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上空的尖啸死神:法国战役期间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上)

星辰与大海 2025-04-08 02:38:14

上一期主要讲述了德军的斯图卡部队在比利时战役期间的战役战史。德军在拿下比利时后,打开了通往法兰西的道路。本期将讲述德军在法兰西的天空中继续势如破竹的战争往事……

(本期全文约4500字,感谢您的观看)

比利时的地理位置对于英法来说十分重要,德国如果占领该国就会对英国和法国构成最直接的威胁,为此,英法两国在德国闪电般占领大半比利时时决定进入比利时中部阻击德国装甲部队的推进。在势头正猛的德国面前,不救比利时是不行的,去救也未必就是好事。事实上,德国装甲部队很快就突破了号称“无法穿越”的阿登防线,并且迅速将部队推进到阿登防线以南地区。在德国装甲部队前面,唯一的障碍就是位于色当的马斯河,渡过马斯河,向东通往英吉利海峡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

(上图)下一个目标就是法国。德国与法国接壤,在此前的历次战争中两国都有领土纠纷,一战战败后,德国备受英国和法国的欺凌,德国人终于要出一口恶气了。图为Ⅲ/St.G 51大队Ju87飞机整装待发。

为了打击马斯河上守卫桥梁的法国部队,德国空军将第八航空军临时划归第三航空队调遣。1940年5月13日,德国开始发起色当战役,在当天行动短短5个小时内,德国空军仅St.G77联队就出动了200余架次,到了傍晚,由于气候原因,后续任务被取消。当天战斗结束时,“斯图卡”飞机已经完成了赋予的作战任务。在德国地面和空中的双重打击下,法国守军感受到的是天空传来的女妖的尖厉叫声,地面传来的是德国装甲车穿过马斯河的隆隆震动声,与之相伴的是身边巨大的爆炸声,这种阵势已经完全让法国军队丧失了斗志,仅仅48个小时法国就彻底放弃了抵抗。

本来“斯图卡”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加上飞机与空气摩擦的刺耳声就已经让波兰和挪威人胆战心惊,在法国战场上,德国人更在把这种心理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在“斯图卡”飞机起落架上安装了啸声器,让这种地狱般的啸叫声传得更远,让更多的盟军士兵为之胆寒。这种做法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尖厉的声音是现实版的地狱召唤。

这些SC 250炸弹是为法国人准备的。

5月14日,色当马斯河上的桥头堡被德国占领,这一天被德国人称作是德国空军的“战斗机日”。在当天的战斗中,德国空军的Bf109战斗机全歼了试图阻止德国部队跨过马斯河的盟军轰炸机。当然,在当天轰炸马斯河沿岸据点的作战中,德国“斯图卡”飞机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有的被地面高炮击落,有的被盟军战斗机击落。在损失的飞机中,没有哪个比St.G 77联队指挥官冈特尔·斯切瓦尔特兹科普夫上校的牺牲更为严重。

当天的行动中,他的座机Ju 87在色当附近的里切斯恩被法国地面高炮击中,他本人身亡。斯切瓦尔特兹科普夫在二战爆发前一直致力于俯冲轰炸机的战术研究,他被称为“斯图卡之父”,虽是联队指挥官,但军衔却是上校(一般为少校或中校),足见他对俯冲轰炸的贡献。二战爆发后,他作为St.G 77联队指挥官率领“斯图卡”部队参加了波兰和西线战场上几乎所有的重要战斗,他死后被追升少将,并追授“骑士十字勋章”。

(上图)第八航空军司令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后来军衔晋升到空军元帅,他的领导才能非常出色,“斯图卡”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运用得十分成功。

5月18日,另一个与“斯图卡”有关的人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他就是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准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一战时期的一名飞行员,而且是“红色男爵”的亲戚,在1936年他任德国空军技术部主任期间,他曾极力反对俯冲轰炸战术,因此反对俯冲轰炸机的研制。改变里希特霍芬对俯冲轰炸机看法是西班牙内战期间,那时他是“秃鹰军团”司令官、但是,西班牙内部的冲突较小,让里希特霍芬完全信赖“斯图卡”飞机也需要实战的考验。三年后在波兰战役中,冯·里希特霍芬率领的“斯图卡”飞机为波兰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如今,“斯图卡”飞机正成为撕破法国防御的利器。

宽阔的马斯河被德国甩到身后,德国陆军第12集团军的5个装甲师在冯·里希特霍芬为司令官的第八航空军的支援下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快速推进。在1940年5月的三周里,德国装甲部队横穿法国国土,这期间“斯图卡”飞机再次完美地体现了“闪电战”的精髓,这也是“斯图卡”飞机整个生涯中的巅峰时期。只要装甲部队有请求,“斯图卡”飞机就会快速抵达将装甲部队前方的抵抗力量彻底消灭。

