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杨展:杨开慧亲侄女,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时年21岁

玉宸评过去 2024-01-19 21:36:13
前言

时光辗转过九十四年,杨开慧的故事,依然是一段千古绝唱。

坐落在湖南长沙开慧乡开慧存的杨开慧纪念馆,如今成了国家百家红色旅游景区中,最经典的一处。

这里承载着近百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这里也汇聚了五湖四海的世世代代,对这位伟大革命女性深切的哀思与敬仰。

如今,每年的清明节,各地文人志士,爱国学生依然会来到杨开慧纪念馆,庄严肃穆中,怀念着这位英勇的女烈士。

如果你有幸走进杨开慧纪念馆,或许会看到一间小小的房间,简单的陈设,甚至只有墙壁上的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黑白照片,一个花季少女,天真无邪的笑容灿烂无比,那个笑容感染着每一个本来带着沉重心情来参观的人,她的笑容给人希望。

这个满脸笑容的照片中的女孩子,正是杨开慧的侄女,杨展,这是她唯一一张照片,那天,十七岁的他,刚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心的不得了,相机定格了她那一刻的快乐。

杨展

杨展加入共产党,加入革命队伍,都不是偶然,而是在姑姑杨开慧英勇就义那一刻起,这颗红色的种子,就已经发出了新芽。

让我们走进,革命女英雄,杨家女儿,杨展的传奇人生。

“我要为姑姑报仇”

“我要为姑姑报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杨展只有十岁。

在她眼中,姑姑是一个新时代女青年的典型,她崇拜姑姑的勇敢,自由,胆识,魄力。

可以冲破传统的桎梏,与这天下男儿一样,闹革命,谈理想,树立远大的抱负,有自己坚定的信仰。

杨开慧在学生时期,是让老师们头疼的女学生,三天两头拉帮结伙闹革命,大街小巷窜来窜去宣传革命。

杨开慧

1920年,勇敢挑战封建旧思想的杨开慧,更是和五名女学生,闯入岳云男子中学,这一举动在当地炸开锅。

1922年,杨开慧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人,与毛主席一起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此时二人已经结婚两年。

婚后的杨开慧,一直都是坚决支持毛主席的那个人,成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不仅要照看三个孩子,还要帮助毛主席整理大量的革命资料。

人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儿”,那么对毛主席来说,杨开慧一定是背后那个伟大的女人。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1927年8月末,秋收起义即将打响,毛主席临行前,杨开慧送了他最后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此一程,却成了二人天人永隔。

秋收起义开辟了革命的新局面,可对于军阀统治当地的权威性来说,却要面临很大的威胁,对于共产党,军阀开始实施大范围的抓捕行动。

湖南军阀何健,当然知道该抓谁,韶山的毛氏家族,那是共产党的摇篮,既然毛主席不在,那他的妻儿就成了何健的眼中钉,肉中刺。

何健-于1930年11月14日下令杀害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

同年10月24日,一直在东多西藏的杨开慧,终究还是在回家探望孩子的时候,不幸被捕。

军阀试图让她说出毛主席在何处,毛主席究竟想要做什么,杨开慧没有说一个字,甚至承诺她,只要脱离毛泽东,就能放走她和三个孩子,杨开慧依然守口如瓶,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因为她知道,革命是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己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11月14日,杨开慧倒在了了敌人的枪口之下,倒在了浏阳门外的识字领,29岁的杨开慧,没来得及见到革命胜利,也没来得及看着孩子长大。

杨开慧牺牲后,惨无人道的军阀,把她的遗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得知自己妹妹如此惨状的杨开智心痛极了,他最疼爱的妹妹如今这般光景,自己却又什么都做不了,连给妹妹收拾的能力都没有,杨开智陷入自责中。

杨开智

“我要给姑姑报仇,我要把姑姑带回来”只有10岁的杨展,哭的伤心极了,这个她从小尊敬,敬仰的姑姑,壮烈牺牲,小小年纪的杨展,心中充满了愤怒,也坚定了要走向革命的决心。

很快杨开智整理好了悲痛的思绪,因为还有比悲痛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救出妹妹那还在狱中的三个孩子。

军阀故意放出了三个孩子,想利用孩子引出毛主席,从狱中出来,就被监视了起来,杨开智夫妇决定,带着三个孩子远走,摆脱敌人的监视,至于杨展,就交给外祖父。

因为杨开智夫妇,这三个孩子保住了,毛主席的血脉,保住了。

辞别父亲,追随共产党

家里每一位革命者的遭遇,杨展都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她始终忘不了姑姑在她短暂的人生中,为杨展树立起的榜样。

她也忘不了自己最敬佩的姑姑,惨死的愤怒,她要像姑姑一样,读书,学习,长见识,勇敢,坚强,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校,杨展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也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锻炼自己组织领导的能力。

