后宫。

慈禧真正掌权是在慈安死后,当时同治皇帝驾崩。为了维护皇室正统,慈禧在旁支中挑选了光绪皇帝继位。

光绪继位后,朝堂再次掌握在慈禧和慈安手中。光绪七年,慈安崩逝,慈禧开始独自听政。此时的慈禧,已经成为了清廷的最高掌权者。

光绪皇帝生活在慈禧的控制下,一切政务都仰赖慈禧。

在世界各国都全力发展的时候,清朝又开始做起了天朝上国的美梦。北洋水师上奏申请添加新型舰船,被慈禧以国库没钱拒绝了。

可笑的是,慈禧为了筹办自己的60大寿,花了国库一千万两白银。没有新型舰船,这就导致了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惨败给了日本。

因为慈禧一人的奢靡,间接导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个响亮的巴掌打在清政府的脸上,清政府还得陪着笑,问问别人手疼不疼。

签订了《马关条约》,慈禧打算守着皇权高高在上。可早就看透清廷懦弱本质的列强不给她这个机会,八国联军轰开了清朝紧闭的大门。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彻底慌了。她匆忙收拾了一些金银细软,带着光绪逃出了北京。朝臣、百姓、江山、社稷,慈禧什么都顾不上,也不想顾忌那么多。

慈禧一路仓皇逃窜,携带的金银根本不够维持她奢靡的生活。将自己身上带的钱花完后,慈禧将目光放在了有名的商人身上。

只要清政府还在,慈禧和光绪就是君。皇帝和太后亲自找你借钱,你一个小小商人哪能说不借呢?

哪怕商人心中清楚,慈禧说的借,百分百不会有还钱的一天。可没办法,清政府虽然对着洋人卑躬屈膝,可对自己人却毫不手软。

所以慈禧一路逃跑一路借钱,就这样逃到了山西。提起山西,就不得不提起晋商。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商帮,分别是:潮商、徽商、晋商。晋商起源于隋唐,等清朝的时候,晋商已经是中国势力最雄厚的商帮。

虽然晋商在晚清没落,但在山西,晋商依旧掌握着巨大的财富。晚清晋商的代表人物是乔致庸,看过乔家大院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

晋商主要经营票号,这就免不了和皇室打交道。在慈禧刚到山西的时候,乔致庸就收到了消息。

乔致庸早年也曾读书科举,希望能将乔家从商人阶级带出来。乔家的家业一开始是由乔致庸的兄长打理,兄长死后,乔致庸扛起了乔家。

乔致庸在读书上天赋有限,在经商上倒是个奇才。在乔致庸的带领下,乔家很快就成为祁县首富。

所以慈禧逃到山西之后,她将目光投向了晋商的钱袋子。老佛爷亲自找你借钱,这对商家来说是天大的荣耀。

乔致庸上上下下打点好乔家,确保慈禧不会挑出错事。慈禧到乔家后,乔致庸带领乔家上下出门迎接。

慈禧仓皇逃出北京后,一路上带着光绪躲躲藏藏。为了不被侵略者和叛军发现,慈禧和光绪化妆成农民。

所以到达乔家时,慈禧和光绪早就没有了所谓的皇家威严。当慈禧看到乔家盛情恭敬地迎接她,她内心的虚荣达到顶峰。

尽管对乔家的识相很满意,但该借的钱还是要借的。当慈禧提出借钱的要求时,乔致庸立刻取出10万两白银奉上。

慈禧对乔致庸的识相非常满意,她高兴了就打算给乔致庸点赏赐,于是她问乔致庸:“你帮扶皇室有功,我可以允许你提一个要求,你想要什么?”

十万两白银换太后一个承诺,这放在封建社会,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但现在清朝皇室的统治摇摇欲坠,这个要求很可能变成烫手山芋。

乔致庸是个聪明人,不然不会把乔家的生意做到这么大。面对太后的提问,他稍微想了想说:“那就请太后为乔家题一幅字吧。”

慈禧听到乔致庸的这个要求,脸上笑开了花。她也清楚强借晋商钱财这事做的不地道,也害怕这些商人对朝廷产生怨恨。

现在乔致庸提的这个要求,既维护了清廷皇室的颜面,也打消了慈禧内心的怀疑。

毕竟作为清王朝的掌权者,慈禧很清楚商人们巨大的作用。清政府之所以能入关后一统天下,商人们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晋商就开始在关内外往返做生意。后金政权的大部分物资,都是来源于晋商。努尔哈赤对晋商往往采用安抚、拉拢的态度。

皇太极执政时期,为了拉拢晋商到关外贸易,皇太极派出满清贵族带着晋商去归化城贸易。可以说后金政权的稳固,和晋商脱不开关系。

乔致庸清楚慈禧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知道,自己提的要求不能过分,否则慈禧重回北京时,就是乔家大祸临头的日子。

但慈禧已经开口,他如果不提要求,就会拂了慈禧的面子。既要保住皇家颜面,要求还不能过分,乔致庸思索再三,求了慈禧一幅亲笔题字。

乔致庸求的字,也是经过思考的。他向慈禧求的是“福种琅嬛”四个字,这四个字一般被用来形容神仙洞府。

乔致庸将慈禧捧得高高的,暗示自家因为有太后的到来,而变得蓬荜生辉,仿佛洞天福地一样。乔致庸的识相让慈禧非常开心,她对乔致庸的印象也变好了。

等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后,慈禧带着光绪回到了皇宫。重新回到权力巅峰的慈禧,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将自己亲笔题字的牌匾送到乔家。

有了慈禧的牌匾,乔致庸在山西的生意更好做了。在封建朝代,只要和皇室沾上了关系,当地大小官员都要给你面子。

更何况乔致庸对慈禧是雪中送炭,连慈禧都将皇室款项交给乔致庸的票号经营。

就这样,乔致庸用10万两白银换来了名利双收。

虽然乔家最终消失在了历史洪流中,晋商也不复之前的辉煌。但乔致庸在国家危难时没有选择置身事外,展示了晋商的行事准则。

如今乔家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乔家大院屹立在山西大地上,静静诉说着晋商曾经的辉煌。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