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何去何从,这是最近一直被业内外关注的话题,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主要获益于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变化,解放后,中国社会其实直接从农耕社会全力发展城镇化进程,尤其在98年商品房进入市场,通过一二线城市的聚集效应,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通过人口流动的方式得到释放,我们发现大城市越来越好,但大城市病也随之而来,很多城市不堪重负,高房价只是表象,这是供需结构决定的,所以上一轮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发生变化,中国即将进入下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之中,这个代表就是特色小镇。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希望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二线城市的发展饱和和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不均衡,必然需要得到改变,这是房地产必然的新机会,但同样也会面临众多挑战,大部分开发商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经验,对于企业而言,特色小镇的开发面积较大,对于企业的销售业绩有着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最大的难题首先是选址,既要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又要符合政策的规划,还要有未来人群聚集的预期,避免出现之前产业园区过度开发造成的“空城”、“鬼城”。
这也意味着产城融合是特色小镇面临的难题,很多特色小镇名不副实。特色小镇总会与楼宇经济和园区经济的发展对标,表面上看是空置率问题,从根源上看是没有完善的闭环链接。特色小镇产城融合,不是简单的硬件和简单物业服务,产业和特色小镇的产城融合各家都在尝试,也许我们能从标杆企业的发展中寻找到其中的秘籍。
碧桂园惠州建科技小镇 我们应该读懂的变化
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碧桂园在超级大盘上有很经验,2018年9月28日,碧桂园集团首个产城融合标杆项目潼湖科技小镇第一期正式开园,这是碧桂园首个科技小镇,也是广东省首家。
无人驾驶车、智能机器人、人脸追踪、无人机巡防……这些高大上的“黑科技”未来都会在潼湖科技小镇出现,那么碧桂园到底要做什么,科技特色小镇与传统地产开发有什么不同?
土地规划巨变,住宅用地不超过30%
项目总规划范围约8平方公里,分为东、中、西三个组团,但需要注意的是,与以往的住宅地产开发不同,科技小镇的住宅用地比例不足30%,从土地规划来看,这个项目注定必然走产城融合之路,这也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住宅为主的超级大盘模式被颠覆,想直接做住宅开发的大门在特色小镇领域已经关闭了大门。
城市建设和产品方面,潼湖科技小镇采用立体城市的分层设计,地下一二层是交通和停车空间,地面全是公园,全面采用垂直绿化和多维度生态系统,探索生态城市和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
产业结构不同 产业链深度融合
首先碧桂园想做的,是与世界一流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打造一个机器人产业生态圈。目前,惠州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宣布将正式落户惠州潼湖;英唐智控、客如云等27家国内外科技企业和创新载体正式入驻潼湖科技小镇。
未来潼湖特色小镇首期将会呈现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成为世界级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地;打造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主导的创新服务产业基地;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终端、智慧物流等产业。
潼湖科技小镇的最终目标是在8年内,导入150000名高科技人才、引进1600家企业、产生1600亿元年产值;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具备国际影响力,成为全球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的创新高地。
说易行难 碧桂园的产城融合这样做
传统意义上,对于无人驾驶车、智能机器人、人脸追踪、无人机巡防等高科技,通常会被开发商包装成自己的“营销卖点”,促进房产销售,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的规划宏大,这些高科技内容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通过产业链整合的方式,结合特色小镇的开发,做到真正的产城融合,碧桂园是这样做到的。
产业链聚集 服务平台驱动赋能
潼湖科技小镇从目标来看,要建立成为全球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的创新高地、各类场景系统集成和实践应用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而围绕着产业链布局。在产业链的打造上,碧桂园总结下来用“四合一”模式招商,指的是“产业发展+配套设施+金融服务+应用场景”从目前入驻的企业看来也纷纷是围绕着这些产业链,都是知名企业。
很多企业或缺的正是基于企业的服务平台,潼湖科技小镇的特点就是提前规划,所以在产业发展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配套设施也是提前预留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企业的增值服务,
碧桂园用“5678” 产业运营体系来服务企业,提供包括政务、产业服务、资金扶持、产业配套等26个领域的服务,小到社保、工商代办,大到商业配套、交通、公园等,都有全面的解决方案。
比如提供生产和科研的资金支持,碧桂园依托自有基金并联合产业基金机构,设立200亿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和300亿清华碧桂园科技创新基金,在创业基金方面获得了前海基金、红杉资本、天图资本、创新工场、Formation等顶级风投的鼎力支持。
在应用场景上,也早已落地,潼湖科技小镇“小镇大脑”——智慧城市驾驶舱,人们可以通过上帝视角,一目所示即可掌握小镇运营的全方位数据。这是整个小镇最核心的地方,而支撑大脑决策的数据则由散布在小镇各个角落的,智慧安防、智慧出行、智慧能源、智慧市政等智慧科技系统来监测、收集、汇总,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都在这个巨大的人工智能场景中。未来是IOT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房地产开发的概念得到延展,已经有的物业、教育、社区零售、医疗、酒店等生活场景的用户体验也离不开科技,潼湖科技小镇也就代表着未来的趋势,这是建立在服务平台和产业链所形成的聚集效应。
选址很重要 区位和政策利好
从地理位置上看,潼湖处于广州、惠州、东莞、深圳的中间,深圳直接连通港澳地区,这是大湾区的核心区域,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建设世界级湾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略。根据2017年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明确将潼湖打造成 "广东硅谷 生态潼湖",这是在规划上的明确定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大中城市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面向腹地的产业和服务链,形成带动区域的增长节点。
东莞、深圳、广州等地,一直都是中国领先的科技制造业基地,众多科技制造业必然需要一个基于全新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基地,原来大城市的饱和和高成本,全新的特色小镇,尤其潼湖科技小镇这样符合产业配套的项目,自然而然填补了空白。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海经济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力最强的区域之⼀,前段时间被热议的港澳台居民开放大湾区购房资格,其实都是国家战略布局,更加国际和开放,未来可以对标国际湾区经济代表,粤港澳大湾区首当其冲。
碧桂园的未来战略,不是简单的一个科技特色小镇,而是提前布局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开发企业需要升级,以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来反思,基础设施不仅是硬件,而技术是核心壁垒,依托智能制造领域,不仅是做了一个产城融合,既没有背离主业,又带动了区域性的产业链发展。
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行业变局,碧桂园释放的信号和直接行动值得业内思考,房地产的未来就是技术的竞争,在特色小镇的开发商,也不是简单的硬件建设,如何运营城市、招商的同时还要保证产业的运营,同样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也是新的创新和新动能。
产城融合的意义,碧桂园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路径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的宜居宜业之城。这其实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开发理念,但从中国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如何疏解大城市,解决快速发展之后的不均衡其实就是解决大城市饱和状态的“溢出效应”,发达国家的城市群、卫星城镇的规律可做参考,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已经是一个值得细细研究的标本,这也是其他开发商未来最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