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和武松三聚三散,为什么会从好兄弟成为陌路人?

自说文史 2023-08-08 14:38:33

网上看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得分两部分来回答。第一部分,就是前面半句,这话是正确的;第二部分,就是后半句话,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接下来,我详细说说这两部分。

第一部分:宋江和武松三聚三散,这是正确的,与原著一致。

宋江杀了阎婆惜后,为了躲避官司,到了柴进的庄子里。在这里,他踩了一个人烧火的铲子,气得那人要揍他。这个人,正是武松。这是宋江和武松第一次相聚。

武松是因为在家乡喝醉酒,一拳打死了人,逃到柴进庄子里躲避。

但是,柴进打听清楚,武松没有打死那个人,只是打晕了。武松知道后,就要回家看望哥哥。临别之时,宋江还给了武松一些钱。这是两人第一次分别。

后来,武松为哥哥报仇,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又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怒杀张都监全家,经孙二年指点做了行者。他又杀了王道人,夜走蜈蚣岭,在村店吃酒,打了孔亮,最后因为醉酒被抓。

孔亮抓住武松后,正在打武松,巧了,宋江看到并认出了武松。这是两人第二次相聚。

原来,宋江当初躲在柴进庄里半年,后来孔太公听说宋江在柴进庄子里,就去把宋江接了过来。宋江还点拨孔明、孔亮兄弟武艺,成了他们的师父。

武松要去二龙山落草。还说以后希望能够招安,再做良人。宋江则劝武松,让他撺掇鲁智深、杨志也招安,继续为国家效力。

武松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宋江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这次分别后,武松去了二龙山,宋江则去了清风寨。这是两人第二次分别。

再到后面,通过三山合力攻打青州、鲁智深刺杀华州贺太守不成功等事,二龙山归顺梁山。而那个时候,宋江已经因为闹江州,杀黄文炳一家,不得不到梁山落草。因此,武松再一次和宋江相聚了。

这一次,是宋江和武松第三次相聚。

梁山招安之后,打败辽国,平定方腊,昔日的108将死伤惨重,武松也断了左臂,成了残废。因此,宋江要班师回朝,接受朝廷封赏时,武松不肯去,他留在了六和寺,照顾生病的林冲。

这是宋江和武松的第三次分别,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宋江半年之后,喝下毒酒身亡,而武松活到八十岁去世。

第二部分:宋江和武松从好兄弟到陌路人,这是错误的,不符合原著。

宋江和武松,起初就是好兄弟,两人也一直互相尊称哥哥。没错,宋江也会叫武松哥哥,而且还是叫“二哥”。

当日筵宴散了,宋江问武松道:“二哥今欲要往何处去安身立命?”

当然了,这都是客气话,后来在梁山上,大家都有了职务,宋江又是大寨主,便不能这么称呼武松。不过,宋江依然和武松称兄道弟。

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宋江)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宋江和武松的理念不一样,武松反抗招安,而宋江又执意招安,所以他们后来从好兄弟,成为了陌路人。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武松只是当时反对招安,实际上后面还是支持招安的,包括鲁智深等人也是。

武松不仅欣然接受招安,而且他作为行者,不能直接穿朝廷赏赐的锦袄子,还特意改成直裰(僧人服饰),穿在身上,以此来表示不忘记皇帝的恩赐。

而在此之前,宋江也明确说过,谁要是不愿意接受招安,可以离去,还给路费。梁山上虽然走了五千多人,当时108个头领没有一人离去。

至于后面南征北讨,武松也出了很多力,立下许多功劳。直到最后,他被方腊部下的灵应天师包道乙偷袭,左臂被飞剑斩断。即便如此,悍勇的武松还是夺了包道乙的法器,那柄玄天混元剑。

整体看下来,武松最先提出招安,后来也确实诚心诚意接受了招安,还出工出力,矢志不渝,怎么能说他和宋江理念不一样呢?所以,武松和宋江理念一样,都支持招安,两人没有任何嫌隙。

至于最后两人分开,那是不得已。

因为好汉们已经打败了所有敌人,不可能再聚集一起,否则会让皇帝怀疑,也会让奸臣防备,毕竟梁山人多,还有很大影响力。

所以,不管好汉们做不做官,都要分散。一些人不愿意做官,或是归隐,或是回乡,或是出海,或是为民等;一些人接受了封赏,但也不可能在一起,大家都到各地做官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宋江愿意做官,自然得去朝廷;而武松不愿意做官,自然就要留下了。所以,两人不在一起,不代表两人就是分道扬镳,他们依然是好兄弟,只是后来没机会见面而已。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