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耀华
晋察冀军区独立骑兵第二团(下称骑兵团)于1940年秋成立,在冀中军区的指挥下,部队经过训练,发挥灵活、机动的兵种特点,执行侦察、警戒和作战任务。它战斗在冀中平原,穿插于平汉铁路线之间。采取了长途奔袭、迂回包抄战术打击日寇的侵略,共作战50余次。比较突出的成功战例有夜袭安平县城等。此外,骑兵团还完成了运输物资、护送领导机关过封锁线和帮助群众生产等项任务。在坚持冀中平原游击战争中,显示了它的威力和作用。
作为骑兵团的一个老战士,部队的战斗经历使我难忘,骑兵战士们的英勇斗争事迹,更使我激情满怀,所以欣然动笔,把过去的所见所闻回忆整理出来。
一、骑兵团的编成
1940年8月15日,在晋察冀边区一个青山环抱,易水绕流的良岗村,晋察冀军区独立骑兵第二团正式成立。
这个团是由几支骑兵部队合编而成的。1939年3月初,晋察冀军区就有1个300多人马的骑兵营,营长是宋辅廷,政委是芦克。各分区也先后有了骑兵分队,如七分区的骑兵排,八分区的骑兵营(两个连),九分区和十分区的骑兵连。他们在侦察警戒、袭击敌人和参加讨伐顽军石友三部等战斗中,都积累了一些战斗经验。
1940年夏天,国民党部队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正在晋东南地区制造磨擦打八路军的关键时刻,该部直属骑兵二十八团团长马仁兴高举反内战的义旗率领全部500余人马起义,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晋察冀边区,参加八路军进行抗日斗争。
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根据总部指示,以起义的骑兵二十八团作为基础,与冀中军区所属骑兵部队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独立骑兵第二团,划归冀中军区指挥。
骑兵团的领导成员是:团长马仁兴,政委芦克(1941年春由汪乃荣接任),副团长宋辅廷,参谋长卜云龙,政治处主任杨经国。机关设有参谋处、政治处、供给处、卫生处。参谋处:作战参谋冯荫权,侦察参谋巴良平,通讯参谋马乘风(马团长之长子),管理参谋谷荣本。政治处:组织副股长王文榇,宣传股长钟华光(1941年4月为陈更生),保卫股长马法密(1941年为王洪杰,1942年为曹烈夫),民运股长崔永恭。供给处:主任胡xx,卫生队:队长傅鹤亭。
团下设3个营,一营长宋辅廷(兼),政治教导员高尚勇,二营长张纲剑,政治教导员黄劳伦,三营长姚宏叶,政治教导员xx。每营下属3个连。另有韩进忠为队长,李应和为指导员的教导队和一个勤务连,负责侦察、警卫、通讯等任务。
全团有900余人马,短枪50余支,轻机枪10挺,步马枪700余支。
8月16日召开庆祝骑兵团成立大会,团首长在会上讲了当前的抗日斗争形势,阐述了中央提出的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意义。号召全体指挥员,要努力学好军事、政治、练好本领到抗日的战场上杀敌立功,各营、连的代表也发了言,晚上还演了文艺节目。会后不久,部队就开往冀中平原。
二、在军政训练中提高
骑兵团编成后,就在执行战斗任务的间隙中,开始按军区统一的要求,进行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练好军事本领,加强组织纪律性的训练,以适应今后作战需要。
首先,在部队建立了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制度,这是保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措施,也是区别其他部队的重要标志。还在部队中进行了形势任务和党的光荣传统及优良作风的教育,如红军长征事迹,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精神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同时也建立与健全了连队的青年队组织、救亡室(后改为俱乐部)、经济生活委员会,实行经济民主,充分发动群众,活跃连队文化娱乐生活。还开展了创“模范党支部”、“模范连队”“模范党员”、“模范青年队员”、“模模干部”、“模范战土”的运动,有力地保证了军事训练任务的完成。
