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军号声声——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一百周年(十八)‖周根保

方志四川 2024-09-02 14:48:39

军号声声

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一百周年

(十八)

周根保

在南昌军分区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南昌军分区,这座省会城市的坚强后盾,笔者有幸在此度过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深深感受到了这里的特殊魅力和深厚情感。为避免冗杂,我特意挑选了一件记忆深刻、意义非凡的事,希望能将其中的故事和感悟呈现给读者。

这件事,是笔者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见证了我与战友们共同奋斗的足迹,也记录了我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决心和勇气。在这些故事中,你们将看到大家如何始终坚守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通过这些事件,笔者希望能传递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让读者们感受到军人在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方面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事,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于军人职业的尊重和敬佩之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我的记忆中,尤为深刻的一件事便是,我与我的战友们共同投身那场震撼人心的“九八防洪”战斗中。

我调任南昌军分区第二年,军委作出撤销省会军分区,改设“工作处”,机关工作人员减少一半,三大部改为组。但为了对外联系,仅保留司令员、政委职位。

面对如此情况,如何保持工作任务不减,军事部门职能“不变”?笔者经历了人生极艰难的磨炼。

在南昌军分区工作5年中,经历的最重大事件,是“九八防洪”。

这既是笔者任职军分区司令员的一次严峻考验,也给笔者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今天,人们记忆中的“九八防洪”传奇,更多地聚焦于九江官兵的非凡功绩。特别是在九江堤防决堤的危急时刻,如何迅速而有效地将决口重新封堵,成为考验英勇与智慧的艰巨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无数英雄人物挺身而出,他们的壮举不仅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更成为防洪救灾史上不朽的篇章。

笔者有幸亲身经历了南昌“九八防洪”的整个过程,见证了南昌市民以及南昌驻军官兵们在那场防汛抗洪中的英勇表现。他们在“九八防洪”中所取得的业绩,同样令人瞩目,丝毫不逊色于九江的壮举。

南昌在“九八防洪”工作中,以其坚实的基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南昌市党政军的坚强领导下,南昌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众志成城,他们凭借着过硬的素质和坚定的决心,一次次将险情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展现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壮丽画卷。

也将驻昌官兵英勇抗洪的壮丽事迹,悄然掩埋在无声的沉默深处……

“九八”防洪,南昌任务最艰巨:

江西省共18条10万亩以上大堤,南昌就占了11条,尤其是濒临鄱阳湖的6条10万亩以上的大堤,无论哪里出现破堤,后果都不堪设想。

南昌又是进入汛期时间最长的地区,从6月至8月,一直处于紧张抗洪之中……

首先,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1998年6月22日……

连续几天大雨,抚河水位以每小时10公分速度急剧上涨……

抚河打响了江西防洪“第一枪”!

上午,南昌市党政领导,和江西武警参谋长,在进贤县抚河大堤巡视……

笔者闻讯后赶到。

近午时,武警参谋长接到省防总电话:抚州告急,要求他带领江武警应急分队,立即赶往抚州……

时至下午4时,抚河洪峰,直冲进贤方向,10个多小时,水位已达33.08米,超历史最高水位。

进贤县境内抚东大堤、南防洪堤全线告急;

隔河相望的南昌县境内的长乐圩防洪堤,管涌、裂缝、漫堤……险情环生。

当地老百姓,看到如此险情,纷纷开始撤离……

灾情就是命令!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峰,市委书记钟家明,问笔者:“司令员,你能调动防洪队伍吗?”

笔者毫不犹豫回答:“能!”

首先,笔者打通空军十四师师张群治电话:

请求他们立即派出两百应急人员,赶往进贤东大堤;

接着拨通青云谱人武部诸绪军部长电话,要求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四百人,赶往进贤方向……

随后,拨打南昌陆军学院李增林院长电话,请求两百人应急分队,赶往南昌县地段;

紧接着拨通军分区夏太华参谋长电话,要求他立即赶到南昌县方向,协调部队和民兵行动;

通知政治部副主任王国龙,率城区机动分队两百人,赶往进贤方向,协调部队和民兵行动……

时间在一分一分过去,河水在一寸一寸上涨……

地方领导钟书记、刘市长,不时在看手表……

此时,笔者接通南昌县人武部部长罗承龙电话,询问他们情况。

当得知罗部长正率领南昌县民兵应急分队,在长乐圩北堤堤坝上严防死守时,钟家明书记亲自接过笔者手机,激动地说:

很棒,非常出色!你们成功地将险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为人民的安全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真是值得赞扬的壮举!

