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谜团:整整16万人的作战集团,为什么如今却鲜为人知?

度度狼观抗战 2025-04-19 08:53:03

1948年9月14日,正在吉林市附近休整待机的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突接野司急电,命令该纵迅速移驻长春以南,而且还要故意暴露行军意图,必须摆出要攻击长春的架势!电文中因此特别嘱咐:“白日前进,夜间宿营,尽量对空暴露目标,以迷惑敌人”。

(开国中将万毅)

六纵首长们当然理解电文的意思,而广大指战员却是一头雾水,既然要总攻长春,调兵遣将当然要秘密进行,怎么还如此大张旗鼓?其实就在两天以前,“东总”已经下达了攻克锦州的预备命令,轰轰烈烈的辽沈战役即将打响!

“东总”安排六纵大摇大摆地行军,就是要掩护攻锦集团各纵队,从北满地区秘密南下,迅速包围和分割锦州之敌,让敌人产生错觉,以为东野主力还滞留长春周围,事实证明,这一疑兵之计非常成功,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

一直到九月下旬,当东野大部主力完成南移时,敌营仍然一无所知,范汉杰更是错误地判断,解放军不可能超越沈阳直扑锦州,所以当驻防义县的滇军,跟东野南下部队发生前哨接触战时,范汉杰还认为我军不过是“抢秋”。

(六纵黄司令员)

“抢秋”的意思,就是在东北秋收来临之际,敌我双方同时争夺粮产区的控制权,东北战场的军队总数量已经突破150万人,粮食问题对双方来说都是重中之重,难怪范汉杰有这样的想法,南京和沈阳也做同样判断。

期间电文和会议讨论不断,直到解放军炮轰锦州机场,卫立煌企图空运49军援锦的计划破产,敌营上下才不再怀疑,东北野战军真的要打锦州了,范汉杰大惊,拟将驻义县的93军暂20师,撤回锦州加强防御,晚啦!

既然迷惑敌人的任务已完成,六纵遂于10月3日接到新的命令,立即南下,直驱沈阳郊县新民以西的“半拉门”地区,掩护铁路运输线之要点彰武,同时准备牵制和阻击,可能从沈阳出援之敌!

一、东总的排兵布阵大有讲究

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大致要在四个方向上作战,由北向南依次是:围困长春的战场、监视沈阳的战场、围攻锦州的战场和坚守塔山的战场,其中监视沈阳的任务,按战场位置可以简称为“辽北战场”。

根据形势变化,“东总”在10月3日晚9时致军委的电文中,汇报了重新调整后四个战场的兵力分配,主要战斗序列如下:

长春战场:“少、新、老九个独立师”加炮兵纵队的一部。

辽北战场:第5、第6、第10、第12共四个野战纵队,外加一个骑兵师。

锦州战场:第1、第2、第3、第7、第8、第9共六个野战纵队,以及炮兵纵队主力和坦克分队。

塔山战场:第4、第11共两个野战纵队,外加两个独立师,以及原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

(五纵司令员万毅)

其中有部分序列进行了微调,比如总预备队一纵第3师加强到辽北战场,攻坚老虎六纵17师,则加强到锦州战场等等,另有两个独立师在营口和山海关方向活动,这里只具体到纵队级番号,以免造成混乱。

不难发现,为了决胜辽沈战场,“东总”已将全部十二个野战纵队和炮纵主力,通通投入到三个主要战场,而继续围困长春的任务,完全交给了若干独立师来执行,排兵布阵讲究的是:“将主要兵力兵器用于主要战场”。

具体来说,以一个老牌四纵,加后建十一纵死守塔山;以一个老牌六纵,加后建五纵、十纵、十二纵监视沈阳;以三个老牌一纵、二纵、三纵,再加后建的七纵、八纵、九纵“包打锦州”,可谓是用心良苦!

(十纵司令员梁兴初)

几乎没人认真计算过,三个主战场的敌我兵力对比,“东野百万大军”的说法比较业余,真正能够直接参战的,还得计入17个独立师(或骑兵师)也不过70万人,具体到辽沈主战场上,兵力并不是很充足!

辽沈战前,东野十二个野战纵队36个师的兵力,只有44万(447800)余人,再加上炮纵和四个独立师,投放沈阳、锦州、塔山战场的总兵力,不过50万人冒头,而我军必须面对的敌人呢?

包括沈阳卫立煌的30万人、锦州范汉杰的8万人以及东进兵团的11万人,纸面合计总兵力也接近50万人,因此东北野战军并不占多少优势,也就难怪塔山之敌增兵后,“东总”的战役决心一度出现动摇。

而其中最大的变数,还是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这个兵团究竟会出动多少兵力,究竟朝哪个方向动作,一切都是未知的!因此负责监视沈阳的我辽北作战集团,是极其重要的一支机动力量!

(十二纵司令员钟伟)

二、辽北作战集团实力非常强大

“林罗刘”首长已率野司前指,进至锦州以西的牤牛屯,直接指挥野战军主力的作战,毕竟攻克锦州才是战役核心任务,至于其他三个战场,也分别指定了领导机关,大兵团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是万万不成的。

长春战场,由萧劲光的第一兵团部全权指挥,也称“长春围城司令部”;塔山战场,由程子华的第二兵团部全权指挥,阻击敌东进兵团;至于辽北战场,主要任务是牵制和阻击敌西进兵团,交由谁来统一指挥呢?

十二纵政委袁升平的回忆很明确:“东总于9月29日电令我纵将围困长春任务移交给各独立师,立即南下开原一线,会同第5、第6、第10纵队,由第6纵队首长统一指挥“,也就是说,辽北战场四个纵队,统由六纵司令员黄永胜指挥。

辽北作战集团加配属兵力共13个师,实力超过一个兵团,但其中的第6纵队,当时只剩下第17师和第18师,至多30000人左右,显然在四个纵队中兵力最少,为什么要选择黄永胜来统一指挥呢?