在军事上进行了班、排、连制式教练和战斗教练,密切结合我军在冀中平原反敌“扫荡”的特点和作战要求进行训练。如敌人是采取广设据点、碉堡,修筑公路对我进行“分割”、“蚕食”、“扫荡”,我军是依靠群众的支持,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进行反“扫荡”战斗。我们骑兵目标大不易隐蔽,但我可利用夏季的青纱帐和乡村所挖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沟,限制敌人,隐蔽我军等。
进行了马术基础的训练,课目有:“马园子”、声音调教,马的列队及战斗队形等。
文化教育的时间比例占20%。人员按文化程度编班,由文化教员上课,每日还用1小时进行自然科学教育。
在行政管理上建立了各种会议、汇报制度,以及点名、请消假、查铺、查哨等制度。
经过训练,部队军政素质有了提高。表现是:(1)干部、战士在思想上明确了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为人民的利益而作战,一定要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战斗作风。(2)组织纪律性加强了,认识到游击环境里,必须严守时间,遵守纪律,才能加强战斗力。(3)骑兵正规化了,各种组织如党、青年队、群众性组织都能发挥作用,工作效率提高了。
为检查军政训练成绩,骑兵团派部队代表和30名模范人物参加了军区1941年5月1日在安平县义里村召开的庆祝三纵队成立3周年纪念大会,骑兵队伍(白马队、黑马队、红马队)以整齐的步伐,受到了军区吕正操司令员,程子华政委等首长的检阅。并参加射击、投弹、刺杀等项目的比赛。在野外表演场上,卜云龙参谋长还进行了马术表演,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吕正操司令员也高兴地乘马进行了通过障碍表演,给在场的各级干部和部队英雄模范以极大的鼓舞。
三、骑兵团的整编
1941年,侵华日军对冀中平原实行残酷的“蚕食”政策,挖沟筑路,分割封锁,斗争环境更残酷了。为适应形势需要,军区指示:部队要进行整编。骑兵团3月中旬在定县子位村召开会议,团首长讲了整编的意义。具体方案是取消营的建制,改编为4个大连和1个特务连、1个侦察连。
改编后的干部是,一连长杨振山,指导员王序卿,二连长李玉堂,指导员黄劳伦,四连长韩进忠,指导员李长胜;特务连长王敬石,指导员张岚军等。
设立了后方医院,负责伤病员的治疗;还设了一个固定性的铁工厂,专做马掌和马刀,机关减少了勤杂人员,充实到连队,政治处宣传队由20余人减少到10人。一、二、三、四连每连下编4个排,每排设1名政工战士,作政治思想工作。
配备各级干部,注意到了人材的选用,把有文化的青年提到领导岗位。如调有高中程度的高尚勇同志任总支书记,还调10余名有初中程度的青年黄金瑞、苏启明、李根起、王维等到机关作见习参谋和见习干事。为了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各连设文化教员,负责全连人员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
武器配备是:连以上干部配带“驳克式”手枪,排长配带“捷克式”,班长配带“手提式”,战士以连为单位配带统一口径的“捷克式”“七九”、“套筒”步枪和马枪等。4个大连,每连轻机枪4挺,一连还配有“八一”迫击炮。每连配备马刀20把。乘马也按颜色分类集中到同1个连,如白马连、红马连等。
对老、弱、病、残人员进行了安置。由团卫生队统一检查鉴定,对20余名重病重残者发路费送回原籍治疗。对30余名轻病患者送到团后方医院休养,或安置在后方部门工作。
整编后,全团有1200余人,战马1300余匹,步枪700余支,轻机枪20挺,“八二”迫击炮两门。
