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地处山西省的西北边陲,位于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这里平均海拔 1400 米 ,四周环山,南高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少雪而漫长、春季干燥多风。在过去,右玉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土地沙化面积达 76%,森林覆盖率不足 0.3%,年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是个风沙漫天的地方,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谣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 便是其真实写照。
为了改变这一困境,右玉人开始了坚持不懈的生态治理,植树造林便是他们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众多的植物中,沙棘脱颖而出,成为了右玉防风固沙的 “先锋树种”。沙棘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点,根系发达,能牢牢地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袭。在右玉那些不适宜种植其他树木的地块,沙棘却能顽强地生长,为右玉构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从那时起,右玉人与沙棘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沙棘也逐渐成为了右玉生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生态价值来看,沙棘有着令人惊叹的适应能力,它耐旱、抗风沙,能在盐碱化土地上顽强生存。在右玉,它就像一位坚韧的卫士,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沙棘根系极为发达,地下部分纵横交错,如同一张紧密的大网,能深入土壤深处,牢牢锁住土壤,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其垂直根系可达 3 - 5 米深,水平根幅可达 6 - 10 米 ,3 年生的植株横生根可萌蘖出 20 余株根蘖苗,形成 “地上一把伞,地面一张毯,地下一张网” 的独特生态结构,有效地抵御了风沙的侵蚀,为右玉的生态改善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那些曾经风沙肆虐的地方,沙棘林成为了一道坚实的绿色防线,让土地不再裸露,让风沙不再横行无忌。
金秋时节,沙棘成熟,漫山遍野的沙棘果挂满枝头,红彤彤的一片,煞是喜人。此时,右玉的农户们便忙碌了起来,他们穿梭在沙棘林间,熟练地采摘着沙棘果。对于他们来说,这一颗颗饱满的沙棘果,就像是一颗颗 “金豆子”,承载着他们增收致富的希望。据统计,右玉县靠采摘出售沙棘果年均增收 6000 万元以上 ,许多农户仅靠这一项收入,生活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右玉的一些乡村,村民们通过采摘沙棘果,每年户均增收可达数千元,沙棘果成为了他们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随着沙棘产业的不断发展,右玉县的沙棘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各类沙棘企业已达到 40 家,其中上规模的沙棘加工企业 12 家 。这些企业以沙棘果为原料,通过精深加工,生产出了原浆、果汁、酵素、沙棘油、沙棘酒、沙棘叶茶、沙棘化妆品等多种产品,大大提升了沙棘的附加值。像献果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升沙棘全营养加工技术,研发出了一系列沙棘全营养食品、药食同源食品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为了进一步推动沙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右玉县计划打造国家级沙棘产业园,这将是一个集沙棘种植、加工、研发、销售、文旅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在这个产业园中,将建设现代化的沙棘加工生产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实现沙棘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将设立沙棘研发中心,加大对沙棘营养成分、功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此外,产业园还将建设沙棘文化展示区、旅游体验区等,通过举办沙棘采摘节、沙棘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推动沙棘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右玉沙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预见,在右玉人的不懈努力下,沙棘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成为右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