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百年历史上,有一批批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家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曾经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就是其中之一。
革命青年
1932年,谢非出生在广东陆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面对着家里四个孩子,四张嗷嗷待哺的嘴,父母可谓是操碎了心。后来,父亲因为长期的劳累过度而去世,只留下母亲一人独自带着四个孩子。
小小年纪的谢非知道母亲的不容易,他想帮母亲扛过生活的重担,但他太小了,只能把劲用在学习上。念小学时,谢非曾获得过全县统考的第一名,看着母亲愁苦的脸上难得出现的笑容,他感觉什么都值了。
但生活的苦难还是压了过来,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让这户贫苦的人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起来。家里再也没有钱供谢非念书了。辍学后的谢非痛感反动派的黑暗,于是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广东地下党的一名小小联络员。
两年后也即1947年,出色的表现让谢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人民爱戴建国后,谢非担任了土改工作队队长,深度参与了土改工作。在参加土改时,面对着地主泼皮的无赖,谢非毫不心慈手软,他知道这些地主的财富全靠剥削贫苦老百姓得来,必须把他们世代累积的田地分了,老百姓才能真正过上不受压迫、不受剥削的好日子。
在土改工作中,谢非常常和农民们在一起打交道,积累了大量的基层工作应对经验。在这之后,他的仕途可谓是平步青云,先后担任了区委书记、副县长等职务。
谢非从小就热爱学习,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在1959年,他去了广东省委党校学习,在那里汲取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精通文墨的他在党校毕业后留在了广州任职,成为了党刊杂志的编辑,对党内的最新政策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和传播。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也将谢非的干劲儿给激发了出来。他感受着改革开放那一派生机勃勃的活力,在自己的工作上也更加用心了,更加追求进步了。
1979年,谢非出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但很快,“幸运女神”垂青了他。一项“干部年轻化”的政策从中央发往全国各地。许多老领导们都选择了退休,为能干敢干,有胆识、有学识的年轻人腾出了位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谢非出任了广东省委书记。此时的广东“一把手”是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跟在他的身边,谢非学到了治国理政等多方面知识,为他日后在广东地区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
引领广东1991年,59岁的谢非正式成为了广东省“一把手”。面对着这壮美山河,谢非胸中激情澎湃,誓要做出一番大事业!
凭借着沿海的地利,广东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作为这个前沿阵地的“指挥官”,谢非是一日也不敢懈怠,他心里一直记着小平同志对他的讲话,决心要把广东搞成全中国的典范!
他没日没夜的工作,但并不只在办公室里,更多的,是在下基层的路上。科研基地、各大高校、县城农村……他几乎把所有能去的该去的都给去了个遍。
他是农民的儿子,心里有的是踏实肯干的赤忱热情,他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自己的治下,出现和自己小时候一样没有饭吃、没有书念的惨剧。
在广东的这些年里,他把下基层得来的经验全都融进了广东发展的蓝图里。他以高瞻远瞩的目光为广东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细致周密的改革部署,亲自主持制定了“三个三工程”,把广东从曾经的东南一隅,变成了全国人民渴望南下的一片热土。
1998年,谢非告别了广东,来到中央工作,可不幸的是,病魔缠住了他。仅仅一年后,他就因为病痛而离世了。
他去世的这一年,不过67岁。他那103岁的母亲依然健在,而谢非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也就是他的老母了。谢非留下遗言,嘱咐儿女不要把自己的死讯告诉老母亲,他孝顺的心在发颤,他怕母亲惊闻噩耗,也随他一起去了。
如今的广东,经济稳居全国头名,教育文化事业更是不断发展,如此一副海晏河清的盛世景象,我想,也足以告慰谢非同志的在天之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