兵贵神速,空十四师的防洪领队干部,在短短半小时内便迅速抵达笔者身旁,急切地要求明确任务分配……

青云谱区人武部诸继军部长亲自率领,迅速奔赴现场,并立即向昌河飞机制造厂、江铃汽车制造厂的民兵应急分队发出指令。

两支队伍闻令而动,展现出了极高的执行力和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短短一小时内能够集结完毕并抵达指定地点。

夏参谋长来电话:陆军学院防洪应急车队,已经出发……

车辆在防洪大堤上奔跑,防洪大军在争分夺秒奔跑……

进贤县的民兵应急分队,早已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奔赴抗洪抢险的前线,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力应对洪水的挑战……

在防洪大军到来之际,百姓们的心情已渐趋安定,纷纷停止了原先的仓皇撤离。

在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各路防洪部队迅速集结完毕,纷纷抵达指定位置。在当地干部的精心组织和统一调度下,他们有条不紊地展开了防洪救险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这些防洪勇士们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夜幕降临了,洪水的轰鸣声,伴随着防洪大军的呼唤声,组成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极不平静的一夜过去了……

抚河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二天险情稳定,部队一路歌声,撤回营区;民兵应急分队,在一片欢呼声中,返回驻地。

一夜激战,令南昌市领导惊叹:军分区平日里似乎并无兵士的踪迹,然而一旦令下,竟能汇聚起如此磅礴的力量,其底蕴与实力,的确不可小觑!

从此,几月的防洪中,书记、市长必定要把军分区领导带在一起……

他们哪里知晓,驻守在南昌的部队与民兵预备役人员,对于这个防洪方案的演练早已进行了数次,且每一次都经过精心筹备与周密部署。

“九八防洪”,驻昌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首战告捷!

随着长江流域洪水猛涨,鄱阳湖出现洪水倒灌,南昌临湖河堤长期处于洪水浸泡中。为应对意外,我们采取了“一支部队一条堤”的办法,驻昌部队派出值班分队,日夜巡查,防患于未然;

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我们采取“迅速出击,灵活调兵,自我保障”的策略,有效组织起驻昌部队与城区民兵应急分队的力量,形成轮换上阵的机制。通过这一方式,成功地将每一次潜在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确保了社会稳定与民众安全。

时至今日,笔者翻开当年《南昌军分区党委的“九八防洪”报告》,再次把笔者带入那惊心动魄、军民并肩战斗的八十个日日夜夜中……

为生动真实展现当年抗洪一线的真切情形,现将原文内容如实摘录如下——

面对精简不松劲 奋勇抗洪作贡献

南昌军分区党委

今年,南昌市在80多天内遭遇了两次超历史的特大洪水。在这场特大的劫难面前,我们在省军区党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面对精简不松劲,坚决贯彻军委江主席关于“严防死守的命令”,按照南昌市委、市政府的防洪部署,先后主动协调出部队6.1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28.8万人次,参加大小战斗310多次,排除各类险情260多处,其中较大险情42处。广大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人民群众用血肉之躯筑成的钢铁防线,有力地阻击了洪水的侵袭,确保了万亩以上圩堤无一溃决,为确保省会城市的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情赞扬。

一、主动靠前,充分发挥军事部的参谋作用

军分区作为当地党委的军事部门,其参谋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工作中,而且要体现在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中。为此,我们把组织指挥抗洪抢险战斗纳入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之中。

