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上放些尿,等一阵子回来看,能引来蚂蚁,就可以考虑是否有糖尿病了。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常人尿中是无糖的,因为肾脏里的肾小管,是可以回吸收葡萄糖。但是当一时进食含糖过高的食物,尿中的糖量超过了肾小管的回吸收能力,则有可能出现尿糖(假阳性)。所以这个实验,只能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里说的是2型的糖尿病,也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的I型糖尿病除外。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两期,无症状期或症状期。
举个例子看有无道理,一部分八九十岁高龄的人,出现脑梗塞或心血管疾病住院,经检查后发现多伴有糖尿病。才发现的糖尿病是急性发作的吗?不是,糖尿病是慢性病,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糖尿病最易诱发血管病变,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易引起动脉硬化,包括各大、中、小型血管,出现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变硬;可有血栓形成或血管管腔狭窄,引起组织或器官缺血、病变。
无症状期的糖尿病者,如果做到控制饮食和运动,可容易控制病情,如并发症不出现,没有体检的话可终身不被发现。
糖尿病的症状期,除典型的“三多一少”,还有其他症状三多一少就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这里特别注意多尿。
曾看过一位病人,70多岁男性,因尿多1天来诊,大概20分钟就排一次尿,每次尿量也多,白天、夜晚都一样。其他没有不适症状。没有其他慢性病史,平时很少生病。查血糖,血糖测试仪爆表,显示HI。经降血糖治疗,血糖下降后,尿量就减少了。
血糖跟尿量有关联,很多糖尿病者往往以尿多为首发症状。同时,对于糖尿病者,当出现尿异常增多时,也应警惕血糖升高了。
其他需要注意的症状,虽然表现不典型,但也需警惕,2点
1、尿路、皮肤易感染:
葡萄糖对人来说是营养物质,对细菌也是,而且是很好的营养物质,所以容易受到细菌的青睐。同时,受感染后,治疗效果也比正常人差,因为血糖不降下来,感染很难控制,所以抗感染的治疗同时也需控制血糖。
2、皮肤瘙痒:
多见于女性,易引起妇科炎症,导致下身瘙痒。所以一些女性出现瘙痒症状,反复治疗不愈的话,也应考虑血糖高的原因。
怎样才算糖尿病,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mmol/L<7.0mmol/L,称为空腹血糖受损;
OGTT中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具体看下表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或者甚至没有症状,如果想通过发现症状后,再来重视这个疾病,就有点像电视上说的“又迟了一步”。重点在于预防,而不是在于发现。怎么预防,其实也很简单:戒烟戒酒、控制饮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