整编的收效是:(1)各级干部素质提高了。一、二、三、四连连长都是营级干部,他们有较丰富的管理、训练和作战经验。各连指导员也都有作政治工作的经验。(2)团直接指挥各连,减少了层次,节省了时间。(3)基层加强了,大连有4个排建制,人员充足,武器口径较统一,装备齐全,战斗力提高了。(4)建立了较稳定的后方医院及铁工厂,对病员进行了安置,部队行军作战增强了机动性。
四、骑兵团参加的主要战斗
骑兵团发挥快速、突然的特长,利用冀中平原的青纱帐,交通沟作掩护,与兄弟部队一起同敌人进行了50多次战斗。主要的战斗有:
(一)两次伏击战
1940年12月5日,我敌工人员刘向臣报告:无极县敌人12月x日要南去抢粮。我得知情况后,骑兵团二营在无极县城南伏击南去之敌。当敌人进入我伏击圈后,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民兵拿着长枪向敌人刺去。激战半小时,敌狼狈逃窜回城。计打死日军5名,伪军15名,缴获步枪10余支,手枪两支,军用品一部。
1942年3月,石(石家庄)德(州)路上的磨头镇敌人北去侵扰,我掌握了其活动规律后,骑兵四连搞好埋伏,敌进入我埋伏圈,经半小时战斗,将敌击溃,计打死打伤日伪军4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2个,步枪30余支,我无一伤亡。
(二)对敌突袭
1941年8月,安国县日军50余,伪军100余,窜到景中村烧杀。我骑兵二连奉令进击该敌。在作战参谋冯荫权协同连长指挥下,快马加鞭,突然接敌,敌不明底细,慌忙逃跑。我又以1个排在敌逃跑方向阻击,五排长郭荫堂英勇杀敌,用手榴弹炸死3个伪军。战士毕小瑞登上了高房顶,立姿向逃跑的敌人射击,至下午4时,敌人向安国城逃去。我共打死日军8名,伪军20余名,缴获大车10余辆,步枪10余戏,牲畜10余头。
(三)扬术阻击战
1941年9月,定县、安国之敌伪约千余人,并有飞机配合,合击我军区领导机关。我骑兵二连、四连奉令在扬木村阻击南来之敌。排长玉光仁带1个班两次出击,用刺刀同敌人格斗。为转移敌人火力,连长派一班骑马向东南佯动诱敌机轰炸,果然飞机发现目标跟去扫射。下午3时,军区机关安全转移,二、四连率命撤退。此次战斗我15匹战马被炸死,排长王光仁、卫生员郑春、战士张云清等18人光荣牺牲。
(四)夜袭安平县
1942年1月8日,骑兵团夜袭安平县城。当时骑兵团的任务是破坏敌人修筑深(县)安(平)路。为打击敌人,决定夜袭空虚的安平城。战前团部派排长杜臣福同志作内应,情况掌据后,我团以远距离行军,突到安平县城附近的王庄,将马交给“马桩子”(即拉马的战士),以一、三连佯攻,二连担任突击队,四连执行去城南20里阻击兵曹据点北援之敌,战斗进展顺利。二连攻占东关后,继续向城中伪县政府攻击。驻守在城西南角高墙大院的50余名日军,只是盲目的打枪,未敢冲出大门。我二连敌工小组乘机贴出标语、散传单开展政治攻势。
战斗3小时,撤出战斗。计消灭伪军1个半中队,俘伪军80余人,解救出被抓的民工400多人,缴获长短枪50余支,轻机枪2挺,小炮2门,各种子弹1万余发和大批军用物资。此次战斗影响很大,敌人恐慌了,我骑兵打安平城的消息传到广大乡村,受到军区的通令嘉奖。党中央和毛主席也发来了贺电。
(五)围攻李村
1942年2月x日,深县日伪军150余人到李村抢掠,我骑兵一、三连奉命打击该敌。中午12时与敌接触,三连随即迂回,一连击,对敌形成包围。在马队尘土飞扬和战士们高举马刀的迷惑下,经过半小时战斗,敌逃跑。我一连趁势追击,打死日军5人,伪军20余人,残敌向县城逃去。
敌人在溃逃时,一翻译官在我火力打击下乘马跑到了我“马桩子”群里。我岗哨发现,认为是网中鱼,故意放他进来。当这位戴眼镜的翻译官发现是我军后,急力打马想跑,因马有群性,不听他指挥,我战士跑上来将他拉下,他举枪投降。战士们说:“这是送上门的胜利品”。
这次战斗共缴获步枪10余支,手枪2支,不幸的是一连长杨根山同志在追击敌人时中弹性。当地群众知道后,都被杨连长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军民举行了追悼会。
(六)三打槐林庄