(上图)在法国战役中,为防空袭,“斯图卡”飞机经常被掩藏在树丛中,在整个西线战役中这种情况都很常见,甚至在对苏作战中也不少见。图中隐约可见飞机的螺旋桨,地面的炸弹也可以看到。

在对盟军装甲部队的俯冲轰炸行动中,“斯图卡”飞机一般会从敌人的侧翼发起攻击,同时阻止敌后面的增援力量前来救援,在这些行动中,“斯图卡”飞机表现十分出色,盟军部队只要听到“斯图卡”这个名字就战栗不止、如果还有人不相信有“地狱”和“魔鬼”的话,“斯图卡”绝对称得上是现实生活中随时会出现的“死亡使者”。仅仅“斯图卡”的名字就足以让盟军部队的溃败行动出现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对“斯图卡”飞机的恐惧,加上急于逃命的难民充塞在道路上,盟军的溃败队伍时常受阻,进展缓慢。

为了与快速向前推进的德国装甲部队保持同步,德国空军“斯图卡”大队也需要不断地将驻扎基地向前延伸,“斯图卡”飞机并不娇贵,只要适合飞机起降就行,敌人放弃的原机场是首选,比较平坦的牧场也不是问题,稍事修整就可以使用。Ju87B型号最大的问题就是航程太短,虽然德国空军可以将驻扎基地一步步地前伸,但这种做法费时耗力,好在西线战役开始时,Ju 87R增程型已经开始投入到战场。5月初投入到挪威战场的就是Ju 87R增程型,挪威不大,但国土狭长,需要远程的飞机执行作战任务。西线的低地国家国土面积更小,面且都紧邻着德国,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德国空军原以为Ju 87B就可以胜任的,没想到德国装甲部队推进速度太快,Ju 87B很难跟上步伐,随着越来越多的Ju87R投入到战场,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随着德国部队向前推进到法国圣康坦( St Quentin,法国东北部索姆河畔的城市) ,“斯图卡”飞机对该城市外围的法国第1装甲师实施了猛烈的俯冲轰炸,记得22年前,英国人威廉姆·亨利·布朗少尉驾驶S.E.5a就是在该地进行了世界上首次俯冲轰炸,“斯图卡”飞机用满天的尖叫声来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5月18日,德国空军St.G2联队的“斯图卡”飞机对法国苏瓦松车站的运兵火车实施两次轰炸,重创法国步兵。24小时后,“斯图卡”飞机再次轰炸了亚眠(Amiens,法国北部城市),堵住了法国士兵逃离亚眠的出口:当天还轰炸了法国拉昂外围坦克部队,粉碎了法国坦克部队的反击企图。

精准炸毁铁轨,“斯图卡”飞机的轰炸精度可见一斑。

5月20日,德国第二装甲师的先头部队抵达英吉利海峡,此时,英国和比利时军队,外加大量法国步兵在敦克尔刻一带被德国装甲部队分割包围,盟军只有英吉利海峡一条路可走,其他方向完全被德国包抄。“斯图卡”大队此时的作战任务主要是通过连续轰炸缩小包围圈,阻止被围困的盟军部队向南突围与法国主力会合,轰炸英吉利海峡欧洲一侧的港口。德国企图在敦克尔刻一带将盟军有生力量全部消灭掉。

5月21日,德国空军St.G 2和St.G 77联队的“斯图卡”飞机开始轰炸法国阿拉斯和圣波勒之间的法国步兵集结中心,这里是被包围盟军部队的南翼边缘位置,这里如果被突破盟军就会乘势南下,德国的战略意图就会泡汤。敦克尔刻包围圈形成后,盟军部队确实将突围的重点放在了南翼方向,并且在阿拉斯一带开始集结部队准备突围。

获知这个情报后,德国空军派遣9架“斯图卡”飞机试图消灭集结的盟军部队。抵达阿拉斯后,除了地面河流内被击沉的驳船、断裂的桥梁,被炸毁的公路、“斯图卡”编队很快就发现了地面如长蛇般蠕动的盟军步兵部队,在阿拉斯城镇的郊区有一个大型的十字路口,这里聚集着大量部队。十字路口是最有价值的目标,完成最后的检查后,“斯图卡”编队开始对目标实施俯冲轰炸。盟军部队的高炮也猛烈地还击、高炮炮弹在“斯图卡”飞机的周边爆炸。已经威名远扬的“斯图卡”飞机见过更猛烈的高炮炮火,这种溃败部队的防空力量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看到“斯图卡”飞机俯冲越来越近,那种刺入心脏的恶魔般的尖厉声越来越大,已如惊弓之鸟的盟军部队立即溃散。

