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身上的自在感与真实感。
是她从19岁出道时就有,直到59岁还没消失的,一种与众不同的美。
这种美,是她在息影19年后即使不婚无后。
即使独居贫区,站在逼仄、掉墙皮的过道里。
也没能掩盖的,真正的她自己!
01
嘴认心不甘的“花瓶”美人
张曼玉在娱乐圈里是个“神奇”的存在。
喜欢她的人非常能发现她颜值的高点,甚至会说“这女人,漂亮得绝无仅有”。
但对她无感的人捕捉不到她的美,因此就不能理解——就这颜值,怎么能被称“港圈第一花瓶”?
19岁报名参加港姐选美。
青春靓丽又自信大胆,张曼玉将亚军和最上镜小姐奖收入囊中,顺利签约香港无线电台。
当时TVB的同行在谈及张曼玉时,大多会笑一笑说“她很俏皮”“她有些可爱”。
没有一个人说她是个有演技的演员。
因为TVB给她的定位就是“花瓶”。
只是有这样的定位,当时的很多观众不解:
“我不觉得张曼玉漂亮,她眼睛不大,像没睡醒,脸形偏圆,圆中又有着高颧骨,宽颧弓,嘴角下弯……”
照此说,这样的女孩子算不得美女。
但在香港,诸多导演从镜头中看张曼玉。
都看到了她眼神、表情、五官融合在一起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纯真与忧郁、简单与妩媚。
港圈从不缺好颜色的美人,港圈在乎的是有特点的,能被人看一眼就记住的女人。
张曼玉就是后者,她的美像精致的猫,静静端坐时有种无言的疏离感。
但只消笑一笑,就能让人产生想要抱进怀里悉心呵护的想法,但谁都抓不住她的心。
就像李安说的:“张曼玉的美在内里的气质,绝不单纯美在表面。”
正是因此,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与技巧,张曼玉也与梁朝伟、梅艳芳、张国荣等人搭了戏。
从《青蛙王子》《缘分》演到《少年王晶闯江湖》《新扎师兄》《武林世家》。
短短两年时间,她就拥有了“无线五美之一”的称号。
那时候有媒体问过张曼玉:“被人说是花瓶,在戏里除了亮相就别无用处,你会不会难过?”
当时张曼玉表现得漫不经心。
嘴上说着“我做这行,赚够钱就行喽,又不打算一直演戏”的话,但心里一直有股子不甘。
她也想要改变,想让大家看得起!
1985年从邵氏兄弟转至嘉禾电影,张曼玉加盟了影片《警察故事》。
开拍第一场连卡20次,导演兼主演的成龙简直来到暴走边缘。
同剧组的林青霞看不过去,一边劝成龙消气,一边安抚张曼玉越来越紧张的情绪。
谁知道接下来又是多达10次的NG,成龙也被磨得没了脾气。
摆摆手说“你就按你的理解走位,把台词说出来就行了。”
没想到张曼玉却坚持:“我一定要拍到你满意才行!”
好在越演越有情绪,艰难的第一场戏在拍了许久后终于落定。
当时张曼玉的坚持让成龙很不解:
“在我看来你不是演戏的料。大家对你的定位你也清楚,你在犟什么呢?”
张曼玉说:“你们都讲我不行,我就要跟着轻看自己吗?不试试谁知道喽,我觉得我可以有别的用处,不仅仅是当个好看的物品!”
可能是听出了张曼玉的决心,也看到了她坚持不用替身,被打伤也不吭气的努力。
1987年,成龙启动《警察故事2》,依旧找张曼玉搭档。
将此看做对方的认可,张曼玉简直拼了命。
完全不要替身,她走好每一个位置,为了配合打戏从不作假的成龙。
她近身肉搏,被钢条砸得头缝17针后依旧全情投入。
拍完《警察故事2》。
张曼玉对成龙说:“我好像抓住了一点演戏的感觉,我要支配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02
华语影坛获奖最多的演员
如果说《警察故事2》让张曼玉自我启发。
那么同年,王家卫的《旺角卡门》,就是张曼玉在演艺之路上的真正觉醒。
变身干净普通的乡下少女“阿娥”,为了治病,到刘德华饰演的“表哥”家借住。
说起来是极简单的剧情。
但故事却从纤尘不染的“阿娥”眼里,映照出了光与暗的世界。
原来有人一直在混乱、无度、斗殴中生活。
原来有人即使想摆脱黑暗,也无法脱离那吃人的社会最底端。
在这部影片里,张曼玉看到了简单剧情下的世界,也与角色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我一代入角色心就纠在一起,手和脚全由阿娥控制……以前,做演员对我来说,就是导演说大叫我就叫,让我生气我就又蹦又跳。但这次不一样,我好像学会演戏了,眼泪不用多,动作不用大,让镜头外的人感受到我的情绪,就够了……”
1988年《旺角卡门》上映。
观众们冲着王家卫转型后的首作走进电影院,没想到最终都被张曼玉感动——
“她变了,她回头看了阿华一眼,我觉得她执着到干净;她送阿华去救乌蝇,生气地敲一下车窗,我竟然想哭,又替她不值……张曼玉变了,她会演戏了!”