袭击安平城后,敌除加修城里的工事外,还派出1小队日军和1中队伪军,带有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在城南10余里的槐林庄增设据点,并修筑城里至槐林庄的公路。
1942年4月中旬,我骑兵一连攻击该敌,因敌碉堡高,手榴弹投不进去,没有成功。回来后,团领导发动群众想办法,研究出了用“土坦克”的办法,即以木架作支撑,盖上层层棉被,浇上水,在火力掩护下接近敌堡。
4月20日,再次攻击该敌,因“土坦克”太重,行动不便,这次战斗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战后,战士们想出了改进办法,将“土坦克”装上滑轮,由1人增到3人驾驶1辆,共80辆同时出动,掩护火力加强,于4月底,3次攻击该敌,战斗进行顺利。“土坦克”接近敌碉堡时,敌人机枪子弹打不进,手榴弹炸不倒,日本鬼子不知是什么“新武器”,即问伪军是“什么的干活”?伪军也答不上,这一下把敌人吓坏了。我接近敌堡后、用炸药炸、辣椒面烟熏,攻克了敌堡。此次战斗,共缴步枪20余支,机枪2挺,俘伪军30名。天亮,槐林庄残敌在安平城敌人接应下逃回城去。这样,敌人的修路计划破产了。
五、骑兵团执行的各项任务
骑兵团除执行作战和进行训练外,还担任了如下任务:
(一)担任运输物资(武册、弹药、被服、药品、边币)任务。
部队曾多次穿过平汉路封锁线,把许多军用物资运往冀中前线和冀中后方。仅1941年,二连就运输单衣3000套,手榴弹6000枚,锋钢5吨,白布3000匹。其中最艰巨的是运锋钢任务。战士们为防止在行军作战时落马丢掉锋钢,就用绑腿带把1米长5公分见方粗的锋钢捆好,右肩左斜挎在背上,战士们的脊背磨出了血。在通过平汉路时,3个战士献出了生命,战士许荷华牺性时还紧紧抱住锋钢。就这样,锋钢1条不缺的运到了军区后方机关。这些任务的完成,对保证后勤供应,弹药补给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掩护领导机关和上级首长通过封锁线
我团曾护送中共中央考察团去冀西;护送冀中反战同盟支部的同志去晋察冀边区,护送天津市的民主人士去冀鲁豫,特别是1941年秋天护送吕正操司令员由晋察冀军区到冀中,战斗惊险激烈,至今不忘。
那是个中秋的晚上,皓月当空,在定县南xx村附近,吕司令员刚刚过路,被敌人发觉了,立时枪声大作,敌人的压道车飞快的开过来,把部队切为两段。担任掩护任务的一连奋起作战,战士们用手榴弹把敌人的压道车炸瘫痪。担任护送任务的二连边打边走,经过半小时战斗,部队到达了指定地点,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三)深入敌占区进行宣传
根据斗争形势和需要,骑兵团常以1个连、1个排、或者1个班,远距离突然深入敌占区某地,以召开群众大会、小会、个别谈话,或到集市演出节目等方式进行宣传,开展群众工作。
如1941年春到大城附近揭露日本鬼子破坏我群众生产的阴谋,1941年冬到津浦线上的沧县城南、城北宣传我军胜利消息,鼓舞群众抗日情绪;1942年春到深县城北郊捕捉依仗日寇敲诈勒索群众,强奸妇女作恶多端的汉奸王奎彪等。
(四)帮助群众春耕、割麦、秋收。
以1941年秋为例,骑兵团一个连担任监视打击饶阳城之敌,其他各连在县城附近。以枪不离身,马不下鞍的战备姿态帮助群众种小麦5000余亩,粉碎了敌人破坏生产的阴谋。当时的《冀中导报》和《前线报》都刊登了政治处主任杨经国写的报导。
(五)被坏敌人交通。
骑兵团常以小分队,突然到达预定地点,组织群众破坏敌人公路、铁路。以一部兵力担任对敌监视、打击,一部同群众一起破路,来打破敌人的作战,运输计划。
如:1940年11月组织1000余民工破坏沧石路30多里,正无路20多里,还破坏了任大路和高保路崇。
六、骑共团在“五一”反“扫荡”中
1942年5月1日,日寇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实行毁灭性的大“扫荡”。共调集了5万余日、伪军,并配有飞机、坦克、炮兵、骑兵、汽车和自行车队等,由华北侵略军头子冈村宁次亲自指挥。我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投入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扫荡”斗争。
