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人们所了解到的莫迪,是印度总理,但却忽略了莫迪的“印度教之子”身份。此外,大部分人也都不了解莫迪妻子的身份,而莫迪也是在2014年竞选总理时才公开表示,他有一位名叫贾苏达本的妻子。只不过,他们与普通夫妻不同,莫迪在新婚后三个月就离家远行,而在此后的50年里,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所以,与其说是夫妻,倒不如说他们不过是见过几面的陌生人罢了。
至于莫迪为何会抛妻出走,这与他的禁欲承诺有着很大的关系。莫迪一生禁欲,没有子女,同时他也拒绝让自己陷入到可能会沉浸其中的美食,更是不喝一口酒,不吃一口盐,就连赡养父母的职责都推卸掉,更没有世俗的金钱欲望。
虽说在某种程度上,莫迪看似是无欲无求,但实际上,他人生最大的追求全都放在了印度这个国度上。
莫迪是忠诚的印度教信徒,而印度教的教义并不是要求教徒们苦行修炼,隐居山林,相反,现代印度教的教义是鼓励教徒积极入世,在国家建设中付出自己。
所以,对于那些入世的僧侣来说,他们追求的并非是名利和欲望,而是只求付出。在做入世作业时,他们从不期待有任何的回报与利益,而这也是修行者的最高境界,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圆满,放弃的则是世俗享乐和七情六欲。
莫迪少年时期的艰苦
莫迪在8岁就接触了印度教,在10岁便成功进入“国民志愿服务团”少年机构。而且,莫迪是因国民志愿团而崛起蹿红。除此外,莫迪也是极端的印度教教徒,他主张的是以宗教治国,而他的人生也因宗教而发生了改变。
因为为了达到修行圆满,莫迪选择终身禁酒,禁荤,禁欲,禁天伦,灭人欲。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确实会敬佩他的坚定与自律。
此外,莫迪在工作岗位上的努力与勤奋,也令人赞叹。在莫迪在任期间,印度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也让外界意识到,莫迪并不是一个只会做表面工作的总理,他的确是一个有真本领且踏实可靠的总理。
然而,莫迪的出身并不高贵,在种姓制度森严的国度里,莫迪甚至是属于低等种姓。在莫迪小时候,唯一能够让他感到快乐的事就是读书。此外,莫迪也善于演讲和辩论。但在上学时期,他并非老师眼里的“优秀少年”,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已。
莫迪家中有多个兄弟,他排行老三,因为家境贫苦,莫迪一直在村里生活上学。放学后,他还会在火车站帮父亲卖东西,毕业后,他也与哥哥一同开设了茶摊。
莫迪最为温和的反抗
然而,莫迪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是因为他的离家出走。在那时,印度仍然保留着童婚传统,所以在莫迪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为他定了一门婚事,而父母为他选中的妻子就是贾苏达本。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定婚事时,贾苏达本才一岁。
在莫迪13岁时,按照印度的宗教传统,两人举行了婚礼。但是在莫迪17岁高中毕业时,这二人生活还不到一个月,莫迪就选择离家远行了。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印度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社会变革中,而那时年轻的莫迪也经常在茶摊上听客人们交谈,这使他接受了很多新思想。那时候,莫迪就坚定了要“反童婚”,或许说,选择离家出走,就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温和的反抗了。
除此外,莫迪的出走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印度教和组织有关。在20世纪70年代,担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极力打压国民志愿团,并逮捕了很多组织成员。
而那时年纪尚小的莫迪已经做起了地下工作者,经常乔装打扮,四处发传单,甚至还暗地里组织游行。除此外,莫迪也经常在刊物上发表评论。
正是在这段时间,莫迪通过自身努力拿到了德里大学政治系学位,和吉古拉特大学政治学硕士。此后,当印度政局有了变化,国民志愿团恢复合法身份,表现优异的莫迪也因此得到了组织的认可。
莫迪的从政之路
在1985年,莫迪加入印度人民党。而在经历几年的磨练后,他又被任命为人民党古吉拉特邦秘书长。自此开始,莫迪逐渐走上了更高的政治道路。
而在2001年,古吉拉特邦发生7.8级地震,让莫迪从幕后转至台前,坐上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位置,而在这个职位上,莫迪一待就是12年。而这10多年的出色表现,更成为莫迪走上更高政治地位的垫脚石。
所以当时在竞选印度总理时,其他参选者还在构建各种美好蓝图,可莫迪却只需要拿出他过往的政治经历,就足以吸引大量选票。随后,莫迪成了印度人崇拜的偶像,并认为莫迪是“救世主”。
虽说当下的印度仍存有较多问题,但印度百姓对莫迪依旧充满希望,因为他们相信莫迪所说的,“国就是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