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上吃了一个关于素人婚姻的瓜,这事任谁看了,心里都得泛点波澜:一个男人在婚姻中竟能自私无情到这等地步?!
男性思维中透射出的冷酷程度,往往远超女人们的想象力。
事情是这样的(微博博主@可以的掌门对该事件的梳理很详细且明确):
按道理说,鳏夫续弦乃人之常情。
但是,该事件中的男主续弦的速度之快,快到令人咋舌。
男主回应时的原话是:
“2021年5月失去了我前半生的至爱……在6月13号拿到她的死亡证明的那一刻,我带着对未来一丝的不确定和希冀,决定开始网上交友……也许是带着亡妻祝福,我非常幸运的在6月21号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并在认识9天后网上结婚。”
就在前几天众人还纷纷感慨大S离婚不到半年就结婚之迅速。
如今再看看这位男士,拿到老婆的死亡证明的那一刻就注册了交友网站,非常高效率地7天就找到了新人,9天后顺利结婚。
更戏谑的是他还称去世的太太是他“前半生的至爱”。
好迷惑啊,男人和女人之间对“至爱”的理解是不是有啥误解呀?至爱尸骨未寒,骨灰还埋在院子里,他就早已新妻相伴。
而据他去世妻子的母亲爆料说:
妻子去世前一个月,男主一直没来过医院,直到妻子去世三天前,他才来到医院,给妻子办理了相关事宜加入了美籍。
有网友认为,他在妻子去世前特意把妻子的国籍转成美国籍有很大嫌疑与财产继承有关。因为按照中国法律,父母可以继承儿女遗产,但按照美国法律,遗产第一顺位继承人是配偶,其次是孩子,父母无权继承。
而回顾这事引起大家关注的源头是,他那去世妻子的父母在Facebook上求助。
这对70多岁的老两口在女儿去世后就一直暂居女婿家中,然而最近收到了女婿申请的美国移民局驱逐令,限时这对老夫妻30天离开女婿家和美国,可是老夫妻俩无力承担回国机票,故求助女儿的校友帮忙筹款。
结合男主对岳父岳母的驱赶,他在妻子去世前三天变更妻子国籍,足可见其在财产占有方面的司马昭之心。
而且该男主在妻子去世前三天变更妻子国籍也侧面反映了非常现实的一面:
妻子的父母沉浸在即将失去独生女儿的悲痛中,孩子可能沉浸在即将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而男主呢?他的思维逻辑是:我就要失去老婆了,但我的财产不能受损失。
残酷吗?
还有更残酷的。
男主和去世的妻子,两人都曾是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相识于年少微时,充盈着青春的悸动和美好,两人一起读书,一起出国,一起进入国际大厂(男主任职于谷歌,其妻子任职于Facebook),然后步入婚姻殿堂,生儿育女,事业和家庭都经营得风生水起。
这是多么令人艳羡的成功的恩爱婚姻呀。
然而,就是这样的成功婚姻,让我们见识到最现实的一面。
当年在综艺《我最爱的女人们》里,聊到做了母亲后的心理变化,蔡少芬说她最大的变化就是,她特别怕死。就连每次坐飞机前都会给她老公张晋交代说:“……要是我有事的话,你必须要好好保护两个女儿,想要再结婚没问题,要找一个对她们好的女人。”
防止别人听得云里雾里,她还对上面那句话补充解释了一下:“将来如果我“死”了,他肯定要有的。”意思就是指她如果不在了,老公张晋是一定会再找老婆的。
一旁的钟丽缇大抵是为了安慰蔡少芬,劝她别这么悲观,说:“不可能……他(张晋)那么爱你。”
蔡少芬非常直接地回应:“算了吧,现实一点。”
是啊,现实一点,不要寄希望于男人的长情。
要知道,就连说出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虽然写了很多悼念亡妻韦丛的诗句,但是他在和和韦丛结婚之前曾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在和韦丛在一起之后又续弦裴淑,还疑似留情于女诗人薛涛。
梁再冰口述的《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一书中,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情感状态也有很直观的呈现,梁林夫妻非常恩爱,在事业和家庭等方面的契合度都非常高。
但是梁林这样天作之合的恩爱夫妻,在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很快就续弦了。
私以为,导致这种差别的根源就是:婚姻中,男性的思维逻辑和女性的思维逻辑相去甚远。
首先,相比女人侧重情感,男人更现实。
不用举什么高大上的事例,就拿我身边的亲戚和邻居朋友来说,失去伴侣这事,如果发生在女性身上,尤其是女性年纪稍大一点的话,大多数不会再婚;如果发生在男性身上,不管男性年纪多大,只要有条件,都会很快再婚。
因为大多数女性在感情中容易念旧,而男人关注的是未来。
就拿该事件的男主来说,他的回应中理直气壮地一直强调:“我带着对未来一丝的不确定和希冀,决定开始网上交友……在整个交友过程中,我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两个孩子的支持……“
也就说,男主在乎的是当下身边直接关系人的利益,至于去世的老婆,那就翻篇了。
有人说男主翻篇之迅速完全是西式的情感处理模式,不好意思,薄情就是薄情,人走茶凉这种人性,跟什么情感处理模式没太大关系。
其次,在婚姻中,男性思维更利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
男性在婚姻中就是比女性更在乎对未来发展、物质利益等等的掌控,就拿该事件中的男主来说,他不认为自己这种行为有问题,恰恰相反他觉得他是在合理地捍卫自己的利益。
说白了,就是爱的时候是真爱,真爱不在了,那也不能耽误了照常过日子。
前段时间重读张恨水先生的《金粉世家》,忍不住感慨的一点是:金燕西对冷清秋那么上心,愿意冲破大家庭的门第阻碍把冷清秋娶回家,然而婚后他发现冷清秋妨碍他的风流生活了,他就彻底恼羞成怒了。
多现实啊,你可以说金燕西不成熟,但是他再不成熟,他一直追寻捍卫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呀。总归不管做啥决定,得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好处。
最后,女性和男性对婚姻的态度不同。
绝大多数女性在婚姻中的思维更倾向于被动。
梁鸿在《梁庄十年》中写:“在村庄,一个女孩出嫁的那一刻,就被这个村庄放逐了。你失去了家,必须去另外一个村庄建设新家庭,而在那里,终其一生,你可能连名字都不能拥有,直接变成了“××家的”“××媳妇”。如果你是城市女孩,嫁到一个不错的家庭,在家庭社交场合,别人会“尊称”你为“某太太”。这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细究起来,作为女性,一旦出嫁,你主体的某一部分就被抹杀掉了。”
女性在婚姻中大多数情况下很容易承担那个牺牲、付出和幕后无名的角色。
而男性在婚姻中更主动,还是就该事件的男主来说,当他意识到有人威胁或者影响到他的利益时,他会非常理性地做切割。
这么梳理下来,反而看得更清楚了,也不用失望,人性使然。
如果非要说对女性有啥婚姻启示,那我觉得,作为女性,还是要与时俱进一点,多向男性思维学习一下吧,别总任劳任怨,习惯了付出和牺牲模式,也多考虑一下自己,适当自私一点。
与其把婚姻比作成停泊的港湾,不如说婚姻是找合伙人开公司,任何一方都得有保护自己财产利益不受损失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