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的本质特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三产融合成为国家战略。同年,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8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的通知》,2019年,农业农村部确认153个县(市、区)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全产业链或者产业链上多点增值,有搞种养的,有搞加工的,有搞销售服务和在第三产业上进行观光、休闲、养老、采摘、亲子、文旅等延伸价值的,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使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和农业企业增收。
乡村振兴需要一二三产业融合
中国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是中国矛盾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同步是农业农村没有办法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同步。
我们要求四化同步,四化短腿就是这个,所以需要追求产业振兴,需要追求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在中国已经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保守估计至少三个亿,乐观估计九个亿。九个亿多少,把全部欧洲人口加全部美洲的人口加起来等于九个亿。我们有这么多需求产生了,得需要有新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要催生新的业态,新的业态一定需要一产、二产和三产相加或者相乘,这是融合,是重要趋势。
如果只做一产,就是农业1.0版本靠天吃饭;如果只做二产,把农业做成二产就是靠地吃饭,靠密集的投入;如果是做农业三产化,可能靠人吃饭,靠人来消费,不管农家乐也好,还是各种各样的旅游也好。
一二三产融合是尽量把农村的一二三产跟城市里面的倒置过来的一二三产相融合,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布局。我们知道农村肯定一产大,三产少,城市正好倒过来,两边相加或者相融都是很好的业态。
如果不做一二三产业融合,我们死路一条。死路一条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目前面临四种农业模式的竞争:
第一种农业模式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大农场,意味着一块地要创造300多倍到500多倍的钱才能跟人家农民资源一样。中国农民特别努力,现在收入差距拉到跟别人10倍左右的差距,就是我们弥补了30多倍的差距,很不容易。但是这十倍,我们拼了老命,我们已经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锈山和枯山也很难追赶,所以必须考虑到大农场在国际开放中我们竞争不过他,基本的资源条件没办法——这是第一种农业。
第二种农业也是殖民地农业是拉丁美洲,一方面是大农场,一方面是小农户,大农场是国际市场,小农户为本地市场。
第三种农业是欧洲原住民,前两种农场都是殖民地农场,不是原住民做的。第三种是欧洲中等规模的农场,大概平均的耕种民机是中国十多倍。可能50年后我们做的规模经营顶多达到欧洲版,绝不可能做到美国版,除非来一次大面积灭绝90%以上的中国人口没了,才有可能做成一个美国版。
欧洲版农业是各种各样的市民下乡,60%以上的农业基本上是市民来做,不是农民。市民把加工和服务的理念融入在农场产生增值。
在美国、在加拿大,要提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天方夜谭。我在澳大利亚说一个产品要增值,他们眼睛瞪大了,一个产品为什么要增值?农民只用做农业和产品就够了。面积足够大,哪儿考虑那些事。
第四种农业就是中亚地区的农业,以六次产业为特色。六次产业是日本一个专家提出的,他说做农民不能只做第一产业,还要做第二产业加工,做第三产业和服务。
他后来意识到做加法不够,还要做乘法。1+2+3等于6,1×2×3也是6。只要有一项能够做的比别人好,就产生超过6倍增效益。但是有一项是短腿,你说没有第三产业,最后一乘等于零,所有做的努力都废了。现在这个时代不会卖、不会做互联网的营销,再好的产品没有办法给你带来收益。所以乘法效应让我们更有激励,更有危机感。
在韩国、日本、台湾地区一种小的农产品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用途。他们做了柿子冰淇淋,还有柿子茶、柿子功能性饮料,居然还有柿子衣服,柿子里面的色素作为天然的添加色素,一两千元一件。
打造多元化农业,
创造教育、休闲、体验等很多价值
为什么做一二三产融合呢?
做农业1.0相当于喂牛养羊,我在内蒙古做调查就是6到9块钱卖;第二产业就是宰牛杀养就是35块钱一斤;第三产业就是煮成牛羊汤,卖100块钱;如果做三产融合,邀请游客到你的帐篷里,一个人产生至少上千元的增值。
由一产到三产融合,六产增值的空间是很大的。
你说我们又不是内蒙古,吸引不了那么多人旅游。那么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新疆的棉花怎么做出一二三产业融合。
如果只做籽棉两元一斤,做成皮棉15块钱,进棉纺厂加工的牛仔裤卖50多元,做棉布销售是农业3.0,有3.5批发价,有18块钱棉被芯;如果做牛仔裤国内品牌黑牡丹,能卖80到150元,美国贴中国的标又能卖到699到999元一条。棉花就是这样从两元一斤增值到1000多一条牛仔裤的。
棉花作为单品,难以构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但是我们打造多元化农业,就可以看到它有教育、休闲、体验等等很多价值。
比如说让游客来摘棉花,还可以来纺线,很多人在课本上学纺车,没体验,要体验就要消费;你可以让他印染布、弹棉花,很多人说你拉琴的声音跟弹棉花一样很难听,但是没看过自己弹;新郎新娘结婚做一床棉被,棉被自己弹,印上他们的名字,这床棉被价值就升值,还可以让孩子动手印染;牛仔裤穿完整的不潮,教你自己剪,加上你的品牌。自己磨出来的牛仔裤,最后价格一千元也买……
如果不做棉花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很惨。从纪录片看,农民在1160元的每亩低成本之下,如果他的收益在这个之下挣不到钱,因为地加人工的成本肯定超过1000多,这还是十年前拍的纪录片。
《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之道》一书中提到,在农业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把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拓展了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特产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农业综合体具有三大功能:社会公益性功能、企业盈利性功能和生态环保性功能,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途径和抓手。
大荒地村的水稻种植基地位于北纬43°,是世界三大黄金水稻种植带之一。目前,东福米业有绿色水稻种植基地2000公顷,有机水稻种植基地300公顷,全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
东福米业一直秉承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米”的理念,自成立之初就只加工当季新稻,通过国家级溯源系统让大米放心可追溯。战略合作伙伴福来咨询放大这个独有优势和价值,将“大荒地”定位于“中国新米引领者”,塑造“新米”品牌灵魂。
除了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加工高端农产品,东福米业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基础条件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和旅游品牌形象鲜明、闻名省内外的四季生态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建成观光农业与工业旅游区、满族风情体验区、休闲度假住宿区、生态温泉养生区、神农温泉小镇居住区等。
广东江门新会陈皮产业园是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代表之一:
大基地——启超大道两侧一片绿海,树上长着“皮比肉贵”的新会柑,标准化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连续23年未发生黄龙病等重大病害。
大加工——新会陈皮产业以前主要加工柑皮,果肉丢弃不要。而产业园里的企业,连皮带肉吃干榨净,陈皮茶、饼、酒、酱、调料等产品上百种。
大科技——一个产业园,2 个院士站,20 个产学研合作基地,与 30 多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专家团队“一对一”服务。
大融合——陈皮村叫村不是村,一二三产业完全融合。市民来这里购买陈皮,商人来这里交易陈皮,游客来这里休闲旅游,老饕们来这里吃陈皮宴,还有人慕名而来参观这里的“陈皮银行”。
大服务——与陈皮产业有关的管理、政策、金融、科技、信息、电商、协会、农资农技问题,可以在新会陈皮产业园里一站式解决。像新会陈皮产业园这样的国家级产业园,自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一共创建了62个,认定并授牌了20个;各地创建的省级产业园加起来超过了1000个,市县一级的产业园就更多了。
所以说做不做一二三产业融合差异非常大。农业不要只当成生产农业,它又是一个生活农业,不仅是农民的生活,也是市民的生活。它还是一个生态农业,一定要生态环境好,否则没人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