野司当时直接指挥攻锦作战,第一兵团部指挥长春围城,第二兵团部指挥塔山阻击,东北野战军已经没有第四个高级指挥机构,来统一指挥辽北战场的四个纵队,这就意味着,必须选用一名纵队司令员担当此任。

注意这四个纵队中,六纵才是绝对的主力!东野的十二个纵队,是分三批组建起来的,第一批是“东北五虎”,也就是一纵、二纵、三纵、四纵和六纵;第二批为七纵、八纵、九纵和十纵;第三批为五纵、十一纵和十二纵。

因此六纵是辽北作战集团中,唯一的老牌纵队,其他五纵、十纵、十二纵都是后建纵队,作风和素质均有一定差距;并且出身”双红一“的黄永胜,也是四名司令员当中,资格最老的一个,当然更是野战军司令员的爱将。

关于这一点,也能从未来的军衔中体现出来,六纵司令员黄永胜是开国上将,而五纵司令员万毅是开国中将、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是开国中将、十二纵司令员钟伟是开国少将,差距还是存在的。

黄永胜1947年已任八纵司令员,两年后四野完成整编时,在前述四名纵队司令员中,也是唯一升任兵团副司令员的,再后来担任十三兵团司令员,毕竟是参加秋收起义、八路军115师的老同志。

辽北作战集团虽然实力不弱,作战任务却是非常艰巨的,既要防止长春郑洞国兵团突围、还要缠住廖耀湘兵团,更麻烦的是,廖兵团的推进方向并不确定,该集团要做好几手准备!

三、辽北作战集团并未集中使用

廖兵团的第一种可能,是沿北宁线南下援锦;第二种可能,是趁机北上接应郑洞国突围;第三种可能,才是向西攻占彰武,截断我运输线。因此辽北四个纵队,必须形成统一指挥,否则无法有效遏制敌人的两个兵团。

换句话说,辽沈战役最大的变数,来自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这个兵团究竟会出动多少兵力,究竟朝哪个方向动作,一切都是未知的!正因为如此,东总部署在辽北战场的兵力,数量已完全超过第一、第二兵团的所属部队。

如此一个强大的战役集团,为什么在军史上却少有提及呢?原因有三:其一、如前文所述,在无法确定廖耀湘行动方向的前提下,辽北四个纵队只能作机动和分散配置:

五纵和六纵位于沈阳以西地区,作为集团主力保持机动态势;十纵在沈阳西南,控制黑山大虎山地区,切断沈阳至锦州的交通线;十二纵则进至沈阳以北,控制沈阳至长春的道路。

如果廖耀湘出沈阳北上,企图趁机接应郑洞国突围,则五纵、六纵自敌人左翼出动,配合十二纵沿途截击;如果廖耀湘出沈阳南下,沿北宁铁路线援锦,则五纵、六纵伴敌右翼前进,配合十纵实施阻击。

也就是说,辽北作战集团没有像其他三个战场那样,所有部队集结在一起作战,从表面上看,未能形成一个整体;其二、也未设实施统一指挥的兵团部,等于一个临时兵团,因此在军史上存在感较低。

当然还有其三,那就是黄司令员后来的特殊情况,历史爱好者大多了解内幕,总之不宜过分宣传,但是必须指出,辽北作战集团在辽沈大决战中,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出人意料的是,廖耀湘选择了第三条路线:出沈阳向西攻击彰武,于是五纵、六纵根据野司的命令,主动放弃彰武,尽量将廖兵团西引,从而保证攻锦战役不受任何影响,最终牵制廖兵团长达一周之久。

1948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廖耀湘又犹豫五天以后,终于决定经黑山突向营口,遭到十纵加两个师的顽强阻击!惨烈的黑山阻击战打响时,东野攻锦集团的六个纵队,正全力杀奔而来,准备将廖兵团一举全歼。

廖耀湘猛攻黑山不克,绕行的第49军又遭独立2师截杀,慌乱中再次改变决心,又命令所属各军逃回沈阳,如果敌人这十万精锐果真缩回沈阳,必将影响东北全境解放的时间,无论如何都要在野战中加以歼灭。

机动配置的五纵和六纵,此时就成为一支“奇兵”,10月20日六纵18师夺回彰武,两个纵队的主力进至新立屯以西地区,前锋紧咬着廖兵团的后卫;10月25日晚,东总又电令五纵和六纵,坚决粉碎敌人逃回沈阳之企图。

六纵经一夜强行军,于拂晓前赶到指定位置,在逃敌必经之路的半拉门、姜家屯一线,与五纵阵地并肩,形成弧形阻击阵地,切断了廖兵团向沈阳方向逃跑的全部路线,并且死战不退,为全歼廖耀湘兵团创造了战机。

辽北作战集团在半月时间里,既未让廖兵团靠近锦州或长春,也震慑了郑兵团不敢有突围之念,保证了主战场没有后顾之忧,最终又成功拦截廖兵团的,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7 阅读:7338
评论列表
  • 2025-04-20 07:22

    分析到位,对这场大战了然于胸,不是人云亦云胡编乱造的小编!!

  • 2025-04-19 12:33

    废话连篇

    fishman 回复:
    你不懂,只适合看结果,或者听林总下达作战方案的那几句话。
  • 2025-04-20 04:24

    军人永胜

  • 2025-04-22 03:43

    感谢分享[点赞]

  • 2025-04-20 08:29

    强将手下无弱兵!

  • 2025-04-22 16:47

    辽北兵团布署才是101点睛之笔[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