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光环境香菇发育不良,补光灯波长选择,15天对比,溶洞栽培技术解析
在咱们农民朋友或者那些喜欢捣鼓绿植的人心里啊,香菇那可是一种很特别的农作物。香菇这玩意儿,长得白白嫩嫩的,帽是那种圆润的形状,褶子就像精致的小扇子一样,闻起来还有股独特的香气。可香菇有个让很多人都头疼的问题,就是在弱光环境下,它发育得可不好了。
就说咱老家华北那一带吧,有个老赵在自留地里种香菇。老赵啊,可精心照料那些香菇了,天天盼着香菇长得又大又好。可是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外面的树叶都被晒得打蔫儿,菇棚里的光照就变得很弱。这时候啊,老赵就发现,那些香菇就像霜打的茄子似的,一个个耷拉着脑袋,长得又小又薄,而且菇盖还特别薄,颜色也没有以前那么鲜亮了。老赵心里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就想起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经历。他说他在自己家后院搭了个小菇房,在南方这边,虽然总体光照时间比较长,但是偶尔也会有连续的阴天。那几天他的香菇就像被打入了冷宫一样,发育情况特别差。他也到处打听办法,可是都没有什么头绪。
咱们现在就来说说补光灯这个事儿。你想啊,在这种弱光环境下,补光灯就像是香菇的“小太阳”。但是这补光灯的波长可大有讲究。要是波长选不对,就像给香菇吃了错药一样,起不到好作用。比如说像生菜、油麦菜这些绿叶菜,在不同的波长下,叶子颜色、生长速度都会有差别。再拿绿萝、龟背竹、吊兰这三种在室内养得比较多的绿植对比一下。绿萝在波长为400 - 420纳米的这个波段下,新叶萌发的速度快一些,而且叶片颜色更翠绿;龟背竹在450 - 480纳米波段的长势似乎更好,它的茎干会更挺拔,叶片也更有光泽;吊兰呢,在500 - 520纳米波段的时候,根系发育得比较旺盛,整个植株看起来也更茂盛。
那香菇到底适合什么样的波长呢?有聪明的菇农做了个实验。在北方的一个农场里,菇农老李开始了他的实验。他把相同的香菇苗分成了三组,分别放在不同波长补光灯的照射下。第一组补光灯的波长是在430 - 450纳米之间,第二组是480 - 500纳米之间,第三组是520 - 540纳米之间。刚开始的时候啊,这三组香菇没什么太大的变化,都还在适应期。
过了3天的时候啊,第一组香菇的菇盖好像有了一点微微的扩张,菇柄也开始变粗了一点,但是不是很明显。第二组的香菇看起来还是半死不活的样子,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第三组的香菇则是菇体颜色稍微变亮了一点,其他的变化也不大。
等到7天的时候,第一组的香菇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了,菇盖变大了不少,菇体也变得更饱满,而且菇盖的边缘开始有点卷曲,菌褶也变得更清晰了。第二组的香菇开始有了点精神,菇柄的长度增加了一些,不过菇盖还是没有太大的发展。第三组的香菇则是在菇体的厚度上有了进步,菇体不再像之前那么单薄了。
15天的时候,差距就更明显了。第一组的香菇长得又大又肥,菇盖饱满得像个小碗一样,菇体洁白,散发着浓郁的香菇香味。第二组的香菇虽然也有了一些生长,但是和第一组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菇盖有点发黄,菇体也不是很饱满。第三组的香菇呢,菇盖是长得比较大了,可是菇柄有点细,整体的结构不是很协调。
再说说溶洞栽培香菇这个技术。这个技术啊,在一些有特殊地貌的地方比较适用。比如说在一些山区的溶洞里,那里面的温度和湿度比较恒定,非常适合香菇的生长。像在重庆那边的山区,就有一些菇农开始尝试溶洞栽培香菇。
有个重庆的菇农老张,他在溶洞里种了香菇。他跟我说啊,溶洞里的弱光环境正好适合香菇生长。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他也遇到了之前说的那种香菇发育不良的问题。后来他就研究了各种补光灯,也是做了不少对比实验。他发现啊,在溶洞里用那种波长在450 - 480纳米左右的补光灯效果特别好。用了这个波长补光灯之后,15天内香菇就像变魔术一样,从那种瘦小、发育不良的状态,变得又大又饱满。
溶洞栽培香菇还有个好处呢,就是可以避免很多外界病虫害的干扰。在一般的菇房里,可能会有小虫子啊,或者其他病菌。但是在溶洞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只要控制好温湿度,基本上就没有这些问题。
在河北的一些乡村,那些传统的菇农以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补光灯,也不知道溶洞可以栽培香菇。他们一直都是在普通的菇房或者户外架子上种香菇。遇到弱光就只能干瞪眼,心里干着急。
咱们回到这个香菇补光灯波长和溶洞栽培的问题上。你看,不同的波长在不同的环境下对香菇的发育影响这么大。而且溶洞这个特殊的地方,要是用对了栽培方法,香菇长得那是相当不错。
不过啊,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绿萝、龟背竹这些绿植在不同的光照波长下有不同的表现,但是香菇和其他的农作物到底有多少相似性呢?或者说香菇有没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导致它在弱光环境下只能适应特定的波长和栽培方式呢?这真的很值得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