得到观众的认可,第一次大跨度地转变自己的形象,被提名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张曼玉自我形容说:“开窍的快乐,让我义无反顾地决定要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来追求!”
那之后,张曼玉化身“拼命三娘”,就算一年拍摄12部影片也乐在其中。
先后被关锦鹏、严浩、陈可辛、许鞍华等知名导演选用。
张曼玉在25岁时凭借《人在纽约》拿到台湾金马影后。
26岁因《不脱袜的人》成为香港金像奖影后。
同时也凭借《爱在别乡的季节》,将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收入囊中。
天赋被遮盖时,张曼玉像个徒有美丽外表的金丝雀。
而天赋一经点醒,她能在瞬间完成转变,成为香港影坛最耀眼的星。
再度与王家卫合作,联合张国荣、张学友、梁朝伟、刘德华、刘嘉玲。
他们献上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阿飞正传》。
在影片中,张曼玉外表冷淡得像是无情,内心却炽热得像是烈焰。
她说:“这一次,我用风平浪静的表情,演绎出在发疯的内心,观众们与我一同体会!”
1991年,愈发会演戏的张曼玉来到了人生更为辉煌的时刻。
剃掉自己标志性的粗眉毛,她画上民国时期流行的柳叶细眉。
化身足以中国无声电影时期的传奇女星阮玲玉。
28岁的张曼玉用一抬眼的神色征服海内外,成了柏林、金马、金像奖三料影后。
重量型大奖握在手中,张曼玉却越来越沉默。
“我多演了文艺片,就觉得自己好像陷进去了,我想我需要尝试不一样的风格……”
于是1992年在沙漠里开起一家黑心店。
用各种大胆妩媚的语言动作勾得途径的男人们流连。
张曼玉成为了《新龙门客栈》里野辣够味儿,又风浪的“金镶玉”。
前几天还在话情,后几天就剁巴剁巴全做成肉包子。
她的有情和无情,让不少观众又爱又恨。
演完黑店老板娘,张曼玉又走进《青蛇》。
用一副不谙世事,却懵懂魅惑的姿态,与王祖贤摇曳生姿后。
她休息一段时间,找好感觉演绎《甜蜜蜜》。
用给“豹哥”认尸时从笑转哭的表达,她再拿金马、金像双料影后。
来到《东邪西毒》,演着人们“看不懂”的事,说着一场关于“失去和错过”的情。
那句“有些话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现在想一想,说不说也没有什么分别”出口。
即使人们“看不懂”这部电影,也为张曼玉眼中的落寞与悲凉深深心痛……
03
最不怕爱情的伤害
张曼玉在改变,谁都看得到。
张曼玉在成长,谁都看得到。
80、90年代,张曼玉书写了自己的传奇电影时代。
可到了2000年之后。
在送出一部《花样年华》,一部《英雄》还有一部《清洁》。
累计获得24座“影后”奖杯后。
2004年,40岁的张曼玉主动结束了自己的影视时代,宣布息影。
“事业行至顶峰时你有什么感受?是觉得终于,还是觉得不能松了这口气?”
当在采访中被如此问及,张曼玉说:
“我的感觉是我想快乐地休息去。20多岁我不敢求快乐,因为别人说我是花瓶,我不服气。30岁我一直往上走,一年拍12部戏,我不敢回头看,怕掉下去。张国荣问过我急什么,我那时候以为我在急出名。现在我40岁了,我才知道我在急着做到能力最高处,然后我要去休息,去找快乐。如果这时候我还不能怎么快乐怎么活,那我真的很没劲……”
演绎20多年,张曼玉决定做自己。
而在做自己的道路上,她几乎都是一个人走过。
是不是美人大多感情多舛?
