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荣贵,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管理专家组副组长,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副主席,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核心专家。
Q:项目管理创新是组织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您认为以项目管理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有哪些积极作用?
A:目前,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对新质生产力都很重视,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解读有很多。“一阴一阳之谓道”,没有有效的新质生产关 系相匹配,新质生产力也就不能很好地产生和发挥出价值。新质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建立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组织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新的东西一旦进入常态化就不再是新的,即新质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创新到常态化之间的过程性生产力,也称为转型性生产力。相应地,新质生产关系也是过程性生产关系,也是一个从0 到1的转型性生产关系。因而,从这些角度看, 新质生产力的建设是一系列项目,新质生产关系的建设则是响应的一系列项目治理和项目管理。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载体可归结为一个个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项目。企业的组织形态也将形成面向决策者提供方向和价值牵引、项目组提供价值创造、平台提供资源支撑的治理机制。Projectification这个词将成为热词。
Q:您认为在项目管理中如何融入创新性和灵活性,以提升新质生产力?
A:新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目标是创造新的价值,这里的“新”既包括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满 足的新需求和开拓的新领域,又包括应用新的技术方案、工具、策略、机制等。也就是说,既有面向效率的创新,又有面向效益的创新;既有面向解决老问题的方法手段上的创新,又有发现新问题的创新;更有两者结合的创新。
现有大量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是建立在以工业化或以工厂化为基础的假设之上的,这些假设大多在形成创造力和促进创造力发挥的组织环境中不再适用或有效。换句话说,基于稳定部门之间的协作、责任明确的上下级之间的指挥和控制、以KPI等为基础的组织机制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效。从面向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项目管理,也即新质生产关系角度看,新质生产关系将是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相关方的角色关系为生态、以价值分享为动力的四维主体结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享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关系可能在于价值创造的评价机制和分享机制。
项目管理的特定基因就是创新性和灵活性。我们无法通过各种脱胎于泰勒的时间动作研究来衡量人们的创造力价值,也无法清晰界定各个相关方之间贡献的权重与边界,只能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们作为共同创业的合伙人来看待,通过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依托于协作而非博弈的利益分配方式来开展工作。项目成了创业的呈现方式,相关方之间的角色关系是创造新价值的生态关系。
Q: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您认为企业应如何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提高战略管理水平,使自身跻身世界一流企业?
A: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管理者不能把创新当成自己的终极目标,否则很容易变成为创新而创新的折腾。管理者的工作是建立一个适合于员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平台。也就是说,管理创新是为了让企业员工创新,管理创新本身不具有独立的价值,它的价值需要通过促进员工进行有效创新才能体现出来。生产关系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如果不能满足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样的生产关系就没有必要。当然,生产关系也受生产力条件的影响,两者需要根据主要矛盾来协调互动。
很多企业一味强调新质生产力,忽略建立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或者将建立新质生产关系的责任“包干”给科技人员,这样不会产生有效的总体效果。用项目管理的语言说,企业创建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是project或program,而创建相应的新质生产关系的过程是portfolio。这两者必须有效互动,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至于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更是离不开两者的互动。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必须灵活机动,应根据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依靠一个个柔性甚至敏捷的project、program和portfolio动态组合而成。传统意义上的“世界一流企业”将会变得不重要,因为对于创新而言,并没有稳定、公认的“一流企业”标准,只有特定、动态的价值。
Q:多种趋势正在共同塑造未来20 年的技术格局,一些技术领域已经显示出颠覆式变革的潜力,您认为哪些新兴技术将在未来的项目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A:对管理而言,这些新兴技术会以AI为代表。AI的发展态势很迅猛,在项目管理领域5年内很大概率会出现以下情形:
基于AI的项目管理工具将会大规模出现。这些工具不仅包括类似于人们熟知的BIM、Microsoft Project、Primavera P6等软件,而且包括大量的虚拟现实仿真工具和装备,项目会在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中敏捷穿越。基于人类工作行为和心理行为分析的AI工具也会大量涌现, “00后”将会成为项目经理队伍的主力,他们会利用这些AI工具开展创新性的管理工作,管理的定义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基于AI的企业智慧化项目管理平台将会成为大量企业进行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的基本配置。柔性的工作时间、敏捷优化的资源配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价值分享机制、基于各种想定分析的项目投资决策和风控体系将会在这些智慧平台上运行。企业项目与运营的边界愈加模糊,项目经济的社会效应更加明显。
项目及数据产业将逐步形成。大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产生的经验教训将被提炼和总结,会形成数字化项目管理的规范、标准和工具,基于项目大数据的服务产业将逐步形成,面向不同领域项目的共用云、私有云服务业将逐步产业化。
AI项目管理工程师等新型岗位将会大量涌现。借助AI技术,管理中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边界将被打破,人们参与项目的角色更加动态和多样化。去中心的超平动态网络会成为项目普遍采用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的概念被打破,人人都是动态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的合作伙伴。项目相关方的信用机制将通过大数据技术逐步建立和采用。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研究将更侧重于不确定环境下面向创新、创造和创业的项目管理。管理的概念更侧重于对项目相关方需求的挖掘和满足需求的合作伙伴获取及合作关系的建立,文化包括技术文化及人机伦理冲突的研究将会得到关注。涉及项目数字化孪生方面的研究将成为热点。
Q:您认为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项目经理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如何全面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A:项目的本质是实现组织或个人转变进而产生新价值的过程。对企业来说,最简单的就是由现在赚钱的方式向将来赚钱的方式转变的过程,是由现在的能力向将来的能力转变的过程。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项目经理的角色变化就应该是从职业经理人向企业家转变、由管理者向创业者转变。项目经理的价值将更体现在和相关方一起创造项目价值而不是完成预设的项目交付物上。除了这些现有的对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以下三种基本能力是项目经理需要的:
第一种是利用AI提高对管理价值的捕捉能力和适应能力。项目经理一般都具备与项目相关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但未必对AI熟悉。将来对AI发展动态的了解和运用会成为不同行业、不同专业领域项目经理的必备能力。相当一部分AI相关的专业术语会成为基本管理术语,AI技术或工具将成为像网络计划技术、挣得值分析一样的基本项目管理技术和工具。
第二种是思辨能力或辩证的哲学能力。AI会极大地弥补项目经理在知识方面的不足,也会对其经验不足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因此,项目经理的思维能力就变得更为重要。在这些思维能力中,逻辑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与AI有很多共通之处,或者说AI本身也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基础之上的,这些思维能力有助于高效地实现从1到99。但是,项目的一大特点是创造新价值, 也就是说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只有辩证思维才 能做到这一点。对项目经理来说,辩证思维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种思维能力也是AI很难具备的能力。
第三种能力是共情和影响能力。随着AI在项目管理中介入程度的增加,人们会更加需要在项目团队中感受到人文关怀,感受到一种温度,项目经理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共情能力是让项目相关方感知到他们在和人合作、在和人打交道、在和人一起创造,而不是通过AI连接彼此。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的自我存在意识将被更加需要,项目经理要有能力让项目变成公益性的合作而不是功利性的合作。前者是以人为核心,后者是以绩效为核心; 前者侧重于影响力,后者侧重于领导力。领导力是带领或激励大家奔向同一个目标,而影响力是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家奔向各自期望的目标。
(整理:本刊编辑 肖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