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忽然发现,对于林徽因这样一个才气美貌并存的女子,议论其情感轶事,比谈论其成就要简单得多。而女子,古往今来都要受到极严苛打量,有才无貌,要被嘲笑貌;有貌无才,要被嘲笑是花瓶;若才貌兼得,便不许有何瑕疵,有了瑕疵,免不了要被紧抓不放,作女子难,作才女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林徽因本身是不愿以“才女”自居的,她唯一注重的身份只有建筑师。说注重身份其实也不准确,林徽因看重的是中国几千年古老的建筑艺术。当年日军侵占东北,几个自称对中国文化很有研究的日本“专家”断定:
中国境内再无唐代木构建筑遗存,只有日本有,中国人要看,便只能去日本。林徽因听到这话后怒了,她决定无论多难,都要在中国找出唐时木质结构建筑,证明给他们看:“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
而后,她和丈夫梁思成花费了整整5年,终于找到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当时,林徽因已经患病,她不顾身体情况,带病爬上爬下作观察、测绘,佛寺大殿梁上尘封千年的痕迹告诉她:其修建年代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这让林徽因惊喜不已,他们总算找到第一座现存的中国唐代寺庙,推翻了国外“专家”的断言。而今的佛光寺是国内现存排名第三早的木质结构建筑,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梁思成当年甚至称它为“中国第一国宝”。
很多人只当林徽因是“美女”或“才女”,殊不知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没有她和梁思成等人努力,中国现代本土的建筑学无法诞生,中国的建筑艺术,只能永远被轻视。上面这张照片,便是1937年林徽因在佛光寺。旁侧的塑像,是千年以前寺庙捐助者宁公遇夫人,当时,寺内老僧说是武则天。但细心的林徽因在大殿梁上找到了一排很难发现的毛笔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证明了女子身份,这份细心和严谨,凭表面功夫立人设者是万万不能及的。
林徽因的一生其实很短暂,她只在这世上走过了51个年头,而她的早逝,正是缘于多年考察古建筑吃过的苦摧毁了她的健康。所以笔者每每看到有人不谈林徽因那些年野外勘测尝过的艰辛(被蝙蝠包围、被虫子咬、盛暑天气赶路、怀孕依然坚持工作、身上到处长包、饮食不进),只揪着她的情感传闻不放时,都非常感慨——
什么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片面尖酸到这种程度。林徽因的形象绝对没有传闻中那么单薄,她是爱国建筑学家、极具社会责任心的文物保护者,是母亲,是新月诗人、作家,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案设计者,是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创办者、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所有这些汇聚起来便成了一个林徽因。今天所分享只是林徽因所留一组旧照,光影流转间物是人非,但每每翻看,恍惚间仍觉得那个女子就像人间四月天,永远清新而明媚,纯净且温暖,像水中浮动的白莲般,其美不在外表,而在内里。林家有女初长成。这是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在伦敦所留下的影像。那时候,不陪父亲外出时林徽因便在屋里和女房东交谈,女房东熟谙建筑知识,给了年轻的林徽因初步启发,日复一日的描图中,林徽因立下了要学建筑的志向,梁思成学建筑亦是受她的影响。林徽因、梁思成和泰戈尔三人合照。
这是1924年,林徽因扮演泰翁诗剧《齐德拉》女一号齐德拉公主。当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到中国受到诸多文坛名流欢迎,5月7日是泰戈尔生日,庆祝会上特别安排了诗剧表演,林徽因的造型让观众眼前一亮。当时,梁思成负责布景。同一年,林徽因和未来公公梁启超、未来小姑梁思庄游长城。梁启超是非常喜欢林徽因这个未来儿媳的。当年14岁的林徽因和17岁的梁思成在林家书房初见,就是梁启超安排;林徽因父亲去世后,梁启超表示会将她当女儿;甚至梁思成和林徽因婚后蜜月旅行,也是梁启超做“攻略”。这是1928年,在欧洲度蜜月的林徽因。当年梁任公安排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成婚,婚后,两人便赴欧洲旅游回国,说是蜜月,其实也是一场建筑考察学习,他们遵照梁启超嘱咐,流连圣彼得堡大教堂、卢森堡公园、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尽情感受文艺复兴时代的美丽。这是1930年,初为人母的林徽因在香山养病时,和女儿梁再冰一起。梁再冰出生于1929年,“再冰”这个名字源于梁启超当年又号“饮冰室主人”。也是在香山期间,林徽因受徐志摩鼓励,开始了文学创作。她的诗,清新隽美,如今读来依然有“口角噙香”之感。除却那些光环,林徽因也是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1936年,她带着自己一双儿女和外甥女及叶公超之女等在香山骑驴。当年五月,林徽因考察洛阳龙门石窟。荒郊的山路石径,满是荆棘蒿草,人迹罕至,道路崎岖,很难想象一个柔弱女子如何常年在如此恶劣的野外环境中工作,但林徽因坚持下来了。她头上包着毛巾,这可不是时尚,纯粹是为了避免荆刺勾到头发,考察第一,爱美是第二。6月,林徽因在实地测绘山东历城神通寺墓塔。环境极差,天气闷热,林徽因每天早八至晚六走路工作,往往汗流浃背。建筑测量十分辛苦,学建筑的人想必感同身受。林徽因头戴草帽,身穿短衫,手里拿着尺子,在碎石满地中仔细观察眼前墓塔。1939年,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在昆明郊区,林徽因戴着头巾。这是一家人战时最后的欢乐时光。
1941年春节,林徽因肺病复发,来势汹汹,不久,她听闻弟弟林恒因参加抗日牺牲于空战中。林徽因病中闻讯,悲痛欲绝,此后,她的病情无法控制地恶化,1945年甚至被医生断言最多再活5年。
然而她依然多撑了5年。最后那几年时光里,她除了惦记古建筑保护,还不忘带病为中国战后城市重建出力——她根据自己所学发表了论文,介绍外国经验,如何为贫穷困苦的人家设计住房。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国忧民之心,林徽因也有。“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真正的林徽因绝不是传闻中凭姿色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虚荣女子。只有不了解她的人,才会抓着一些八卦传闻不放,添枝加叶,以将其拉下神坛为乐趣,仿佛身为女子,其成就便是次要的,男女之情才是主要的——这是什么荒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