张曼玉的感情路走走停停,竟然有过11位过客。
1987年,23岁的张曼玉与30岁的尔冬升在一处山顶上确定恋爱关系。
他们曾为对方改变过自己,他们也曾爱得难分难舍,一起遛狗、买菜做饭,好像平凡的夫妻。
可这段感情只维持了3年。
在张曼玉不肯多做解释的“我和尔冬升就像一部文艺片”中结束。
最终成了粉丝念念不忘的意难平。
与尔冬升分手后,张曼玉曾与地产商人宋学祺相恋。
只是用两年的时间证明了“有的男人是花尽钱财也买不来真心的存在”。
她分手后只身去往国外,一为散心,二为拍摄《迷离劫》。
是劫,是情劫。
因戏生情,张曼玉与该电影的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恋爱,之后勇敢牵手结婚。
可惜这段一直未来国内公开的爱只维持了3年半。
最后以阿萨亚斯出轨,张曼玉神色憔悴回到香港画上句号。
第一段婚姻结束后,张曼玉陆陆续续开启过不少爱情。
可爱得再热烈澎湃,只要有人触及底线,她就会果断离开。
比如男友汉克大咧咧地将她出于真情写就的情书公布在杂志上,并配文“太天真”。
觉得感情遭到了亵渎与轻看,张曼玉挥手了结一份爱。
再比如与德国裔建筑师Ole Scheeren牵手后到北京生活,并举行订婚仪式。
当时的张曼玉可以为爱人洗手作羹汤,也能拿出资金供对方实现事业梦想。
可当这段姐弟恋往前走了3年。
撞上Ole在圈子里说:“Maggie美丽也普通,我们是朋友,是伙伴,但我是不婚主义。”
张曼玉于2012年5月,宣布自己与其分手的消息……
“我从来都是倾注真情地去爱,爱得轰轰烈烈全心全意才算尽兴。我最不怕爱情伤害我,因为我永远对爱情抱有最纯粹的思想,我不为孤独而爱,只为心动出发!”
04
随性随心,平凡着美丽
40岁抛开所有荣光与名利,张曼玉决定息影。
如今19年过去了,59岁的她在千帆过尽后不婚无子,仍是单身一人。
如今的她坦然非常:“现在对我来说,婚姻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我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东西,但我需要爱情。但在开启爱情的同时,我希望我能快乐一点,更丰富一些。”
很多人提到张曼玉,喜欢用“影后实属无敌,感情一塌糊涂”来形容。
仿佛诸多“失败”的感情,就是她抹不去的人生污点。
可这是污点吗?这是张曼玉潇洒随性的人生,是她说的“我珍贵的人生经历”。
早年的张曼玉将电影作为自己奋力追求的艺术。
之后她用努力与天赋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中年之后的张曼玉追求快乐,她喜欢唱歌,喜欢摇滚。
即使很多听众调侃“张曼玉一嗓子喊散了她用20年电影荣光造就的形象”。
她也用一首跑调到堪称车祸现场的《甜蜜蜜》,唱出自己的欢乐。
张曼玉很懂演戏,但她不想演了,管他别人怎么叹气,会怎么觉得可惜。
张曼玉不懂摇滚,但她想要去唱,不管其他人怎么看,会报以什么眼光。
张曼玉不懂爱情,她说自己遇到了爱的人,但却怎么都学不会为了长久的爱,而做出超越底线的妥协。
张曼玉不想做明星,她只想做自己。
将骨子里的自在感与真实感像墨一样泼洒。
从她分享的个人生活里看,她住在海外有些年代的小楼里,谈不上奢华。
她骑着自行车穿越街头,买块面包在树边喂鸽子,谈不上风光。
但过着普通到极致的平凡生活。
她坦然接受岁月刻画痕迹的脸上丝毫不见落魄,有的全是别人梦想中的随心。
做自己喜欢的事,寻自己的风景,攒自己眼底的美丽。
没有同时代明星刘嘉玲那样的雍容华贵,珠宝加身。
59岁的张曼玉将自己的生活过得诗情画意,满是随性,向乐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