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于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宝粉看时尚 2024-11-29 21:03:22

11月28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举办座谈会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

与会者回顾了过去三十年,中国自主建设和发展的卫星导航系统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北斗三十周年的庆祝,更是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蓝图。

作为我国的自主导航系统,北斗既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纽带。

北斗发射三十年。

1994年,我国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对此,经办人之一的余文博表示:“1994年时,只有全球两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分别处于功能型整合和商业化运营阶段。”

“1994年6月份时,我国也已经发布了位置确定的研究策略,7月份正式成立了北京卫星定位研究所及北斗工程小组。”

1998年,我国发动国有企业立项开发一系列适用于北斗技术的产品,这些成果的应用极大推动了国内紧随其后的相关产业发展。

从此之后20余年间,我国的卫星导航产品不仅批量化生产,还催生出一系列衍生应用产品,并形成了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北斗—2计划”。

北斗系统从此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

2007年底,三颗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并顺利运转,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能力已基本具备;

2011年时,我国实现了区域增强技术向区域系统的演进;

2012年底,“北斗—2计划”的建设圆满完成。

2015年,我国全面启动了“北斗—3计划”。

就在这项进程取得重大突破之际,我国于2017年成功发射了两颗全球覆盖卫星,宣告全球网已成型。

随着这两颗卫星成功入轨,我国的北斗系统正式进入全球服务阶段。

而2020年底北斗三号的体系建设正式完成后,实现了全球覆盖服务这一伟大成就。

迄今为止,北斗已经成功发射59颗卫星,并取得良好的运行状态,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

在我国曾经承担过三个重要国际合作项目期间,其中两个与定位精度提升相关,一个是与通信精度请求有关。

这一进程中,我国技术团队的参与至关重要,而他们也在这几个国际合作项目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其产品已远销140多个国家,为世界各地提供安全可靠的导航解决方案。

三十年成果与未来发展规划。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在回首过去三十年成就的同时,也展示了一鼓舞人心的新规划。

2023年9月,我国正式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这份规划将引导我国在未来15年的关键技术攻关和系列卫星发射方面全力推进。

到2035年前,我国计划建立下一代更先进的北斗系统,以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务并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

这一新系统将实现米级至分米级的高精度导航服务,通过优化设计星座架构和地面系统,提高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

此外,还将实施多模态结合和联动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国将加强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同时,将注重深层次的集成与融合,以促进各相关领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我国北斗系统发展的启示。

自1994年立项以来,我国的北斗事业可谓是一朝一夕之功,也是举国努力进军的一项战略雄心。

在这30年的时间里,北斗工程从无到有,从最初3颗试验星,到现在59颗组网卫星成功入轨运行,每一颗卫星都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奋斗汗水的结晶。

在曾经担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的李为民看来,“北斗工程如今更不只是一个单独的信息工程,更是一项综合性产业链。”

他补充道:“不单单只有卫星,还有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等众多衍生品。”

这一产物深深扎根在我们生活中,为不同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 阅读:1

宝粉看时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