一是洪水未到,备战靠前。3月初,周根保司令员和石细云政委、夏太华参谋长陪同市委主要领导,利用9天时间,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市的江河湖堤、大小水库,看地形,查水情,访行家,在掌握第一手防汛资料的基础上,立足于抗大洪,重新制定了江河、滨湖重点圩堤抢险预案。4月初,我们全面调整了民兵应急分队,使县(区)组建起500人、所有沿堤乡镇均建立起60至100人的民兵预备役抗洪抢险突击队,从市到村4级共组织突击队1000多个,总兵力达到2万多人。各级突击队按照部队建制打印成册,落实“四定”措施,即定领导、定单位、定人头、定车辆。之后,各级对指挥通信器材、舟桥、车辆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维修,并投入20多万元,购置了锹镐、大锤、木桩和照明用具。为了科学有效防洪,各县区人武部还请来水利工程师讲授防洪知识,实地反复演练了紧急集结、快速机动、水上救生、固堤排险等科目。

二是主动参战,指挥靠前。6月至7月,南昌市降雨量超过常年同期两倍多,仅6月12日至6月28日就达580毫米,形成自1954年以来南昌市又一次全流域、超历史的特大洪水。面对历史罕见的汛情,我们按照省军区指示,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主动请战,靠前指挥。石政委按照市委分工到郊区指导抗洪;周司令员率领前指人员,与市委钟家明书记、刘伟平市长组成前线指挥部;部门以上领导都进入一线指挥位置。为了保证指挥畅通,以快制快,我们建立起高效能的军事指挥体制。司令员、政委为决策层;参谋长坐镇作战室,与市防总保持直线联系,及时快速执行决策;从人武部到基层民兵营连,在调动兵力上均实行垂直领导。80多天里,周司令员始终与市委钟书记在一起,坐着一台越野车在大堤上颠簸,总行程1万多公里,保证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水情、汛情和险情的变化,保证了与地方领导一块迅速作出部署和处置。

三是科学布防,用兵靠前。抗洪一开始,我们就明确兵力布防原则:沿堤乡村民兵就地防守,腹地民兵就近支援,城区民兵用于重点圩堤机动防守。小险情使用乡村突击队处置;较大险情使用县区突击队排除;重大险情,则由军分区组织预备队集团式解决。6月22日晚,抚河水位以每小时10公分的速度急剧上涨,10多个小时后便达33.08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进贤县境内的抚东大堤、南防洪堤全线告急,隔河相望的南昌县境内的长乐圩堤北防洪堤难以招架,管涌、裂、漫堤的呼救信号频频发出。在这危急关头,我们一声令下,进贤县、南昌县第一梯队1000名民兵仅用30分钟,便赶赴抢险战场。随即,我们派出政治部副主任王国龙率领的城区机动抢险分队500多人火速赶到了险段,突击队员冒着风雨,踏着齐膝的泥浆,拼死抢筑围堰,加固堤坝,打撑固基,奋战了32个小时。为了彻底解危,24日下午6时,我们协调南昌驻军600多名精兵强将,由夏参谋长现场指挥,奋战一个通宵,一举将凶猛的洪水挡在堤外。市委钟书记高兴地对周司令员说:“没想到,分区调兵遣将这么快速,这么能战斗。分区这个军事部,合格!部队和民兵关键时刻拉得出,我们战胜洪魔的信心更足了。”

二、主动协调,充分发挥“协调部”的桥梁作用

抗洪就是抗敌,抢险就是打仗。因此,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既要用好民兵预备役突击队,又要不等不靠,充分发挥军分区这个“协调部”的桥梁作用,主动协调部队参战。

自7月17日起,鄱阳湖水位又大幅度回涨,8月2日,鄱阳湖昌邑水位达22.54米,再破历史最高纪录,超警戒水位3.04米,滨湖地区抗洪抢险进入决战阶段。面对异常严峻的汛情,我们决定协调驻昌部队开上大堤,死守险段。驻军立即响应。空14师师长张群治态度坚决地说:“关键时刻,哪怕停下飞行任务,也要保障足够的抗洪力量”官兵们从训练场、执勤哨位、探亲途中迅速集结。7月26日中午,江西省军区直属队,空十四师等6支部队,开上了6条10万亩以上的大堤,选择最险地段驻扎。“一支部队一座大堤”,每支部队做到护堤、抢险、救灾和稳定群众工作“四位一体”,成为每条大堤上的中流砥柱。部队上提后,我们重新布防,险情多发区由部队重兵把守;堤身薄弱区由城区民兵实施全线控守;沿堤民兵则实施昼夜巡查,分段防范。3支力量既相对独立,又构成一个整体;既能各自为战,又能实施快速支援。

