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晓娜
小善之举,是大爱之心的基石。
据大风新闻报道,近日,山东济宁,一女子称,自己看到爱心捐赠群号召群友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便和自家两名孩子沟通,孩子同意将零花钱拿出来献爱心,但爱心组织负责人说“捐10块钱抠,上次团委决定了以后10元不再收”。
孩子好心做公益,却遭到这样的否定,不少网友为此打抱不平:“不是说爱心不分大小吗?”甚至还有人质疑该公益组织的正规性与公正性。
(图源:大风新闻)
两个孩子分别是11岁和9岁,10元对于成年人来说不算多,但是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儿童来说,能够拿出自己攒的、本可以拿来买零食和玩具的10块钱来献爱心,善意虽小,爱心却很大,应该被鼓励。如果慈善组织收下善款,孩子也会收获行善的成就感。
(图源:大风新闻)
慈善组织说“捐10块钱抠”,甚至在女子举报后,将孩子移出组织,会严重打击孩子献爱心的积极性。以后,孩子在参与公益活动、捐款捐物资时,会先想到自己会不会被嫌弃,从而对行善的意义感到怀疑,不敢贸然帮助他人,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受到冲击。
每个人能力不同,爱心岂能由金钱定义?或许,10元的小额捐款,也需要花费时间登记、做财务统计,费时费力,远不如收集大额捐款效率高,可善款的组成离不开涓涓细流。慈善组织轻视的10元,对于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士来说,可能是一天的饭钱,无数的10元汇集在一起,将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
慈善组织的做法,背离了行善的宗旨,践踏了真诚的善心。“做公益又不是盈利,为什么会嫌少,是不是因为能进自己口袋?”网友的质疑,不得不重视,作为民间公益组织,其正规性值得考究。希望当地相关部门也应严肃处理,对该慈善组织进行整改教育、财务监督,让所有善意都不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