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现在澄海还在营业的渡口,有渡头渡还有没有其他的?
澄海因为地处韩江下游,境内就有多条韩江支流,古时管辖汕头还有榕江,由于以前桥梁很少,过往多靠摆渡,清代时候,澄海境内官渡和私渡总共有40多个渡口,进入二十世纪,全部改为私渡,官府只负责收税捐,渡口通常就由所属乡里在控制。
1928年修建汕头至樟林的汕樟公路,也只是建了新津桥,其他外砂河、莲阳河、东里河依然需要摆渡。那个时候过一次渡需要5个铜板,当时一个龙银可以换360个铜板,一斤米12个铜板,算起来坐一次渡也不便宜。到了50年代,使用人民币,坐一次渡是5分钱,那时候是国营了。
莲阳河的渡亭渡就有点不同,解放前时候,对面埔尾人坐渡是免费的,因为渡亭渡对面是埔尾新乡,埔尾人将摆渡权让给南洋,条件就是埔美人过渡需免费。南洋这边由“王、陈、杜、余、李、许”六个姓分摊,一年由每个姓负责经营2个月,他们除了交税,和船工工钱,剩下的钱祠堂收起来公用。
以前的船班次不多,也不稳定,有时人太少了会等,有时很久才来一班,因此也有了这句俗语:行猛路,唔如搭着渡。另外,遇到枯水期,河两边还有很宽的浅水沙滩,那就需要乘客自己走过去坐渡。当时有一个职业,每天需要坐很多次渡,往返汕头至澄城、樟林,人们叫他们做:汕头脚。类似现今的同城跑腿,找机会金城来诐下这个古跑腿的故事,想听的麻烦扣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