在抗洪进入决战的关键时刻,军委江主席发出了“三个确保”的重要指示,为贯彻江主席的命令和两级军区的指示,加强抗洪一线的协调,我们一面坚持每天向各部队主要领导通报一次汛情,一面对指挥体制进行调整,将副司令员沈思义、政治部主任李宜武、预备役师参谋长董浩明分别派到新建县的赣西大堤、24联圩,南昌县长乐联圩、红旗联圩和蒋巷联、南新联圩担任分指挥长,每人镇守两条大堤,全面指挥大堤上来自不同军兵种的兄弟部队和3县两区人武部、预备役的力量,同时为守堤部队提供住宿、通信等各种服务,不定期地将地方慰问品送到守堤官兵手中。新的指挥体制,有力地保障了整个决战阶段的指挥畅通。8月11日,南昌县巡堤民兵发现,长乐圩堤外坡下的东阳粮站一仓库地面突然大量冒水,随时都有诱发管涌和溃堤的危险。守堤的空14师、青云谱区民兵以及当地民兵突击队共1100人召之即到,采取清理地基找出水口,开沟排水、卵石反滤和外坡填土堵洞等措施,控制了险情,并抢运粮食125万斤。8月12日,导7团、导19团接到执行新的任务的命令,南空首长急调上海高炮8旅300多名官兵,由3架大型运输机空运到南昌抗洪战场接防。50天中,部队在6条大堤上先后组织了100多次抢险战斗,都能做到指哪打哪,每仗必胜。

三、主动挑重担,充分发挥后备军的突击作用

由于长江洪峰接踵而至,顶托鄱阳湖水势,致使滨湖地区水位一直居高不下。经过一个多月艰苦战斗,南昌市千里圩堤已满身疮痍,险象环生。防洪力量也人疲马乏,弹尽粮绝,地方领导深感担子沉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响亮地提出:“为地方领导减压,为人民群众解难”。

洪水面前,我们分区党委一班人坚持做到冲在最前面,撤在最后面,没有一人为即将精简整编分心走神。周司令员吃在大堤、睡在大堤、干在大堤,他患有肠胃病,便装着药片带病坚持在第一线,日夜奔波在各大圩堤,风餐露宿,饿了吃块饼干,困了在车上打个盹,白天在大堤上指挥战斗,晚上参加市防总碰头会,经常忙到深更半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特别是在新建县廿四联圩保堤大战时,由于天气炎热,加上昼夜作业,致使中暑,机关人员劝他下堤休息,他说:“防汛形势这么严峻,地方领导都在险段,我怎么能下去?”石政委主要负责城区的抗洪抢险指挥,富大有堤、赣东大堤、红旗联圩罗家段、象湖大堤,他一段一段地巡查。即使是在家属来队期间,他依然白天处理险情,夜间巡堤查险,狠抓各项防汛工作的落实。6月26日至27日,由于赣江水位高、压力大,富大有堤吴公庙电排站涵闸发生严重渗漏,如果不赶紧处理,将危及南昌市的安全。接到险情报告后,石政委立即指挥郊区民兵抢险队奋战一昼夜,保住了大堤,消除了险情。沈副司令员刚从外地学习回来,便赴新建县24联圩指挥部队的抗洪行动;夏参谋长担任基指指挥,每天都要接受和处理多批次、多方向抗洪情况,保障了前后方行动的一致性;政治部李主任肩负南昌县两条重点大堤的指挥工作。县区人武部的部长、政委,同样是白天黑夜连轴转,有的带头跳入水中垒沙包,有的用自己的身堵管涌,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作出了榜样。