瓦解法国军队意志的就是Ju87B那尖厉的叫声,“斯图卡”飞机带给法国的只有番梦。

投弹完成后、“斯图卡”飞机加大油门快速爬升脱离,但有1架Ju 87A“斯图卡”飞机被击中,飞机随即开始剧烈地抖动起来,发动机也出现熄火前的喘振现象,并冒出了黑烟,飞行员试图控制住飞机,但随后整个飞机都冒出了浓烟,机组乘员立即跳伞远生,就在那一刻,整个飞机突然变成了一个大火球。

在敦克尔刻包围圈东翼(比利时方向),德国“斯图卡”部队正在对阿尔芒蒂耶尔–埃斯泰尔―巴约勒三角地带集团的盟军部队实施轰炸,这个三角地带也是盟军地面部队相当集中的地方,这种阵势是参加过波兰战役的那些“斯图卡”老兵们的最爱,这里最适合围歼敌人有生力量。

轰炸法国的地面交通线路,特别是公路和铁路的交叉点会得到更大的效果。

与此同时,英吉利海峡欧洲一侧的港口正被德国装甲部队由南向北一一攻占,第一个被占领的是索姆港,随后的5月25日,布洛涅沦陷。布洛涅是个难啃的骨头,德国空军St.G 2大队和4.St/Tr.Gr 186中队对其实施了高强度的俯冲轰炸。空中打击完成后,德国装甲部队很轻易地就占领了布洛湿。下一个目标是法国加来,驻守该地的是法国来福旅,这个旅很顽强。加来的外围已经沦陷,但来福旅固守在一处堡垒内负隅顽抗,德国地面部队推进受阻。

照例,德国空军的“斯图卡”飞机被用来瓦解敌人的斗志。这次参加俯冲轰炸的是St.G2和St.G 77联队的飞机。由于已经发生过地面战斗,加来港的南部被滚滚的爆炸形成的浓烟覆盖着,德国轰炸编队只得从由西向东的方向进入,为此、“斯图卡”飞机编队起飞后先向西穿过加来东北部英吉利海峡的海岸线进入海上,再折返从西向东进入加来上空实施轰炸。

(上图)“斯图卡”飞机使用的500公斤炸弹,对于加固堡垒,非SC 500炸弹不可。图中的飞机是参加苏联战役的Ju87D型号。

在英吉利海峡上空,靠近英国一侧空域被英军撒满了金属箔条干扰物,由于海峡最窄处就在加来这—带、“斯图卡”飞行员几乎可以伸手抓到金属箔条。最可怕的是、通常情况下,英国的战斗机会隐藏在干扰箔条的另一侧伺机面动,挂满炸弹的“斯图卡”飞机根本没多少机动性可言,即便是不携带炸弹,“斯图卡”飞机也不是英国战斗机的对手。越是怕鬼越见鬼,随后几天针对加来的轰炸行动中,“斯图卡”飞机开始遭受自西线战役以来首次的重大损失,“斯图卡”飞机的弱点在这个阶段才被对手抓住。

加来空袭行动主要是轰炸来福旅固守的堡垒,“斯图卡”飞机需要携带500公斤的重磅炸弹侍候,在这种载荷情况下飞机很难机动。上段中提到,英国人不会轻易坐以待毙,他们也在寻找时机打击德国的嚣张气焰,向英吉利海峡投放干扰箔条就是在隐蔽英国战斗机的作战方向(作战意图德国人早就看出来了)。

图中为SC 500炸弹。

德国“斯图卡”飞机编队绕到海峡上空折返时,待命的英国战斗机蜂拥而至。有时,英国战斗机也会躲藏在云层里等待德国飞机的到来,一旦“斯图卡”飞机出现,英国战斗机就会钻出云层。一位参加过“秃鹰军团”的资深“斯图卡”飞行员说:“执行轰炸加来的作战任务一点也不轻松,英国战斗机会突然出现在‘斯图卡’飞机的后方,不知道这些飞机是从哪儿冒出来的,3架英国战斗机追着我的座机猛打,24挺机枪一起向我射击,当我看到英国战斗机时飞机的右侧机翼已经变成了筛子。更糟糕的是,我的后座乘员已经受伤无法还击。”这架严重受伤的“斯图卡”飞机幸运地逃出了英国战斗机的鹰爪,返回到欧洲大陆上空,最终由于发动机熄火在德国军队的一处驻地空地上迫降,飞机翻滚着底朝天才停下来。机组乘员在飞机里被困了10分钟才被救出来,飞机没有爆炸。

尽管“斯图卡”飞机在加来战场上遭受了较大损失,但经历了令人恐怖的俯冲轰炸后,法国来福旅最终还是投降了。德国“黄色行动”的最后一个目标就是敦克尔刻。

【未完待续,点击主页即可查看下期】

0 阅读:2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