为了提高指战员对反“扫荡”的认识,4月中旬,在部队中进行了形势教育,在组织上对各级干部进行了调整,把基层干部配齐,充实政工干部,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老、弱、病员进行了安置,把医院、铁工厂也做了疏散,建立了联络点。对个人物资进行了检查,规定每人携带衣物不得超过15公斤。对多余物资进行坚壁。
这时候,军区司令部派交通科长李建同志来骑兵团一起参加反“扫荡”活动。李科长是军区的老同志,对冀中敌情、地形非常熟悉,在反“扫荡”中帮助马团长作了许多工作。
5月1日敌人“扫荡”开始。正在执行破击深安路任务的骑兵团决定:为减少目标,便于机动活动,相机打击敌人,团长马仁兴带一连、特务连、侦察连,政委汪乃荣带二连。在深安路以东活动。曾两次深入到安平城附近,以声东击西的方法迷感打击敌人。副团长宋辅廷带三连,参谋长卜云龙,政治处主任杨经国带四连在深安路以西活动,穿插在敌据点与县城之间袭扰敌人。
5月11日夜,各连集结到武强县沙洼村,准备召开干部会,总结和布置反“扫荡”工作。12日上午9时,武强、饶阳、深县、安平之敌一齐合围上来。至下午1时,以政委带的二连进行阻击,其他部队利用交通沟,分别向西南、西北方向突围。这时地面敌人有1000多,空中有3架飞机轰炸扫射。突围的部队,除团长带的一连及特务连、侦察连未受损失外,其他各连,特别是担任阻击任务的二连,人、马伤亡很大。
5月17日,团长马仁兴和军区交通科长李健带领的一连、特务连、侦察连转到滏阳河以东地区,接受了司令员吕正操、区党委书记黄敬同志的指示,团长和李健同志立即带部队返回深、武、饶、安腹地,进行了战役侦察,具体任务是:(1)继续坚持战斗,了解情况。(2)找到各分区领导干部,传达军区指示,主力部队向路西山区转移。经过连续行军、战斗,5月20日左右,先后在深县、安平、饶阳县境内找到了七、九、十分区领导机关,并向他们传达了军区的指示。
副团长宋辅廷带领的三连,自武强沙洼突围后转到博野、蠡县一带。5月20左右在蠡县鲍墟村与敌遭遇,部队受到了很大的伤亡、团通讯参谋马乘风同志牺牲。5月下旬又转到任河地区,部队仅剩四、五十人。一天晚间与团长带领的一连偶然相遇,团长、副团长和李健科长研究了情况,最后,拨1个骑兵排给副团长,以充实其战斗力。
5月下旬。马团长率领的一连等,又转移到深县地区,找到正在那里坚持斗争和作收容工作的政委汪乃荣同志,研究决定:团长仍带领一连执行军区交给的任务,政委仍与当地干部配合坚持斗争和把失散的人员、枪支、马匹收容起来。日寇“清剿”日益严重,斗争日益残酷,汪政委日夜指挥收容的人员与敌人斗争。把表现不好的宣传干事王广和手枪下掉,在斗争紧急关头,对动摇分子采取了果断行动,大大鼓舞了群众斗志。6月初的一次战斗中,汪政委英勇牺牲。不几天,总支部书记高尚勇同志在战斗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参谋长、政治主任带领的四连,自武强沙洼突围后,到肃宁官厅和高阳的大兴庄等村多次与敌人相遇,敌我力量悬殊,部队受损失很大,政治主任杨经国同志辆牲,指导员李长胜,卫生队长付鹤亭在突围中被俘。参谋长几经转折带少数人找到团长后随团长活动。
经过多次战斗,有些同志的乘马被炸死,与部队失掉联络,有的即参加地方武装斗争,至冬季,许多人才找到八、九,十分区和军区保卫部所在地白洋淀大马庄等村后,随部队通过平汉线到达冀西的冀中军区后方机关。这些同志大部分去冀中军区教导团后转抗大二分校陆军中学学习。有的同志随其他小部队在定县、藁城、清苑等地过平汉线。也有些同志未能过路西,即回到自己的家乡,参加了抗日政府或县大队、区小队等武装。也有一部分人经不起考验,跑到敌人那边去了。
6月中旬,马仁兴团长带领的一连、特务连、侦察连300余人,与敌周旋,后随军区转移到冀鲁豫军区。八月,军区首长决定,将骑兵团人员与当地骑兵连合编为骑兵营,拨归冀鲁豫军区,卜云龙同志任营长。团长马仁兴同志调往二十七团任团长,执行保卫军区任务。骑兵团的番号,自此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