江西省共18条10万亩以上的大堤,南昌市就占了11条。尤其是濒临鄱阳湖的6条10万亩以上的大堤,被视为南昌人民的生命堤,无论哪里出决口,后果都不堪设想。为此,市委要求我们:6条10万亩以上大堤的重要险段,除驻昌部队分兵把口外,依法在南昌市城区紧急动员1.3万民兵预备役人员上堤。一次性要动员1.3万人上阵,难度很大。然而,我们启动了战时动员机制,东湖、西湖、青云谱3个人武部率领城区100多个基层武装部的300多名专武干部齐上阵,掀起了声势空前的依法动员热潮。700多个有民兵建制的单位立即采取一切措施召回人员,备足各种抢险物资。洪都飞机制造公司在3个小时内,800名民兵突击队员就全部落实到位。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武装部仅用90分钟,便拉起600人的民兵突击队。江西针织内衣二厂,原是有1000多名职工的大厂,企业停产后,仅留下28人看守厂房。但他们说:“依法抗洪,我们不能例外”,硬是组织25名下岗民兵加入抗洪的行列。江西构建公司处境困难,武装部部长杨海顺,毅然掏出自己的1000元钱购买汽油,保证了运送抢险队员的车辆及时开往抢险地段。街办武装部还动员了46名厅级干部和34名教授级预备役人员投入抢险战斗。源源不断的神速之兵,为打大仗、恶仗提供了保障。8月1日晚19时,24联发出警报:排舍夹3000多米堤段出现3处严重脱坡,猴子脑堤顶有60多米的裂缝,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情况十分紧急。市委钟书记、周司令员立即赶到险段,作出抢险部署,守堤的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2000多人,迅速对险段形成全围之势。紧接着,我们又下达了动用预备队确保大堤万无一失的死命令。步兵第92师炮兵团官兵刚刚参加象湖抢险战斗,来不及休整,便作为预备队驰援猴子脑投入战斗;省市武警800余名官兵接到命令冲上来了;城区民兵预备役部队摩托化行军赶到了现场。顿时,1万多部队官兵和民兵轮番上阵,展现了一幅壮观的战洪图。经过4昼夜高强度的会战,加固内外堤坝2公里,填筑卵石1万多方,使大堤化险为夷。前来视察的南京军区司令员陈炳德称赞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是打大仗恶仗的主力军。

朋友,倘若你能鼓起勇气,坚持阅读完当年的这份详尽总结,那么你或许会有这样的感慨:南昌驻军的官兵、南昌的民兵预备役人员中,没有英雄吗?没有壮举吗?

英雄诞生于普通百姓之中,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着无数令人震撼的不凡篇章……

我深感自豪,因为我和我的战友们共同经历了“九八防洪”的严峻考验,我们最终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我深感自豪,因为南昌驻军与民兵预备役人员在“九八防洪”中展现出的英勇与卓越功绩堪称典范!

特别是那些无数英勇奋战在抗洪最前沿的退役军人,他们曾是“九八抗洪”战役中的中流砥柱,立下了赫赫战功,理应得到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难忘的“九八”,对笔者是一次人生大考,防洪结束,南昌市领导给了笔者打了满分——

省委常委、南昌市委钟家明书记,亲自给省军区冯司令打电话,要求给笔者记功。

笔者心中洋溢着满满的自豪与骄傲之情……

在笔者这段军旅生涯中,虽然所经历的点滴似乎微不足道,但细细品味,却发现其中蕴藏着许多值得自己深深追忆的珍贵瞬间与感悟。

笔者从战士到师职岗位,尽管没有立过一次功,尽管没有什么值得记忆的大业绩,但在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都始终秉持着尽职尽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始终保持着对组织的忠诚,从未有过任何背叛或损害组织利益的行为;虽然一生平凡无奇,也未曾留下丰功伟绩,然而这并不代表无所作为,而是于平淡中寻得生活的真谛,于平凡中彰显人生的价值。

从工作岗位卸任,脱下军装,成为一名“老退役军人”。

不久,又从军队序列,移交到地方:南昌市民政局下属的一个单位——南昌市军干第二干休所。

我的人生,在此地画下了一道优雅的弧线,继续向着未知的方向延伸……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根保(中共党员,1947年4月生,南昌人。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原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原执行会长,江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原第一副会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