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船只撤离仙宾礁,中国并不像你以为的那样“软弱”!

盗冯 2024-09-19 14:43:25

最新的消息传来,菲律宾海警9701号巡逻舰在非法滞留仙宾礁长达5个月后,终于撤离。曾经,有许多人质疑中国在应对外部挑衅时是否太过“软弱”,但事实证明,中国并不是“软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了强硬且灵活的策略,并最终赢得了这场较量!

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经常被批评作风“软弱”,这主要是因为在面对复杂的国际争端时,中国往往采取克制和外交优先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动用武力,这也让许多人产生了误会。实际上,这种评价并不客观,忽略了中国在长远战略规划上的深思熟虑。

比如,在仙宾礁事件中,中国选择以外交磋商、海上封锁等手段迫使菲律宾撤回船只,展现了其强硬且不失理性的应对方式。通过这样的灵活的外交和军事策略,中国正在逐步打破外界对其“软弱”的刻板印象,展现出成熟的大国风范。

一、中国并非“软弱”

自今年4月起,菲律宾海警9701舰擅自进入中国的仙宾礁泻湖,企图通过长期滞留和非法补给,占据这一战略性海域,这一行为显然是菲律宾向中国施压的手段。

在此期间,菲律宾多次为9701舰进行物资补给,甚至一度尝试运送建材,为的是在该区域内进行非法建筑,打算在仙宾礁上搞“坐滩”行为,进行长期非法占据。

然而,中国自7月起采取了更为坚决的海上封锁措施,彻底切断了菲律宾的物资补给链。尽管菲律宾曾多次派船运补给,甚至试图通过空投物资维持9701舰的存续,但这些举措均未奏效。

面对中国海警的持续施压,菲方补给链断裂,船员物资告急,维持5个月的非法滞留行动面临崩溃,最终在9月14日被迫撤回了9701舰。综上,这一行为真的算“软弱”吗?

二、强硬背后:斗争的艺术

有些“杠精”继续发言:为什么中国不直接采取更强硬的手段,例如动用武力强制清理菲舰?实际上,中国采取的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通过长期的海上封锁,让对方在经济和物资上承受巨大压力,从而主动撤退。从结果来看,这一策略无疑比武力驱逐更加优秀。

首先,武力驱逐极有可能会引发地区紧张局势升级,甚至是国际争端。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背后还有美国的支持,任何武力行动都有可能给美方提供干涉的借口,从而引发中美之间的全面对抗。

和平来之不易,在当前全球局势下,中国希望尽可能的避免与其他大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此外,国际社会的关注也意味着中国需要采取更为理智和合规的措施,来展示其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其次,依靠强大的海上封锁和外交压力,中国已经成功切断了菲律宾的补给线路,使其不得不撤离。既然使用非武力手段便能达到维护主权的目的,那为什么要选择直接军事冲突呢?而且通过外交和法律途径解决争端,也能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道义支持。

而对于那些期待中国“硬碰硬”解决问题的人来说,中国的手段无疑给他们上了一课:理智不是“软弱”,取得胜利才是真正强大。

三、回顾历史:中国的强硬姿态早已展现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通过灵活的手段应对挑衅者。在不久前央视播出的《淬火》系列宣传片中,中国战机歼-16拦截美军P-8A反潜巡逻机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人质疑为什么中国不直接开火?答案很简单: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开火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在事件中,中国歼-16通过释放干扰弹,使用了巧妙的干扰战术。事实上,干扰弹在战时通常用于自卫,尤其是对抗导弹的锁定或追踪。它可以释放大量热量或金属箔条干扰敌方雷达、红外跟踪设备,从而保护自己。

干扰弹既可以对P-8A发出警告信号,而且燃烧后还会留下灰烬,这些残留物如果被吸入P-8A的发动机,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停车甚至损坏飞机,而这一切都是在非攻击状态下发生的。

这样,中国的举动既表明了其坚定的立场,又不会落下主动攻击的把柄。这种柔性威慑策略,既表明了强硬态度,又避免了引发冲突或给美方递刀子。与其直接开火,不如用这种“巧劲”,既达到了目的,又保护了自己,这不正是中国智慧的体现吗?

四、9701舰撤离背后:中方失去耐心

实际上,菲律宾的撤退并非“主动”,而是迫于中方多重压力的结果。9月11日,中菲双方外交部就仙宾礁问题进行了一次激烈的磋商,菲方坚称仙宾礁属于所谓的“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并要求中国撤出相关船只。然而,中方态度明确:菲方必须立即撤离非法滞留的9701舰。

这场谈判无果而终,但中国向菲方传递了明确信号:如果继续非法滞留,中方将采取更为直接的措施,包括可能使用拖船强制清理菲方船只。在这种背景下,菲律宾最终选择撤回9701舰,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中国采取的是以“斗争”为基础的智慧策略:既能保持强硬,又能通过合理的手段应对挑衅。无论是对菲律宾的封锁行动,还是在南海空域与美军的对峙,中国的每一步都在谨慎计算之中!

0 阅读:14