她更喜欢读毛主席的文章,从毛主席的文章中,她能感受到挥斥方遒的力量,也能感受到激昂文字的热烈,读完毛主席写的东西,让杨展的心,迅速的火热起来。

杨展读完,还喜欢给毛主席写信,交流读后感想,毛主席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小侄女,竟然有如此学识,也如此有胆量,有抱负。

或许在那时,毛主席从信中所表达出来的人物性格中,就看到杨开慧的影子。

尤其是后来在杨展的信中,听她说到带领学生闹学生运动,到处宣传革命思想,帮助各地女孩子上学读书,活脱脱就是一个杨开慧的翻版。

如果是说到这里,这是一个新时代女性的诞生,可不可避免的,生逢乱世,必然也会面临与杨开慧类似的命运。

杨开慧与毛泽东

毛主席想到了这一点,枪打出头鸟,杨展既然是带领学生运动的那个,敌人必然先会注意到他,考虑到杨展安全问题,毛主席调他前来延安读大学。

一听说是到革命根据地,杨展开心极了,可父亲杨开智并不高兴,杨展是他的独生女,特别是想到了自己的妹妹杨开慧,心中纵然满是不舍,但他是读书人,他很清楚何为民族大义。

看着女儿雀跃着远去的背影,杨开智一边为女儿有理想肯奋斗而高兴着,同时也为女儿的安全,深深的担忧着。

“待到革命胜利,转告我父母”

十八岁的杨展,独自来到了延安,见到了一直书信来往的毛主席,当毛主席见到杨展的那一瞬间,小小的身躯,大大的眼睛,银铃般清脆的笑声,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处处都是杨开慧的影子。

对毛主席来说,杨展一家对自己有恩,当年妻儿多亏大哥杨开智的照顾,杨开慧牺牲后,三个孩子也是大哥历经艰难辗转送到自己跟前来的,如果不是杨开智,自己的孩子都还不知会流落何处。

加上多年来,与杨展之间的书信来往,对这个人小志气高的侄女更是喜爱有佳,尤其是在她身上看到和杨开慧一样对革命的有着坚定的信仰,毛主席心中满是欣慰,他看到了革命的传承,一代又一代。

在延安的日子,杨展像一只不知疲惫的小蜜蜂,即便是在艰苦行军队伍中,她也一刻不落闲,白天跋山涉水,晚上依旧能跟随部队也行几十里,一些男同志尚且扛不住,杨展一个小女生不但能跟得上,一路上还帮着搀扶体质弱跟不上的战友。

一路上,她还能热情饱满的为大家唱歌,吹口琴,鼓励大家,一路上做革命思想的宣传,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她始终带着标志性灿烂的笑脸。

1941年,深秋,晋察冀边区被敌人进行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大扫荡,杨展所在的联大,就是日军摸查的重点。

因为中国讲“少年强则国强”,日军深知,这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

联大师生得知后,便迅速开始部署转移,当藏在滚龙沟西坡的地点被发现后,被迫只能再次转移。

但当时的形势并不乐观,下面是敌人,正面肯定是下不去了,往后走,虽然有路,可确是险峻的山路,一时间,敌人的枪声响起,若再不撤离,就一个也逃不出去。

杨展作为学校骨干,有序的引导这其他人撤离,自己断后,不幸也就发生在这时,因为最后撤离,时间更加紧迫,再一山路狭窄处,杨展坠落山崖。

当队长护送前面的师生安全撤离之后,发现杨展没有跟上来,已经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不幸,顺着山路回去时,发现了在山下的杨展。

“队长,快带大家赶紧走,再不走很快日本人就追上来了,不用管我”队长不忍心丢下她。

“我没关系的,我们杨家,有了我姑姑为革命牺牲,这也是我的使命,革命就会有牺牲,只是拜托你一件事,等到革命胜那一天,一定转告我的父母”

“好~我答应你~”队长此时已经泣不成声,眼看着这个21岁的花季少女,在他怀里安静的睡去。

1949年8月5日,杨开智翘首以盼,一位在归来的解放军中,会出现女儿的身影,可最终成了一场空想。

在杨开智的第一反应里,已经知道了结局,可他不愿承认,直到收到毛主席的书信说到:“展儿八年前光荣为国牺牲”他才知道,女儿早已离开这世间八年之久。

杨开智没有怨天尤人,他知道,这就是革命者,弟弟杨开明是,妹妹杨开慧是,女儿杨展,亦是。

革命,革谁的命,革天命,不屈服于命运,正如毛主席所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斗的过,便是光明。

所谓革命者,一身铁骨铮铮,不再屠刀下求生,不怕枪口下丧命,永远顽强抗争,永远视死如归,永远不屈服。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