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防部公布俄军第三阶段军事行动计划,目标就是控制哈尔科夫、尼古拉斯耶夫和敖德萨三个州。与此同时,俄军开始针对包括基辅在内乌克兰全境军事设施、交通线路等目标展开空袭,为实现第三阶段行动目标扫清障碍。
俄方在即将完成对卢甘斯克的控制后,正在乘胜追击,加快在乌军事行动目标的实现。不过,乌方显然还打算与俄军“死磕到底”,据《参考消息》报道,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马利亚尔宣称,乌军需要西方连续不断提供支持,直至在俄乌冲突中“战胜”俄军。
相反,战争已经导致乌克兰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只能依靠外部支援来支撑着对俄作战这个摊子。更重要的是,在乌克兰丧失武器弹药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只能依赖西方的军事援助以满足战场消耗。这就意味着,乌克兰现在是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别说是“战胜”俄军,还能扛多久都是个未知数。
其实,乌克兰最终还能撑多久,主要取决于它对西方的战略价值有多大。日前,美国CNN披露称,美国近期一直与其欧洲盟友进行定期会晤,在没有乌克兰代表在场的情况下,讨论的议题就是如何为俄乌停火制定一份框架。对此,该报道认为,俄乌冲突持续至今,西方已厌倦了这场战争。
战争打到今天的这种局面,稍有智商的人都会知道,西方在乌克兰战场上投入再多的军事资源,也无法改变乌克兰必败的结果。近期西方很多主流媒体都一改之前无条件支持乌克兰的态度,呼吁西方国家政府停止继续支持乌克兰。西方媒体态度的转变,应该就是基于上述判断的结果。
即便如此,但乌克兰现在对西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也就是说,西方如果想要就停火问题、或者就战后乌克兰问题与俄方进行对话,就需要手里头有足够的筹码,可以与俄方进行讨价还价。因此,他们还需要乌克兰人在战场上与俄军“死磕到底”。当然,至于乌克兰人会因此付出多大代价,就不在西方的考虑范畴内了。
事实上,现在被俄罗斯武装部队占领的地区,以前生产了乌克兰三分之一的小麦。除了自身的消费,乌克兰还覆盖了全球10%的小麦出口。加上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这些小麦占全球小麦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全球粮食危机迫在眉睫的背景下,乌克兰东南部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失去科尔森和扎波罗季耶将对乌克兰的经济造成巨大打击。很多分析机构预测说,即使再多的财政援助也无法阻止乌克兰的经济崩溃。摩根士丹利全球金融服务公司预计,2022年乌克兰的GDP将至少下降39%。如果乌克兰失去通往黑海的通道,GDP预计将缩水60%之多。如果这个国家仅仅失去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科尔森和扎波罗热,GDP仍然会下降22%。
看起来,乌克兰不仅会失去耕地和工业资产,还会失去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比如位于扎波罗季耶的欧洲最大核电站。它的年发电量,占乌克兰年总发电量的20%。
当然,美欧国家在乎的不是这些,而是需要付出点代价,借此鼓动乌军与俄军“死磕到底”,最好能够给俄军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样一来,才能增加他们在未来与俄方对话时讨价还价的筹码。显然,西方虽说已决定卖掉乌克兰,但好歹也得能卖个好价钱才可以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