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6年了,美国终于意识到:越是强行脱钩,中国的进步就越巨大

雄关漫道者 2024-10-14 15:09:28

一转眼的时间,再有半个多月以后,就又是新一次的美国大选出来结果的时候了。说起来,距离“懂王”任上对我们发起贸易战,想要搞“脱钩”到了今天,也有差不多6年多的时间了。这六年时间里面,除了他搞出来的贸易战“暴力脱钩”,后面一任拜登对我们搞“小院高墙”的“软脱钩”,现在回头看,他们到底干的怎么样呢?[啤酒]

01

重新成为“第一出口对象”的美国

我们可以看一下今年8月份的公开数据,这里就可以发现,似乎这“脱钩”好像只是嘴巴上面说说而已啊!因为我们看数据就可以看出来,虽然说上半年的最大的“出口方”是东盟,但是如果我们看单一国家的数据的话,美国又一次的成为了我们的“最大出口国”,甚至单独只看8月的数据的话,还要高过东盟和欧盟这俩“国家联盟”。

只能说这就让人非常的好奇,这“脱钩”到底是“脱”到了哪里?实际上人家美国的媒体其实最近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发现,自己的这套“脱钩”的玩法,似乎并没有起到自己想要的作用,反而是不断的“鞭策”着中国,实现了产业链层面的重新构建,逐步开始朝着那些原本属于他们的领域前进了!

甚至这还不是一家两家的媒体在说,实际上多个非常著名而且有着明确西方立场的媒体,比如说英国的《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还有美国那些著名的如“纽约时报,巴伦周刊”,都提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发现,想要和他们政府说的那样,强行的和中国“脱离关系”实际上看起来是真的没有这么的容易。

这其实也是两国之间,和过去的时候的“冷战”时代的超级大国竞争的一个根本上的不同。因为双方实际上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其实这种关系是非常不好处理的。不管是“懂王”的“硬脱钩”还是拜登的“小院高墙”,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中国给踢出来他们的贸易圈子,这也是他们在冷战当中的玩法。

通过足够多的“伙伴”,断绝了对方从世界范围内获取足够的“资源”,让对方的循环提升速度下降,逐渐跟不上他们的竞争力,最后就可以达到一种“不战而胜”的效果。但是在过去的时候,他们挑选出来的“对手”往往都是和他们的贸易体系的联系没有那么深厚。再把对方给“踢出去”以后,他们的自身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02

美国的“脱钩”为何对中国作用不大?

举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那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他们的绝大部分产业其实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竞争力,主要能够出口的东西就是自然资源,比如说天然气矿石石油啥的。而世界上能供应这些东西的国家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比如说中东那堆产油国和南美那堆资源国,包括美国自己也能生产大量的类似产品,所以把他从国际贸易中“踢出去”之后。

一方面是会让他们的贸易受到极大的干扰作用,从而达成一定的让他们妥协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便是把这些国家给踢出去,也不会影响太多他们自己的生活,反正美国也不会大规模采购俄罗斯的能源嘛!但是和中国的关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美国的大量的企业本身就在中国有自己的“分公司”,这些分公司除了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大量产品。

还会给自己在美国的“总部”生产和制造大量的产品,即便是那些没有在开办分公司的美国企业,其实也在一些原料方面,依赖中国供应商的供应。这里其实可以给大家一个例子,比如说“制药领域”,我们都很清楚美国在这个领域毫无疑问处于领先的位置。但是他们虽然主导着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但是他们的“原材料”其实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厂商供应。

根据他们的统计,起码有一半左右的“核心成分”或者说叫“活性药物成分”,实际上是来自中国的供应商,而且由于这个数字的统计来源非常的不充分,明显是一个严重低估的数字,实际上依赖程度很有可能更加的严重!毕竟很多所谓的从越南从墨西哥甚至印度前往美国的“活性药物成分”,其实都是标准的“洗澡货”。

而很多制药企业其实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们对于戳穿这一点没有任何的想法,甚至还会主动去配合出具各种各样的“进口证明”。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时候这些“有效成分”大部分美国都可以自产,但是他们后来发现在中国委托相关的化工企业生产,自己不但不用承担运营工厂的成本,还可以用更加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原材料。所以尽管存在供应的风险,但对将这种生产带回美国的兴趣很小。

并且,这东西由于对生产的技术和规模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外面从无到有塑造出来一条相关的产业链毫无疑问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是那些头部的制药巨头们。也没有想要拿出来这些成本的想法,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利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而这种事情很显然并不是发生在一个领域的“单独事件”,而是事实上存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当中的。

但是中国自身却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对于外部的主要需求其实就只有三种东西,即半导体产品,石油和少部分的粮食和矿物。而极端的条件下,可能对于外部的需求仅仅只有石油严重依赖外部输入。这也造成了我们的购买力,只要不涉及上面这几个领域,其实和国际的接轨非常的有限,这也就导致我们实际上对“脱钩”的抗性非常高。

一边是依赖程度非常的高,一边却是在脱离外部输入后依然可以很程度维持独立自主,最终就导致了现在这样的场景。他们的很多“单边行为”不仅没有产生实际脱钩的效果,反而是给了很多原本市场空间小的中国厂商机会。让中国品牌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那些原本“躺着赚钱”的外国厂商,不得不面对中国品牌的冲击。

参考资料:

【1】环球网 - 2024.03.23《美媒:与中国分手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

【2】新浪财经 - 2024.10.08《对华出口下降 美国大豆玉米库存创四年高点》

【3】观察者网 - 2024.09.03《“美企视印度为‘中国替代品’,但现实是,印度却越来越依赖中国”》

1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