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遗孤拒领抚恤金,一生穷困潦倒,53岁自缢身亡

正能量小羊 2023-03-04 19:42:49

赵一曼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她牺牲的时候年仅31岁,宁儿才七岁,宁儿在两岁时就被寄养在上海的一位战友家,当时赵一曼的丈夫陈达邦已经被派往法国工作,所以赵一曼的牺牲对他们来说都是个迷。

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到处白色恐怖,硝烟弥漫,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进行抗日斗争。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们突围身负重伤,被日军俘虏。

审讯她的是滨江省特务科的日本大佐大野泰智,后来在审理战犯时,大野泰智说,他永远忘不了赵一曼受刑时的惨烈,赵一曼是一位坚强的抗日英雄。

天下最伟大最无私的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赵一曼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对她酷刑用尽,老虎凳、电刑、竹签扎手指、皮鞭抽打伤口,伤口里面撒盐再用棍子搅动,丧尽天良的敌人把赵一曼折磨得奄奄一息,敌人在她身上一无所获, 赵一曼始终没向敌人说一个字。

1936年8月2日清晨,也就是赵一曼被捕的次年,在奔赴刑场的火车上,她放不下外面的宁儿,她给宁儿写好了遗书交给战友,托付她以后如果能出去,就把这封信交给宁儿。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这是一位革命母亲在牺牲前夕对儿子的牵挂,字字虐心,情深悲彻。

陈掖贤就是宁儿,宁儿出生的时候是列宁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赵一曼就给儿子起名宁儿,也许是对这名无产阶级领导人的怀念和敬仰吧。

赵一曼从小接受新思想教育,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留学期间认识了同在莫斯科留学的陈达邦,两名热爱祖国的共产主义战士志同道合,相敬相爱,在莫斯科结为伉俪举行了婚礼。

后来,在组织的指示下,赵一曼回国赴东北领导抗日革命,此时,赵一曼已怀有身孕4个月。

宁儿出生后5个月大的时候,就在上海一户人家寄养,后又被寄养在大伯家。可怜的宁儿从小就没有感受过父母的温暖,像一名弃儿被丢来丢去。就是在自己的亲伯伯家,他也不和伯伯家的兄弟姐妹融洽,他性格孤僻敏感,不爱说话,寄人篱下的生活始终不能让他像平常人家孩子那样活蹦乱跳。

新中国成立后,陈掖贤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陈达邦已经回国,他始终打听不到妻子的下落,包括组织上也找不到赵一曼的一点信息,曾一度背上叛徒污名。

1956年,全国都在宣传赵一曼的事迹,赵一曼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但是电影里的赵一曼就无法和现实中的赵一曼对号入座,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一曼的原名叫陈坤泰,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化名赵一曼,但赵一曼的名字并没有几个人知道,就连丈夫陈达邦也不知道,后来赵一曼被日军逮捕被杀害,就更没有人知道了。

陈掖贤也看了赵一曼的电影,他深为影片里赵一曼的英雄气魄感动。就在这时,他的姨妈陈坤杰来找他,告诉他赵一曼就是他的母亲。

至此,陈掖贤才有了亲生母亲的消息,母亲留给他的遗书是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陈掖贤对着遗书放声大哭并把她抄了下来,回到家后,陈掖贤用钢针在手臂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来纪念自己深爱他的母亲。

陈达邦此时已经重新组织了家庭,而且有了自己的子女,陈达邦把儿子陈掖贤接过去同住,陈掖贤从小没有和父亲一起呆过,现在和他们一大家子在一起,更是觉得不自由,便搬了出来一个人住。

陈掖贤读完大学毕业后,在党校教书,后又下放干活,同事们都反映他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注意个人卫生,穿衣不修边幅,床上的被子从来不叠,就是一团棉絮在床上堆着,家里从来不搞卫生。

后来在同事的撮合下,陈掖贤娶了自己曾经的学生张友莲,一年后,他们第一个女儿出生了,按说有了孩子一家人的日子应该是幸福的,可是由于陈掖贤生活没有算计,发了工资吃了月头没了月尾,夫妻俩难免争吵,再加上两人恋爱的时候没有相互了解对方致使现在性格不和,最后他们俩离婚了,女儿被姑姑家领养。

政府曾多次通知陈掖贤领烈士抚恤金,每次都被他拒绝,他说:“妈妈当初选择牺牲,并不是为了这样的报答,她有她的初心和坚守。如今,我如果拿了这笔钱,那才是对妈妈的折辱。”

他的父亲陈达邦曾经带他去政协食堂吃了一次红烧狮子头,回来时,他看到百姓们的生活都很清苦,心里又过不去了,老百姓那么苦,自己却吃肉,回去后,他写了检讨书交了上去,领导安慰他并向他解释:政协礼堂就是对待民主人士开放的。陈掖贤还是闷闷不乐,他就是这样一个严谨的人。

张友莲本来身体就不好,加上离婚的打击和过度思念女儿,精神上竟然出了问题,经常吃药住院。两个苦命人离了婚的日子都不好过,一年后,两人又复婚了并且有了第二个女儿。

1966年文化大革命,陈达邦被康生一伙诬陷,住牛棚挨批斗,陈掖贤几次带着书面材料上访,都被驳了回来,可是他不死心,他要为父亲伸冤,后来连自己也被抓了起来。

1967年陈达邦不堪忍受迫害自杀,陈掖贤也因为父亲的打击,生活上的不算计,婚姻上的不顺再加上自身性格原因而患上了抑郁症,在医院里住了好几个月。

1974年秋的一天,同事们发现一连好几天都没看到陈掖贤,便过去看他,进门才发现,陈掖贤已经有四五天没有吃饭,饿昏在床上,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才救了他一命。

又过了几年,那是1982年的八月十五那天,一起上班的同事们又好多天没看见陈掖贤来上班,下班后,他们又去他家里看他,发现他已经自缢身亡,据说妻子张友莲也老早就不在人世了。

陈掖贤给孩子们留下了遗言,遗言中嘱咐她们:永远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和国家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你的奶奶是你奶奶,你是你。

去世那年,陈掖贤享年53岁。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