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白肉,这个现在堪比羊脂玉级别的名词,说是如今和田玉市场中的翘楚也不为过,只要是玩玉的人,都知道红皮白肉,对它赞赏有加。
但在以往的市场,还是光白籽的天下,红皮白肉怎么突然之间就一跃而上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呢?
这还得先从籽料留不留皮这个争论开始说起。考古过和田玉历史,大概知道包括在古代,以前的玉是不留皮的。其实纵观历史,有三次留皮的阶段:
第一次,元代时期,因草原民族崇尚自然爱用天然的皮色来表现出各种动物,那时候的玉器很多都留皮;
第二次是乾隆年间,因王室爱玉和其审美原因,所以流行精美繁复的玉器,也出现了大量烧色、留皮的作品。
第三次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籽料价格疯涨、过度消费,同时和田玉也开始作为投资品被更多人看好。
籽料开始留皮,一方面是由于好料越来越少,大家开始关注带皮色的料子,聪明的玉雕师,便利用漂亮的皮色来巧雕创作,大家开始发现了带皮料子的美,同时也挖掘出了皮色料的商业价值;
另一方面,籽料逐渐供不应求,假料应运而生,无奈之下,籽料作品能留皮的便尽量都留皮以证身份。
皮色的时代就此开启,红皮成为最火皮色也并非偶然。籽料皮色,大约是形成时间越长,皮色越深,浅皮如黄皮、洒金,重皮如油烟、黑皮,红皮介乎于深浅中间,不至于像浅皮那样可能会有料子偏嫩的情况,皮色足够艳丽。
除了众所周知的好看,适合各种巧雕之外,红皮白肉成为宠儿,还是因为“红皮”+“白肉”这个组合的稀缺性。玩籽料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将红皮看的太重,殊不知红皮白肉的灵魂就在于红皮下有“白肉”。
红皮料其实非常不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许多红皮下面,玉质都是闪青,也有部分发灰。闪青的料子细度上可能还不错,而且若只是有点偏青,其实也算无伤大雅。
但过于青的话,比如很多青白籽料都带红皮,那么多少影响价值。闪青的料子,会影响皮色的观赏度,青色配红色,显得红皮没那么艳了,不过若是为了性价比,这种偏青的料子玉质好,价格比正经的红皮白肉便宜很多,也算是一种取舍。
但这终究算不上真正的“红皮白肉”,要不然怎么说白度对价值有这么大影响,就是建立在玉质、皮色都不错的基础上,白度上去一两个度,价格可能就得翻几倍了。
还有,红皮很漂亮,但皮下有风险。许多人肯定都见过、听过切料失败的故事,太多红皮之下,并不纯粹,特别是厚皮,棉点什么的是常态,再差点的料,窜脏窜糖也是少见多怪,甚至整块石头,唯一的价值就在那块皮子上了。所以红皮料,皮子薄一点还好,厚一点的话,能找到皮色漂亮,同时肉白细干净,那真的是打着灯笼难找,无怪乎红皮白肉的魅力那么大,一切源于稀有。
红皮料,就像是用顶好的金丝木雕的宝藏匣子一样,表面光鲜靓丽,它的主要价值,其实还是看里面有没有藏宝贝?是多贵重的宝贝?若是回归玩玉本心,以往的年代大多流行白玉,光白籽就很说明问题,肉质才是重点。
但红皮白肉的价值在未来长时间内还会一直坚挺,其头牌地位也会一直延续下去。和田玉市场上,看上去大多数都是一些普料在流通,倒来倒去,玩玉的人,也在为了要不要买那几万的籽料讨论的热火朝天。
但占这个市场最大份额的,支撑它运转流通的,还是那些顶级的东西。好料看上去越来越少,有钱人却是越来越有钱,为了争夺那些日益稀少的东西,谁不愿意下血本;而且,他们对一眼好的料子,可能已经不满足了,毕竟好料加上靓皮才是更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